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沙岗公园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3-12-19 17:32:44

碧沙岗公园的历史

碧沙岗公园被老郑州人称之为“老冯义地”。占地约400亩。

现在的碧沙岗公园是西区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然而,当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70多年前,这里却是城区以西4公里一片风沙弥漫的沙丘,当地人叫它白沙岗。

1928年春,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碧血丹心

19283月陵园动工,当年8月竣工。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冯玉祥亲笔提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陵园内还修有纪念亭,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碧血丹心”4个大字,是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

昭忠祠

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祠为古式建筑,占地约4070平方米。前后两进大院,正面有前后两座殿堂,是安放灵牌的地方,两侧各有一廊房。大门曾经重修,左右各有一耳室,门外一对石狮,前院中央存汉白玉碑座,碑身现存院内。后殿堂的内壁镶嵌方形碑铭近百块,系冯玉祥部师长以上将领为阵亡将士题写的挽词。祠堂前分列五座六角凉亭。

墓地四部分

 “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冯玉祥亲笔所题的“碧沙岗”三个字是地地道道的“四旧”,理所当然该被砸掉。可因为它太高了,所以才免遭厄运。

碧沙岗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建成之时由4部分组成。陵园中部是烈士祠,分南北两殿,红墙绿瓦,气象庄严。烈士祠里悬挂着各种纪念的匾额,存放着刻有烈士姓名的铜牌和记载烈士功绩的金册、碑记等。祠堂之前是中山公园,由民族、民权、民生3座亭子以及水池和石桥组成。祠堂后面是开阔的烈士公墓,每墓间隔两米,纵横成列。烈士公墓的东南是民生公墓,安葬着官兵的眷属。烈士公墓与民生公墓之间设界石相隔。

碧沙岗陵园建成以后,冯玉祥在郑期间,每逢星期日必到烈士祠“行致祭礼,并到墓园躬自添坟”。冯将军演讲、训话时,每每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盛赞北伐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他说:“此辈英武健儿,虽暂埋于黄沙碧草,然日后威名万里,青史千秋。”冯玉祥还要求所属部队,只要到郑州必须到碧沙岗祭奠烈士,以“激发革命情绪”。

守墓人

墓地建成以后,冯玉祥专门派心腹常年看管。守墓的人叫葛心田,曾和冯同班当兵。因葛年长几岁,冯玉祥常以“老大”相称。1949年以前,葛家一直住在碧沙岗陵园中。葛家在陵园西南角盖了10余间房,建了一个小院,开垦荒地,种了些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1956年,也就是碧沙岗被辟为公园的那一年,葛心田老人寿终正寝。

北伐战争纪念碑

1994年,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址上建起了“北伐战争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碑身高近18,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纵跨碑体的浮雕,由北伐军将士群像组成。今天,从北大门进碧沙岗公园,这座纪念碑是最醒目的建筑。

公墓文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节届清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同旧日各同仁,谨结花圈,薄采芹藻,致祭于北伐阵亡将士公墓之前而言曰:

呜呼诸君!国之干城,束发投军,大义是明。

强邻见欺,耽耽虎视。发愤河朔,复兴为志。

欲除外患,先去内忧,努力统一,共济同舟。

远赴陇陕,克期北伐,慷慨誓师,全军出发。

枪林弹雨,恐后争先,马革裹还,矢死弥坚。

北伐成功,国民同庆,独伤君,牺牲性命。

为国效死,死重泰山,功标党国,典型人寰。

浩气常存,不可泯灭,袍泽之情,收君之骨,

褒扬功德,建塔树碑,传之史乘,不朽永垂。

兹备酒醴,虔诚公祭,永著令典,年年岁岁。

呜呼尚飨!

 

附录:现在碧沙岗公园内繁华似锦,绿草成苗,翠绿依依,古柏参天。春有桃李,夏有牡丹,秋有桂菊,冬有水仙。红梅、铁树,昙花等名贵花木,点缀其间,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这里还修建了热带鱼展览馆、展出20多个品种。虽属小景,却别有情趣。此外,园内五角亭、牡丹亭、盆景苑,各有特色,电影室、展览室、溜冰场、宇宙飞船、儿童乐园,错落有致。

碧沙岗公园的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