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面临的危机及对对策

发布时间:2016-05-22 23:06:29

浅谈汉语面临的危机及对策

80年代以来,国内的很多学者、专家都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低,用于日常生活都比较困难。我们再来看看身边许多中文专业的大学生,语无伦次的言谈和不堪入目的书写令人咋舌,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强在2000915日至102日即悉尼奥运会期间,他从《贵阳晚报》悉尼“奥运专版”上收集到的同时署名为彭××和李×两位特派记者的文章一共是136篇,其中95篇有明显的语病,约占总篇数的70%;有些是一篇里有几个语病,有些则是一句里有几个语病。这样累计起来,大小语病共347个。若以这136篇计算,差错率超过255%。

北师大中文系曾经组织过一次消灭错别字的活动,请1000多名学生辨认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几百个错别字。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把所有的错字挑出来,能挑出一半的人都很少。据1996年的《中华读书报》介绍1995年上海华东理共大学对该校新入学的总数为3511名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作了一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测试结果,总平均分只有63.9,其中硕士生和博士生均不及格。

难怪有人作下此联来戏谑我们的大学生:无错不成文,别字错字自造字,字字触目惊心;有误方为篇,病句错句破残句,句句不堪入目。横联:大学生“爬格子”。难怪有人冷嘲我们高素质人才:人像研究生,文如中学生,字比小学生。

这一桩桩案例无不令人触目惊心,汉语的应用危机日益彰显,中华文化之根已岌岌可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可以说,在科技进步的当下,人们似乎越来越缺少机会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了。对此现象,《汉语的危机》作者朱竞指出,网络语言的流行虽然是汉语适应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也会带来汉语的碎片化。而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对于不常上网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也认为,汉语应用危机还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 “英语比汉语更受重视。”这成为了大学生们的共识。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也更看重英语水平,这让很多大学生对英语等级证书趋之若鹜。

还有一些人把汉语应用危机归咎于“汉语教育存在问题,许多人不愿学汉语”。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教学方式不仅生硬死板,而且要求学生总结每段话的中心思想,并强调“标准答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应付考试。”

而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机:一是方言的流失。上世纪80年代他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劳驾”、“借光”、“盖帽儿”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言都消失了;二是古汉语的流失。他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阅读和使用能力在普遍下降。

那么汉语,作为中华文化之根,该交由谁来保护,该如何保护?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的自豪感,对法语的重视和尊重,以及他们为防止外来语言对法语的侵蚀所采取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一、立法先行。法国为捍卫法语制定了两部法律。1994年的法律一方面承认个人表达的自由,另一方面要求所有的公共场所、国家机关、企业、媒体等使用规范的法语。外企的内部文件也必须有法语翻译,否则将处以罚款。

二、政府主导。总理府成立了法语最高理事会,由总理亲自主持,主要对法语的使用、发展、推广战略进行研究、讨论,制订方针、政策。同时还在文化部设立新词和术语委员会,协同法兰西文学院,定期发布新词的译法。如:电子邮件出现后,有一段时间,人们用e-mail的很多,后经文化部发布禁令,政府各部、官方文件、出版物或网站都不得使用e-mail,而必须用法语courriel来表达。

三、媒体带头。媒体对规范语言有着重要作用,这方面报纸杂志做得较好,而广播、电视节目的一些主持人中往往追求“时尚”,使用一些流行的英语作为其栏目名称。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广电部门使用纯正的法语。一旦发现他们没有遵守,就会勒令纠正。

四、群众监督。在一次民意调查中,95%的法国人认为法语是国民身份的第一要素,是法兰西民族的共同财富。他们非常重视保持法语的基本特性:清晰、准确。如媒体用语不当或不规范时,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最高视听委员会或有关媒体提出意见。法国民众还成立了各种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甚至作为民事方起诉不规范使用法语的有关责任人。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汉语的规范使用,首先应从法律、机制上加以保证。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种语言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规范汉语,并非排除外来语,而是把它翻译过来,使它有机地融入汉语。为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规范汉语,定期发布外来新词的译法。

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汉语教育才是保护汉语的最有效措施。贺阳表示,汉语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更担负着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重任。汉语教育不应仅仅存在于语文课上,更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汉语的应用分为‘看得懂’、‘通顺’和‘给人以美的享受’三个层次。我们不能只讲求‘用’,还要考虑在什么层次上用。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看得懂’,还要在学校、社会和媒体的引导下,让年轻人追求得体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汉语应用方式。”
  “保卫汉语势在必行。”朱竞认为,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汉语表达的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的普遍漠视,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传统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断裂。汉语使用的碎片化与不规范化,还会给国人相互间的交流与理解带来巨大困难,从而可能危害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所以保护汉语,就是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有着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作为华夏子孙,即将承担起祖国未来的我们,不仅有着传承中华文化之根的责任与义务,也必将是这条荣耀之路上的主力军。

浅谈汉语面临的危机及对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