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7篇

发布时间:2019-05-03 19:07:55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14年山东省记叙文阅读17

城中河上的“清道夫”

孙道荣

一条河,穿城而过。

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但它没有能力改变流向。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宽的马路,将本来宽绰的河面挤压得越来越逼仄,差一点,它就被填平了,盖上楼房或者修成马路。

拐了一道弯,它流经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他负责清捞这段河道的垃圾。

每天清晨,他从回澜桥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用特制的网兜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达终点惠济桥。河水继续南流。船舱里,满载打捞上来的垃圾,再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处理场。他则将清空了的小船,划到惠济桥的桥肚下,然后从厚厚的布兜里掏出饭盒,开始他的午餐。那是老婆一大早为他准备好的,还有余温。沿岸有很多家饭馆酒楼,对着河道的油烟机,“呼呼”地喷出来一股股浓烈的味道,掩盖了他的饭菜味儿。

靠在船上打个盹,他开始往回划。逆流,虽然水不急,但还是必须一边划一边打捞。水面上,永远有新的漂浮树叶、塑料袋、香烟盒、矿泉水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在网兜后面,他加了一小块木板,这样就既便于打捞又能当作木划子。偶尔有一两块垃圾,从另一侧偷偷地溜过去。如果没能兜住它们,他就会让小船顺着水流倒回去,用网兜将它们拦截住。这让他产生一点点成就感。他很得意地笑了两声。他不善言辞,一着急便有点语无 (lún)次。这是他一天中第一次发出声音,没人能听得见。

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他。高高的岸上,一对情侣在河边散步。女孩看见了他,惊喜地对男孩说:“快看,有人在河里划船呢,真是太浪漫了。”她一边嚷着,一边挥着手机,让男孩帮她拍照。“一定要把小船拍进去哦。”女孩嘱咐男孩。男孩都囊着:“有什么好拍的!”一边不情愿地摁下了快门。·

他继续打捞着水面上的垃圾。这条河,以前要宽多了、清多了,可以驶很大的船,曾经还有几个热闹的码头。可是现在,它更像一条臭水沟。

有时候划累了,他会停下来,抬头往上面看看。两侧都是高楼,热闹的街区里熙来攘往,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他只带女儿去过一次,那次是女儿放暑假,和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进城看望父母。在那家最大的商场,他咬咬牙,给女儿买了一个新书包。女儿开心得不得了,但又担心地问他是不是很贵。他告诉女儿,他就在这附近上班,挣得的钱可以买很多书包。有一天,女儿搭同村一位叔叔的便车又来到这座城市,满心欢喜地让叔叔带她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远远望见那条小船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那之后,他再问女儿想要什么文具,女儿总说文具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

一天中,他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水面上偶尔看到意一两条小鱼,摇曳着小尾巴,追着树叶。难得在这条河里看到鱼了。他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是被水流带下来的,还是不小心迷了路? 他很高兴在这条逼仄的河道里,除了他,还有另外的生命。他也替它们揪心,自己忙完了一天的活儿,还能爬上岸,回到租住的小屋,而它们还能不能游到城外那干净的水域呢?

天黑之前,他会回到回澜桥,船舱里,又装满了从水面捞上来的各种垃圾。等垃圾运走了,他将小船拴牢,直起身来。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了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

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可他并不感到孤单。每天从早忙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条河穿过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条河从你的城市穿过?这个人,住在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个“他”在你的身边生活? (本文有改动)

17.(1) 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

lún

(2)根据文意解释第段中“天经地义”一词的意思 (1)

18.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清道夫”是一个怎样的人。(4 )

19.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9)

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

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段文意的理解。(4 )

21.第⑨段写道:“远远望见那条小船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

结合文意,写一段文字,描写女儿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4)

【参考答案】

17.(1)chuò (2分,每处1)

(2)天经地义:非常正确、不容置疑。(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18.要点:①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平凡卑微;心地

善良;关爱家人;情感细腻;等等。(4分。每点1分,

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19.(3)从修辞方法、用词等角度,任选其一作具体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的能力。首先分析该句的语言特点:画线句用了对比手法,将河穿城前后进行对比;还用了比喻、拟人修辞,如“清亮如镜”“挣脱……看不出……无法呼吸”;此外,句式长短交错。然后据此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即可。

20.要点:这句话是说,我们身边也有像“城中河”这样的河流和像“清道夫”这样的人,却往往被我们忽略,(2 ) 作者以此提醒人们保护身边环境,关注身边那些平凡卑微而默默奉献的人。(2)(4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1.(4)内容符合文意,符合人物性格特点2 分;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1;语言流畅1分。超字数酌情扣分。

