201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发布时间:2017-03-09 23:39:23

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附:一、 公式:

1S菱形 =ab=ch.ab为菱形的对角线 ,c为菱形的边长 hc边上的高)

2S平行四边形 =ah. 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a上的高)

3S梯形 =a+bh=Lh.ab为梯形的底,h为梯形的高,L为梯形的中位线)

二、常识:

1.若n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

2.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3.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十九章:一次函数

.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即有意义):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7、正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特征:(1k为常数,且k0 2)自变量的次数是1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2、图象:

1)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必过点:(00)、(1k

(2)性质:k>0,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8、一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b =0 ,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特征: 1 k不为零 2x指数为1

3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4b取任意实数

2、图象:

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2)图像的平移 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

3)必过点0b)和(-0

4)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

九、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当直线y=k1x+b1y=k2x+b2平行时,k1=k2b1 b2

十一、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 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值

解方程组 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1.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据中,n个数据,则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

.

2)加权平均数

若在一组数字中,的权为的权为,…,的权为,那么

叫做,…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分别是,….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权的表示方法:比百分比频数(人数个数、次数等)。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1)、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2)、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3)、作用不同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的是数据的变化范围。

6.方差: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