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4 17:22:46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近十年了,整整九年的村小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阅读的内容是千变万化、无法穷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么重要,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县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的科学阅读活动。具体说,快速阅读采取的是以句子或整段文字为阅读对象,以快速扫描的方式来读。一眼扫过去,便可以捕捉到成段的文字,并迅速反映给大脑进行处理,大脑通过简缩、提炼、抓住核心,从而迅速准确地理出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概要。因此,快速阅读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大脑的快速运转和超强记忆力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最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课文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秦牧对略读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略读就是有点像鲸的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闭,留下小鱼小虾,而让海水汩汩地从鲸须里流掉。

3、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4、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6、引发想象,阅读过程融进生活积累。

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和思考来品读。如在品读张籍的《秋思》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受到浓浓思乡之情的熏陶。

四、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农村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尽管是农村小学,也应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用师爱滋润求知的心灵

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师爱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催化剂。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高尚的人格为典范,犹如恒星吸引行星,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以高尚引发高尚,以诚信培育诚信。作为班主任,就更应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爱滋润孩子们求知的心灵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爱心呵护,严格要求

    爱心是一座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师爱之所以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是因为它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书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溺爱。是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自由和谐、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们班的殷某,顽皮好动,经常是大叫大笑,张口骂人,出手打人,乱扔垃圾,走路横冲直撞,无论干什么都肆无忌惮,同学经常告他的状。怎样才能驯服这匹脱缰的小野马呢?首先,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他的具体情况。通过了解得知,殷某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很是溺爱他,无论什么都依着他,时间久了,便养成了这些毛病,后来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停止打工,可这时的说服教育甚至打、骂都无济于事。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使孩子改变,还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为此,每当家长接送孩子时,我都要与家长互通情况,这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其次,细心观察,因势诱导。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殷某虽然有缺点,但他性格开朗、做事有能力、肯于表现自己。我便逐渐利用他的优点来克服其缺点。首先培养他的形象美,每每发现他有怪异行为,我都要让他重新“表演”一遍,让他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很不雅。一个多月过去了,班里再也听不到他那刺耳的尖叫和狂笑了,再也看不到他弯着腰横冲直撞地走路了,打骂同学的现象也减少了,这不是他的一个很大进步吗?为了进一步调动殷某的积极性,我还把班里的一些事情如发卷子、收作业本交给他,让他从为集体和同学们服务当中获得自信和光荣感。师爱如春雨般滋润着他那幼小的心灵,在爱心的呵护下,他的心不断向我靠拢,他愿意听我的话,愿意去做我让他做的事。看到他如此大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二、心理换位,友善待生

    班主任要永葆童心,用童心去观察,用童心去思考,用童心去发现,用童心去体验,才能做小孩子的领路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这时应该冷静些,再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之心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我们班有一个叫李某的学生,是三峡移民从巫山转来的,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而且放学要补作业。实行了一段时间后,一放松,他又旧病复发了。我很恼火,当面训斥过,并命令他在某个时间内必须把作业交来,但他的作业照样没交。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已经无能为力。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做法,寻找李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鼓励他。一次,我让学生比赛背诵古诗,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背完他就背来了,我让他当着全班同学背了一遍,当场表扬了他,并叫没背来的同学向他学习,课后在他那里去背古诗。此时,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李某的脸上泛出一丝笑容,这可是其他同学第一次在他那里背书呀!下午放学后,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我想,你要能认真地写作业,同样也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他很快就交上来了,虽然质量差了些,但这是他第一次按时交作业呀!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害怕挨老师的批评,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面前的这些学生,明天可都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啊!

三、循循善诱,心心相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该永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爱心与童心碰撞的过程。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循循善诱,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感到教师是那么可亲可敬,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这将使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势利导,因人施爱。

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相伴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班主任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接受自己的爱,真正发挥师爱的效应,也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对爱的需求,接受爱的方式。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对爱的需求和接受爱的方式各不相同。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要想开锁就不能只看其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提高威信。如同样对一件事的赞扬,对于“吃软不吃硬”、自尊心强的学生可能生效;对于“吃硬不吃软”、顽皮的学生不一定起作用。这样,就难免出现教师施爱而学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因此,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因人施爱。用情、用爱、用智、用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一个个求知的心灵,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作为班主任,责任并不轻啊?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师爱滋润求知的心灵,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