解析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首先要分析上下文,这样才能使补写的人物心理符合语境。上文写女儿看着父亲熟悉、忙碌的背影,怔住了,为什么呢? 此时她心情怎样? 下文写女儿“总说文具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女儿为什么不要了呢? 此时心情怎样? 根据这样的分析:再组织语言写出女儿此时的心理活动就不难了,也不会写偏了。

2014山东青岛)

感悟七贤庄

陈朝慧

⑴今年6月,我应邀到甘肃省岷县参加中国文艺家走进岷州采风暨中国西部第三届散文节,回昆明经西安时,在西安小住了几日,这便有了机会去瞻仰七贤庄。

⑵走进七贤庄,你会感到一种崇高和神圣,有一种庄严和肃穆。你不敢咳嗽、不敢高声喧哗,你深怕惊醒了什么。你只静静的看,你只默默去感悟那些曾经被白色恐怖围困了的人生。

⑶此时此地,我同样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兴奋和感动。想象中我是一个当年的热血青年我,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不远千里来到西安,如饥似渴的要奔赴革命的怀抱。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在老交通的带领下,革命者一个又一个的从这里奔赴延安……

⑷七贤庄,夜行人的北斗。

⑸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让我感觉得十分的情切,这里的所有情景都会让我感动。在周恩来坐过的那桌椅跟前,我就驻足了很久很久。想像对面还坐着那个思想深奥、指挥若定的圣者。我把那把他坐过的椅子审视了很久,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

⑹是啊,在那风风雨雨的战争年代,日本军队正对中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胡宗南的部队围困了延安,中国革命正处于紧急关头。那时的七贤庄,是抗日战争的桥头堡,一把插在敌人心脏里的尖刀。

⑺七贤庄,西安版图上一个小小的点,但这个点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给养有关;和老区延安的医药、布匹有关;和罢工、学潮有关;和转移革命青年到延安投身革命的活动有关。海伦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毛泽东称她为“伟大的女性”。1937年她到达西安后,就是通过七贤庄摆脱了监视她的密探,由地下党护送她到达延安去的。

⑻七贤庄,占地只有13600平方米,与整个中国的版图相比,它很小很小。就是在西安的地图上,它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圆点,它却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

⑼是的,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连接着延安和西安、连接着国统区和解放区、连接着共产党和老百姓。是国统区喷发革命热情的井口、凝聚革命力量大本营,是国统区向革命中枢传递信息最紧要端口。

⑾七贤庄,由10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组成的院落,从头到脚都是一身的灰色,土不溜秋的,咋看咋像一些穿灰布军装的军人。七贤庄,没明没夜的站在历史的暴风雨里,有被特务的目光盯咬过的疼痛,有被敌人的阴谋和暗算袭击过的内伤,走进七贤庄,我想象着那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感悟着它的刚毅和艰苦的神圣。在这里,生命和历史有了一次舒心的邂逅,精神和精神一种宝贵的会悟,思想和力量一种无声的融入,人性一种新的迸发和张扬。在这里转悠久了,你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怎样去铸造自己的理想和人生。

⑿七贤庄,革命暴风雨年代的一座大棚,里面栽满了意志,蓬蓬勃勃的生长民族精神!

(有删改)

20. ⑾段画曲线句子中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1.仔细阅读第⑺段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七贤庄“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4分)

22.赏析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⑴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

⑵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

23.结合全文,说说第⑵段的含义和作用?(4分)

24.仿照例句,以“校园”为开头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结构相似,修辞相同。(4分)

例句: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

仿写:

【参考答案】

20.悟改为晤

21.因为它给八路军、新四军提供装备给养,给延安提供医药、布匹、支持罢工、学潮、转移革命者。

22.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那个伟人(周恩来)的敬仰和怀念。⑵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七贤庄的“小”和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

23.含义:七贤庄在革命年代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培育了革命者顽强的意志,发扬光大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24.校园,求知者的大家庭,勤奋者在这里获得了智慧,孤独者在这里获得了温暖,少年梦想在这里张开翅膀。

2014山东荷泽)

道行

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先生的皮影儿。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先生,每天挑着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先生就故去了。

⑩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⑩四村八乡人惋惜: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⑩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先生还要胜一筹。

⑩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⑩皮挑儿说:“那时候有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⑩“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⑩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⑩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先生。

16.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7.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4分)

18.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

19.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4分)

20.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21.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2.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4分)

【参考答案】

16.德行高,道行高。说明:本题2分。)

17.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说明:本题4分。)

