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仁”素材

发布时间:2020-04-18 08:32:58

有关名言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公灵公》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战国策·燕策三》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庄子·天地》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韩 婴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颜子推 

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博爱之谓仁。 ——韩 愈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吕氏春秋》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 子》 

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智人不诈,仁人不党。 ——《国语·晋语六》 

仁者荣,不仁者辱。 ——《孟 子》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 

去不仁则仁存。 ——程颢、程颐 

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叔本华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 ——《礼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仁以为己任。 ——《论语》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谭嗣同 

有关故事:

1 杀身成仁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问仁德忠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怎么办?孔子说:“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回答必须从上面作起,带动百姓效仿。

【典故】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释义】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相近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成语例句】

你看每当国家危难的时候,谁都把国家民族的生存胜利放在第一,所以毁家纾难的,杀身成仁的事很多很多。 ◎ 不错,现在是我们杀身成仁的时候了。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③仁义胡同

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④孔子说仁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孔子后,拔起剑就舞,舞毕问:“老师,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有关“仁”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