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教授博士介绍

发布时间:2015-04-12 00:52:36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6人,硕士学位的1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学院还拥有双聘院士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学者1人,全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另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等3,“长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



名师荟萃

双聘院士、百人计划学者、楚天学者、长大学者

程顺和19399月出生,作物遗传育种专家,被誉为“南方麦王”,2005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11108日加盟我院。程院士从事小麦育种四十余年,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7号等小麦品种。其中扬麦5号、扬麦158分别于1991年和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是我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提出了一系列育种观点和方法被成功应用于实践。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主编专著一本。

李百炼,教授,湖北省首批“百人计划”专家,于2011年正式加盟我校。李教授是长江大学杰出校友,毕业于植保7805班,湖北天门人,国际著名生态学家、世界生态高峰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名誉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杰出科学家,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数学与理论生态学终身教授和CAU-UCR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生态复杂性杂志主编。

李晓方,作物遗传育种“楚天学者”计划全职特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审稿专家,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十多个研究课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作为第一发明人,创立了农作物遗传多样性育种(又名多基因型种群育种)技术和专利,并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申请发明专利2项,已进入发达国家在内的17个国家或地区;同时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7项,其中5项已经授权。在《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海外版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方守国,男,19656月出生,理学博士,植物病理学全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985年毕业于湖北农学院,1991年获北京农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从20041月至201112月,先后在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和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任Research Fellow主要从事冠状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此期间,在《Journal of Vir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los One》、《Virolog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篇。

李承道,作物遗传育种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毕业于我院农学8103班,现为西澳大利亚农业部高级研究员。曾先后在湖北省保康县农业局工作,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攻读博士,在加拿大萨斯卡秋温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是中国教育部和外专局重点外引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一审专家和二审专家组长,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专家,澳大利亚国家智库专家,《理论与应用遗传学》、《基因组》等多家国际著名杂志审稿人。曾先后主持澳大利亚和国际合作课题10余项,育成的两个优质啤用大麦新品种Hamelin Baudin,获澳大利亚杰出成就奖和澳大利亚科学创新总理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马国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亚洲杂交水稻发展(IRRI/ADB)项目技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加国家“863”、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先后在《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了《多熟制稻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等科技专著3部。曾先后在印度、菲律宾、孟加拉、泰国等10多个国家指导杂交水稻的发展。

张友军,男,19687月出生,湖南人,农业昆虫学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长期从事蔬菜害虫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害虫抗药性机理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在我国首先发现西花蓟马和Q型烟粉虱两种新入侵物种,是我国蔬菜害虫防治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专项及行业计划等重大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分别排名第1、第2以及省部级奖项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NaturePLoS OneBiochemistry 12SCI源杂志和中国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昆虫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

徐汉虹,毕业于我院植保7805班,1961年生,湖北仙桃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主任、华南植物性农药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农药工程与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广东省劳动模范,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农业部百千万人才工程选。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专家、农业部高级专家库专家人员、中国印楝研究学会理事长,社会兼职众多。主持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多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金奖等奖项20多项;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专利81项,其中32项获得授权,出版教材和专著13部。

高德荣,男,19671月出生,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江苏扬州市农科院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聘为我校长大学者岗位特聘教授。近五年主持或承担“863、“973、“948、转基因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省“高技术研究”等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30多项,累计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或协助主持育成扬麦158、扬麦11等小麦新品种12个,主持育成小麦新品种2个,7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权。育成品种累计推广2.9亿亩,增产粮食100多亿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8亿元。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

徐建龙 男,196412月出生,浙江建德人。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航天育种研究。20038月被聘为中国农科院二级杰出人才,目前主持国际Harvest-Plus、国家基金、973等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论文10篇),主持和参与育成水稻审定品种7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

徐明岗 男,1961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环境化学及区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出版《土壤养分运移》、《红壤丘陵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等著作三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部和省科技进步奖5项。现主持国家973课题、科技攻关课题、重点基础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

陈阜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作制度和区域农业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科技园区分会副主任委员、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副秘书长,农业部旱作节水专家、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国家“863”计划智能农业系统示范应用技术总体组专家等职。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863”计划、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参与完成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科技发展规划及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20余项。