18.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说明:本题4分。)

19.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说明:本题4分。)

20.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用法,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说明:本题4分。)

21.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说明:本题2分。)

22.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说明:本题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014山东聊城)

恒久的滋味

蒋勋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 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20.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2分)

21.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4分)

22.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2分)

23.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24.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0.本意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文中指青涩、强说愁的青少年。

21.甜:童年,酸:青少年,苦:成年。 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22.一是体验各种生命的滋味,一是“我”的成长历程。

23.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对母亲艰辛一生的感叹,引起下文对人生的感悟。

24.生活平平淡淡才恒久;生命平平安安才是真,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人生启迪是恒久的。

2014山东烟台)

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来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暂,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衷情奉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9.通读全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对郑、潘二人的语言描写只有“你早”“出去啊”两句,这种简单、缺乏温情的交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B.小说高潮部分先写发现“门”,再写“门”是画的,最后以“一扇门在墙上的门”结尾,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C.小说中的邻居们对郑、潘二人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起头是热切盼望,接着是遗憾、同情,最后是倍感愤懑,这样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虚伪,揭示了主题。

D.画线句子“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

20.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 的特点,暗示这里的人们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3分)

21.文中郑若奎的性格特点是 ,着也是造成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2分)

22.依据文本回答问题(3分)

⑴郑若奎在墙上画“门”,表达了其怎样的愿望?(1分)

⑵谈谈你对题目“永远的门”的理解。(2)

【参考答案】

19.C

20.古老(古旧) 观念陈旧(思想保守)

21.拘谨(怯懦)

22.⑴郑若奎渴望爱情,虚伪与潘雪娥交往。⑵既指画在墙上的门永远打不开,也指随着郑若奎的离世,他希望交往、渴望爱情的愿望永远不会实现。

2014山东烟台)

麦琪的礼物

①当这位家庭主妇逐渐平静下来之际,让我们看看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尽管难以用笔墨形容,可它真真够得上乞丐帮这个词儿。

②楼下的门道里有个信箱,可从来没有装过信,还有一个电钮,也从没有人的手指按响过电铃。而且,那儿还有一张名片,上写着“詹姆斯·迪林厄姆·先生”。

③“迪林厄姆”这个名号是主人先前春风得意之际,一时兴起加上去的,那时候他每星期挣三十美元。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显得模糊不清,似乎它们正严肃地思忖着是否缩写成谦逊而又讲求实际的字母D。不过,每当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回家,走进楼上的房间时,詹姆斯·迪林厄姆·太太,就是刚介绍给诸位的德拉,总是把他称作“吉姆”,而且热烈地拥抱他。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④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颊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一份礼物。她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攒积下来,才得了这样一个结果。一周二十美元实在经不起花,支出大于预算,总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礼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费了多少幸福的时日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一件精致、珍奇、贵重的礼物——至少应有点儿配得上吉姆所有的东西才成啊。 ——《麦琪的礼物》

14.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品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4.写了他们拮据的生活状况以及德拉的美好愿望。

15.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名字中的字母思忖着变成“D”,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穷,同时具有调侃的味道。

16.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 突出人物失望、沮丧、无奈的心情。

2014山东烟台)

天色已晚

朱山坡

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午饭后,我撇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我今天不是来听电影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必须买三斤肉回家。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这是一年来我第三次这个影片了。怪不得今天的电影院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入门确实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突然一只手将我从作为上拎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的声音,那声音如此甜美、清澈、纯净,此刻更代表着慈爱和正义。薰子在呼唤我了。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了的两块钱发愁。母亲一再警告我,不要把钱花在别处,也许这是祖母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吃肉了,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我把口袋里的四块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而,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我惘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临街的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嚎啕大哭。

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我抬眼看他。他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你的。四块钱。你把钱给我,我明天转给他。卢大耳说,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我马上跑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里,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选自《朔方》2014年第2期,有删动)

18.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况。(4分)

答:

19.小说的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0.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2分)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答:

B. 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答:

21.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18.①借买肉之机去听电影;偷看电影却被抓;因看电影而错过买肉;受人帮助买到肉。(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①交代了当时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初步展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卖肉看电影埋下伏笔。(3分,每个要点1分)

20.A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整理”“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即将与熏子见面时的激动、渴望和真诚。

B句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肉行打烊后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了希望落空后茫然无措、孤立无助的心情。

2分,方法1分,效果1分)

21.①是线索人物,串联了买肉看电影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从侧面突出了对电影的痴迷;反映了特定年代存在的人间温情。

