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

发布时间:2014-03-01 15:38:35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偷地揭走了。临除夕,王羲之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有一年春节,纪晓岚回家乡探亲,左邻右舍少不了过来探望。出于礼尚往来,纪晓岚也到各家去串门。在一位邻居家,主人和他的三个儿子热情地接待了纪晓岚。过了一会儿,主人看纪晓岚要走,忙拦住他说:“纪大学士才华横溢,如果您能给我家题写一副春联,定能让寒舍蓬荜生辉。”纪晓岚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认真思索了一下,便根据这家人的职业,提笔写下了一副春联: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先斩后做。主人如获至宝,赶紧把春联贴在门前,让人们观赏。俗话说,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人()都有。有人偏偏看出了这副春联里有大逆不道的内容,便秘密地汇报给了乾隆皇帝。乾隆听说纪晓岚在老家题写春联,欺君犯上,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命人传纪晓岚进宫,让他把这件事情说清楚。纪晓岚听说皇帝为这副对联传他,便哈哈大笑起来。乾隆不解地问:“到底有没有这件事?”纪晓岚说:“回陛下,没错,春联是写的。不过,我写的句句是实,没有半点儿欺君的意思。”乾隆越发不明白了,让纪晓岚赶快解释清楚。纪晓岚说:“这家主人有三个儿子,长子以卖爆竹为生,所以说,他家是‘惊天动地门户’;次子在集市上负责卖粮时数斗,每天都要‘一斗、二斗’地数,所以叫‘数一数二人家’。他家老三是卖烧鸡的,自然要‘先斩后做’啦。乾隆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不但没有治纪晓岚的罪,反而一个劲儿地夸奖他有才。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春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