教授、副教授、博士

田小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学术委员,长江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曾作为业务骨干和主要组织者全程参加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综合开发计划”和主持湖北省95重大项目江汉平原涝渍地综合开发研究。多次在国外留学、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第二梯队,湖北省政府津贴。主持主要农作物涝渍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研究总经费达1590万元。

邢丹英,男,教授,推广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561月生,河南舞阳人,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任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菲律宾国际水稻所访问学者。先后参加及主持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的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奖项1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篇,编写并出版《提高水稻生产效益100问》一书已印刷7次,发行6.6万册。

朱建强19632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中共党员三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作物学和农业地质学博导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基金委水利工程学科项目评议组成员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会员,先后四次出国交流和开展访学活动。“九五”以来曾主持省部级课题、国家级课题十余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达300万元以上,主持和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有关农业涝渍灾害防治系列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负责完成的《地学基础》课件获全国第四届优秀级计算机课件二等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易涝易渍农田排水应用基础研究》专著一部,参著三部;在国内国际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13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0篇。20123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王文凯,男,西南大学博士,三级教授,昆虫学科带头人,南开大学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首届十佳湖北省优秀博士后,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长江大学农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人事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职工代表大会常务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植保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农学会理事、职教学会常务理事。是农业部农药田间试验资格认证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总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教研项目10多项,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和湖北省教学成果奖1项,在《Zootaxa》、《昆虫学报》及《动物分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SCI收录4篇),编著(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刘章勇,男,47岁,教授,博士。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农学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和作物种植制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9次到日本、柬埔寨、泰国等国家从事合作研究、进修、考察等工作,近5年主持教育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120余万元。获得省级科研成果5项,近5年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李俊凯,男,生于196910月,湖北荆门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1年赴日本宫崎大学研修。主要研究方向新农药研发与农药残留。中国植保学会会员,《杂草科学》理事。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7项,横向项目6项,教学研究项目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李传仁男, 196312月出生,南开大学博士

教授,国家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专家,湖北省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者。主要研究昆虫分类、

入侵生物学和农业害虫防治。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专项、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

自然基金等十多个项目科研经费达到200万元以

上。在国内首次发现外来入侵物种——悬铃木方

翅网蝽。在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等核心以上刊

物发表论文18篇。

桂连友,男,浙江大学博士,教授,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访问学196412月生,湖北团风人,无党派,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昆虫学会理事。曾参加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经费总计100余万元,参编《农业螨类学》教材1部,发表SCI 文章3篇。特色研究---昆虫谐波雷达跟踪技术

姚安庆,男,19561月出生,教授,湖北天门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中共党员,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杀菌剂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湖北省昆虫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农药穿透生物学和有害生物抗药性,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农药管理学》教材1部。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教学研究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完成的“农学类专业实践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009年获湖北省政府二等奖。

张长青,男,19606月生,陕西杨凌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学会、植保学会会员。从事植物病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十余项,总经费90多万元。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青年学术骨干、小岛奖励基金、教学质量优秀奖、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等10余项奖励。

田应兵,男,19628月生,湖北公安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长江大学学报》(农学版)编委。主要从事土壤肥力、土壤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土壤肥料学》)。

王晓玲,女,196711月出生,湖北罗田人,中共党员,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日本爱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作物高产栽培和生理研究。主讲“植物生理学”等课程。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多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曾获得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称号、长江大学教学名师奖。

艾天成 ,195810月生,湖北仙桃市人,教授,硕士,硕导。湖北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专家。曾到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学习或访问。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11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3篇被SCIISTP收录1篇在《Ecological Complexity》发表编写教材一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荆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秦亚平,男,教授,19582月生,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党支部书记。曾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主要研究作物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近年来主持、参加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与新型实用专利3个,合作选育棉花新品种1个;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实验实习指导教材各一部。

鲁红学,女,19615月生,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日本爱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原湖北农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科教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1部《微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国家级教材2部《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

王香萍,女,197510月生,湖北钟祥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Cornell大学访问学者。九三学社社员,荆州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委,九三长江大学支社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主持省级及国家级子课题5项,参与省级及国家级课题6项,发表文章20余篇,被SCI收录3篇。获得长江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杜晓英,女,1965年7月出生,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200712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农药、杂草防治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一项,并为农药企业进行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发表论文10余篇。