4分,每点1分。从小说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2014山东潍坊)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5.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开端:父亲借钱给画家陈回家探母,陈感恩送画。

发展:

高潮:

结局:我家珍藏了这幅油画。

16.文章以“倒挂的油画”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7.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2)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18.文中父亲是一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为什么画家陈却说他是“最有文化的厨子”?3分)

19.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后面的情节(不少于50字)。(4分)

有一天,父亲的餐馆忽遭变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无比艰难的境地。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参考答案】

15.发展:全家人赏画,移画;高潮:画家陈发现油画倒挂,郑重签名,父亲表态,绝不卖画。(4分,每空2分)

16.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的主旨。(3分,每个要点1分)

17.1)表现父亲借钱时的果断、毫不犹豫。因为父亲曾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加之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陈。(2分)

2)写出了画家陈签字时的严肃和庄重,表现了他对这幅画的重视和对父亲的尊重。(2分)

18. 虽然父亲不懂艺术,却懂得敬畏艺术和尊重他人,他不出卖艺术和感情,不唯利是图,保持着做人的善良品性和坚定信仰。(3分)

19. 可从博物馆人员来买画、画家来送钱、画家来买回自己的画、画家再送一幅画等方面进行续写,想象要合理,描写要具体,语言要流畅。(4分,内容想象合理酌情12分,叙述有文采酌情12分)

2014山东淄博)

我的孩子在四岁以前,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孩童,可是,进了幼稚园以后,就会有些改变了,那是因为有人告诉了他们:生命有种极限,任谁也无法抗拒。

我记得女儿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天,我正在厨房做中饭。秋天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把屋子里照得很亮很温暖。她一脸惶急地来找我了:“妈妈,你有一天会死掉的,是吗?”

我诧异地回过身来,低头看她。我的小胖女儿有着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还穿着学校的小白围兜,早上去上学时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我微笑地摸摸她的脸:“不会啊,妈妈会活到很老很老的。”

“可是,他们说,活到多老也有一天会死的啊!”

我假装轻松地开冰箱,拿出青菜和水果来,心里盘算着该怎样回答她,怎样为她解释这样的第一课呢?一面洗菜,一面仍然是用不在意的语调来回答她:“妈妈要到很老才会死,那时候你已经长得够大,就不会有什么关系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你总是会死掉的,那我就再也看不到你了,我不喜欢这个样子,怎么办呢?”说着说着,她的小泪珠就一串串地掉了下来。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我亲爱的孩子,妈妈也不喜欢这样,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

儿子到了四岁,同样的情景又重复出现了一次。他问得比姐姐还急,紧迫钉人,跟前跟后的,非要我给他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为止。

我大概也是笑容满面地哄了他一阵子,孩子到底还小,还是可以慢慢哄过来的,然后,他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出去玩了。要到某一些特别的时刻里,才会再提几句,但是,第一次的那种惊惶以后再没出现过了。不过,我想,那种感觉是仍然存在的,只是小心地藏在某一个不愿触及的角落里而已,就像他们的母亲一样罢。

我和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啊!

前几年,很想变做一棵树,一棵可以继续生长,永远不死的树。

我想做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有挺直的躯干,有茂密的枝叶。风吹过来的时候,每一片叶子都会翻动;云拂过来的时候,我知道,也能感受那种轻柔的凉意;水从地里流过来的时候,我也知道,并且能从容地汲取。

我想做一棵很敏感又很快乐的树,可以活好几千好几万年,而每一年春夏秋冬的变化都能记住,所有美丽的回忆都可以存进年轮里面,一层松一层紧,一圈淡一圈深,都妥妥帖帖地放在心里,该有多好!

我就常常做这种梦,并且,偶尔走进森林时,也常会仔细端详,想挑选一棵适合我的理想的树。

一直到有一天晚上,忍不住了,终于把我的感觉向丈夫说了出来:“假如能变成一棵树该有多好,永远也不会受死亡的威胁。”

“谁说的?树的年龄也有限制的啊。”

“可是,不是有很多树可以活很久的吗?”

