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二模古诗鉴赏 doc打印

发布时间:2016-01-21 14:41:29

2015年高三二模古诗鉴赏

奉贤区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久病初愈之时。②春浅腊侵月:春浅,尤言春迟。腊侵年,因上年闰月,现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③衰病少悰:衰病,病刚刚好,身体衰弱。少悰,少乐趣。

14、“冰雪破春妍”句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是

二是 。(2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呈新奇。

B、“露微意、柳际花边”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也流露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D、“朝来”与“楼阁”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

16、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3分)

虹口区

定风波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此词为作者被贬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时所作。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奉节县东,因地势险恶而得名。③两谢:指晋诗人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4.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词人,字 ,号山谷道人。(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起调低沉,用“万里”“乘船”二词,暗含去国怀乡之感;

B.“一漏天”“似乘船”,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

C.“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有久雨得晴、喜出望外的感觉;

D.“鬼门关”是用地势险峻来烘托作者重阳纵饮,举杯消愁之态。

16.结合内容,赏析本词中“老翁”的形象。(4分)

黄浦区

秋日众哲馆对竹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14、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1 B2 C3 D4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叠词“萧萧”,生动地突显竹子“凌霜”的神韵美。

B、“异”字,写众哲馆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变化美。

C、首联写竹傲寒而立,翠绿凌霜,描摹竹林的静态美。

D、颔联写风动起寒声,竹影爬墙,描绘竹林的动态美。

1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5分)

静安、青浦、宝山

卜算子 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注】幂:覆盖。绀色:青色。隐几:靠着几案。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

14.从诗歌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格律诗 C、长短句 D、元曲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写出了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美丽景色。

B、以并州剪刀剪来吴江水,突出眼前水色之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

C、乌巾、细葛的穿着,伏于几案的动作,刻画了清贫自得的农夫形象。

D、陶渊明是柴桑人,这里以不见陶渊明,寄托了孤独之感、向往之情。

16.“心共孤云远”句中的“远”字用得好,请对此作赏析。(4分)

浦东区

【中吕】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14.“中吕”是这首曲的 。(1分)

15.对这首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春能得几晴明”起过渡作用,流露悲哀之情。

B.“窗外晓莺啼”写春声盈耳,营造了和美的氛围。

C.“红雨”句运用比喻,生动描绘出桃花纷落之状。

D.这组“阳春曲”,语言自然流畅,不见雕琢痕迹。

16.结合全诗,赏析“闲煞旧蜂蝶”一句中的“闲煞”。(4分)

普陀区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玉柱指的是筝上端固定和调节弦的柱,筝柱斜向排列,如一排飞雁。

15.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1分)

1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起句将筝称之为“哀筝”,为整首词奠定了哀婉动人的基调。

B、“湘波绿”中的一个“绿”字描绘出湘水碧波荡漾的景色。

C、“当筵秋水慢”一句形容筵席前弹筝女子眼神专注的样子。

D、这首词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折射出弹筝女子的凄凉人生境遇。

17.这首词将乐声中的“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对此作简要的赏析。(5分)

徐汇、松江、金山

浔阳春·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14.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D.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16.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4分)

杨浦区

长安秋望

赵嘏(唐)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4.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七言 1分)

1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颔联中的“残”、“雁”呼应了首联“凄清”一词。

B. 颈联中“菊”取意于“采菊东篱下”,示有归隐之念。

C. “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诗人采用了移情的手法。

D. “鲈鱼”用了典故,同时也是诗人回乡的动因。

16.杜牧称赞赵嘏为“赵倚楼”。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闸北区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注: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现四川奉节)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14.本诗句句写“月”。颔联写了 。(2分)

15.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山”动态的美。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D. 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16.“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4分)

长宁、嘉定区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

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14、本诗紧紧围绕一个“ ”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2分)

15、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征 B、逃荒 C、访友 D、咏物

16、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崇明县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 ①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自东汉末年文人之手。

14.本诗前两句采用了《诗经》中 的手法。(1 分)

15.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16.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4 分)

闵行区

行香子·上海道中

袁通

算定归程,嫩约分明。挂轻帆、江渡春申。怪伊双桨,偏泥人行。要等潮来,等潮去,等潮平。 酒也庸斟,梦也懒寻。照相思、一点秋灯。拥衾深坐,谁伴深更?有雨潇潇,风瑟瑟,雁声声。

注:①嫩约:不坚牢的信约。②春申:黄浦江在上海市内部分的别称。③泥:阻滞。

14、作品中的上海道中 1分)

15、下列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算定句说因急于还家而计算归程,表达了急于归家的心情。

B挂轻帆中的字,既写船的轻快也写作者的轻松心情。

C怪伊双桨,偏泥人行用拟人手法,更表现急切归家的心理。

D要等潮来等三个三字句的叠用,透露出了无可奈何的心绪。

16、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阕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2015年高三二模古诗鉴赏 doc打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