刘安勋,男,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副教授,19625月出生,陕西省宝鸡市人。1988年至2000年在青海大学任教;2001年至今,在长江大学任教,主讲土壤学、植物营养、肥料生产与加工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肥料生产与加工,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周燚,男,1972.12,湖北钟祥人,党员,博士/副教授,韩国东亚大学博士后,湖北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魔芋及植病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主持湖北省重大项目7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9篇(第一作者4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获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文英,男,19722月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德国基尔大学访问学者,长江大学班主任标兵。主要从事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研究,近三年主持、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项,年均经费30万元。先后在Curr BiolTheor Appl GenetMol Breeding、遗传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篇。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2部,合著2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

邹华文男,197312月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后,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得者,多家SCI源期刊的通讯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和其他省部级课题10多项,科研总经费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Plant Science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Plant OmicsSCI杂志上发表文章十数篇

王谧,男,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硕士生导师,19584月出生,湖北沙市人,九三学社会员。曾担任湖北省首届农业科技特派员、湖北省棉麻学会理事、荆州区第一、二届人大常委、荆州市第三届政协委员。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及黄萎病拮抗方法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多项,申报国家专利四项,发表论文18篇,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一、三等奖各一项,参与“荆豆3号”品种选育。

赵明敏,植物病理学副教授,博士。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等专业课程。目前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主要从事基因沉默与植物抗病毒研究。

李定国,男,湖北房县人,19721月出生,副教授,硕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主讲《普通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10余篇。

李志新,男,197211月生,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博士,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与品种改良。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参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各1项,参与水稻品种选育1个。

秦巧燕,女,197210月生,山西绛县人,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20007月至今一直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的教学研究。参与7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撰写学术论文17篇,,其中ISTP收录2篇,承担《环境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张建民,男,副教授,在读博士,1974年生,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主要进行棉花抗蚜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工作,主持教育厅和校级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昆虫知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得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质奖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第三名。

王福莲,女,197212月生,吉林省人,硕士,副教授,中国植保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害虫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湖北省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和参与行业计划项目和省自然基金等项目4项,在研科研经费10余万元。近年在在《林业科学》《中国生物防治》等权威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2006年和2011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

王小燕,女,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博士。主讲《农业生态学》、《基础生物化学》,主要从事作物栽培高产优质生理生态研究,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1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4项,省教育厅青年基金1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EI收录1篇,权威期刊3篇。

熊勤学,男,副教授,湖北仙桃人,196611月生,南京气象学院硕士,1990年毕业于农业气象系,主讲农业气象学、遥感与信息技术(本科)和3S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生),主要从事的研究为农业遥感,特别是涝渍害遥感反演研究,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计划子课题等项目3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2篇。

周建利,男,副教授,19713月出生,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广西南宁人。主讲生物试验与统计、植物营养研究法、土壤污染与防治、肥料生产与加工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孙正祥,华南农业大学博士,讲师,出生于198011月,湖北黄冈人。主讲园艺植物病理学 及农业微生物学,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编著作1部。

武美燕,女,1977.10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浙江大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从事植物营养、土壤环境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两次获得校“优秀班主任”称号。现主持和参与省级项目各2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篇。

徐延浩,男,武汉大学博士,讲师,19819月出生,湖北仙桃人,2010—2011年在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目前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主要从事作物逆境表观遗传学及大麦遗传育种研究。已发表文章14篇,其中SCI收录4篇。

王建武,博士,讲师,19809月出生,山西运城人。2010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致力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3篇,权威期刊1篇。

杨梅,女,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讲师,198112月出生,湖北松滋人。20118月至今,在长江大学主要从事植物学方面的教研工作。

刘晓雪,女,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博士,讲师,198410月出生20117月至今,在长江大学农学院从事植物分子育种的教研工作。现承担普通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本科课程的教学。

金涛,男,环境资源学博士,19795月出生,山东泗水县人。20066月硕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同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支持,进入日本北海道大学学习,20099月获得硕士学位,2011 9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土壤碳氮循环及其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篇。

张运波,博士,讲师,198110月出生,湖北广水人。201112月于湖南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7-2011.7在国际水稻所(菲律宾)从事论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稻生理生态和高产栽培。

农学院教授博士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