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闻传播专题 - 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变迁

发布时间:2019-06-20 00:18:22

议程设置理论及其网络时代发展变迁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众媒介确实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选民们讨论和关心的主要问题,恰是这一时期该地区主要新闻媒介所突出报道的问题。1972年,麦库姆斯(Maxwell M c Combs)和肖(Donald L.Shaw)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这是有关议程设置理论假设的第一项系统研究成果。

议程设置理论主要观点:

(1)大众传播不能决定受众怎样想,但是可以通过安排议题和提供的信息,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迁

网络媒体由于匿名、互动、无中心等特性,人们可以完全自由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内容分散多元的议程看似是参与者随心所欲的结果,事实上却不然。人是社会的动物,必然受到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而网络议程必然与公众议程有关

网络的“把关人”作用相较传统媒介环境中要宽松很多,来自受众的信息能及时地在网上公布并激发讨论,也可以发表相关或不相关信息,以此影响其他网民的理解与判断。网络媒体总是根据网络公众感兴趣的标准来选择新闻,并且及时跟进网络热点,以此来提高点击率。所以说网络媒体议程更多的是公众议程的反映

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平高、关心政治程度高以及从事较高社会职业的人影响较小。而在网络议程设置中,进行自我议程设置的往往就是这些高端人群,许多无法在传统媒介表达的事件和观点都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而得以在网络平台上表达,于是就出现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影响媒体议程设置的现象

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也越来越多地从网络议程中找热点新闻,但还是有所选择地报道。所以在媒介审批制度甚严的传统媒体中,虽然越来越受到网络议程的影响,但是所占比例不大。因为传统媒介有巨大影响力和比网络高的公信力,当传统媒体一旦开始报道,那么证明该网络议程已经或即将成为全民议程,而不仅仅是网络议程而已。网络议程设置的未来及反思。

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

(1) 议题的软化

传统传播活动中,大众媒介发挥着强大的把关作用。大众传媒的专业性促使其在“把关”过程中更倾向于从其自身价值观、阶级立场出发来选择相符的议题,这类议题大多数为时政类、民生类、政党类宣传性新闻等“硬新闻”。而进入网络传播时代,网民畅所欲言,使得网络议题更为私人化、私密化,由此凸显出网络议题的逐渐软化趋势。

(2) 议题演变的发散性

传统议程设置的主体是大众传媒。在强大的话语权控制下,即使有不一样的声音,也会因为“沉默的螺旋”效应而变得越发“小声”,议题发展趋向统一。然而,网民的隐匿性和广泛性,致使网络传播变得虚拟、随意。而在网络中网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常常导致网上话题从A话题开始,到B话题结束。



(3) 议题影响范围增大,影响力增强

网络的广泛性、跨国性,致使其消除了空间界限。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从Web1.0到Web2.0,从博客到播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微信,受众参与度随之增大;网民数量也逐日递增。网民借由网络阐发自己的意见,并迅速发展自己的“盟友”,使得“一己之见”迅速得以在网络上传播并感染他人,甚至影响大众传媒的观点走向。

2020新闻传播专题 - 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