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所有问题

发布时间: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训练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班级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选择题部分
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3、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4、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5、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B、改革的方式C、改革的性质D、改革的成果
6、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霸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8、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9、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10、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变法中秦国强大④人民渴望统一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B废沟洫C尽地力D为田开阡陌封疆12、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4、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1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16、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A.周世宗改革B.商鞅变法C.管仲改革D.王安石改革17、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18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支持D.人民大力拥护19、秦国之所以已经成为富强之国,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0、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21、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下列不是其局限的是
A.轻罪重罚B.户赋、劳役沉重C.国情依旧如旧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然存在2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23、商鞅变法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增强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D、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25、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7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28、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9、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
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30、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31、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33、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3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错误是
A.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B.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早的改革运动
C.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商鞅变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35、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3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37、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38、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二、非客观性试题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所有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