“了不起几千年,还是逃不了枯萎死去的一天啊。”丈夫在灯下一面看书,一面微笑地回答我。他那样轻描淡写却又那样肯定的一句话,把我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整个晚上,我走来走去做了很多家事,却没有再说一句话。

生命就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

我和我幼小孩子的心情,其实并没有两样。我不能说生命不甜,我不能说生命不美,但是就是因为它的甜蜜和美丽,才使我心中充满了忧伤,而也就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忧伤,才使我更加珍惜眼前一切的甜蜜和美丽。还是让春去秋来,让岁月逐渐把我改变了吧,我愿意接受上苍一切的赐予和一切的安排。 (作者:席慕蓉,文章有删改)

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席慕蓉围绕“生命”这个谜题,记叙了三次“解题”的经过,最终醒悟到:要“ ”,要“ ”(用原文回答),表现出她 的人生态度。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A.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段画线句。(4分)

我的小胖女儿有着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还穿着学校的小白围兜,早上去上学时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

B.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

21.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22.将文章第段与下面链接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指出它们在写作上一个不同点,并结合内容说明作用。(5分) (提示:可从修辞方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链接】……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参考答案】

19.珍惜眼前一切的甜蜜和美丽 接受上苍一切的赐予和一切的安排 豁达 乐观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1分,最后两空意思对即可得分。

20A.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的方法,不但刻画出小女儿的天真可爱,也表现出小女儿害怕妈妈有一天会死掉的担忧和惊惶。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描写方法占2分,表达作用占2分。

B.示例:好温暖好柔软既写出了小女儿身体的温暖和柔软,也写出了小女儿的话让倍感贴心和幸福。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表层含义占1分,深层含义占2分。

21.示例:承上启下。这段话紧承上文孩子们对人终将死去的困惑和惊惶,又引出对生命谜题的茫然和思考。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承上启下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22.示例1:《谜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高大的树,惬意从容,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美好。语言酣畅淋漓,极富感染力。《谈生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树(人格化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生命成长的顽强和快乐。

示例2:《谜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高大的树,尽情享受生命的甜蜜美好,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谈生命》以“一棵小树”为喻,写出了生命成长的顽强和快乐,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评分意见:本题共5分。不同点占2分,结合文本占1分,作用占2分。

2014山东济南)

变脸

水上漂    狗娃,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啦。爷爷的爷爷没有留下田地房廊,只留下小船一只,闽江湖不宿客店,跑码头俭省号钱,我一辈子都在水上漂采漂去。年轻那时候,娶了一个婆娘,生了一个儿子……

狗娃     你婆娘、儿子到哪里去了?

水上漂   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付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他妈的三十三!

狗娃     (一震,停止挠痒)……

水上漂    哎,咋个不抠了?

狗娃     (掩饰)我抠累了。

水上漂     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将孩子揽到怀里)

狗娃      (依偎)爷爷,你真好。

水上漂     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狗娃    (喜悦)爷爷,我要学变脸,快教我嘛。

水上漂   好,我先教你几句口诀,记住: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狗娃     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水上漂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水上漂   记清楚……侍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

          水上漂连声哈欠,渐转呓语,打起盹来。

狗娃轻轻松出老人怀抱,童心独语,对月抒情。

狗娃(唱)

    月亮走,我也走,

    我和月亮交朋友。

    给你说句悄悄话——

    我是黄毛小丫头!

    又是喜,又是忧,

    小丫头遇上好老头。

    心事不敢说出口,

    害怕爷爷把我丢!

    月亮走,我不走,

    我和月亮分分手。

    月亮躲进乌云后,

    我愿留在小船舟。

    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

13,对画线句子中的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掏”字用得好,把爷爷的真诚以及寻找到继承人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B.“教”字用得好,把爷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态度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C.“望”字用得好,把爷爷焦灼不安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D.“传”字“接”字用得好,写出了爷爷家族的世代传承。

14.对狗娃的性格特点分析正确的一一项是(    )

  A.直率实在    B.胆小懦弱    C.机敏灵活    D.勤备好学

15.对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做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水上漂的“女人家,扫把星”的说法是一致的。

  B.水上漂的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对女人有了偏见。

  C.水上漂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

  D.水上漂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祖传的绝活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

16.对狗娃“(一震,停止挠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爷爷的悲惨身世,担心自己生活也不会幸福。

  B.听到爷爷诅咒女人,担心自己被抛弃。

  c.知道爷爷的婆娘跟野汉子跑了,感到非常愤怒。

  D.知道爷爷没把变脸的绝活传给婆娘,感到十分高兴。

17.对狗娃唱词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情真意切,文辞典雅。    B.感情真挚,富有情味。

  c.清新质朴,通俗易懂。    D.不加雕琢,自然贴切。

【参考答案】

13.A 14.C 15.B 16.B 17.A

2014山东泰安)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加点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11.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12.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参考答案】

9C l0.B 11.D 12.B

2014山东泰安)

恒久的滋味

蒋勋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 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20.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2分)

21.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4分)

22.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2分)

23.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24.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0.本意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文中指青涩、强说愁的青少年。

21.甜:童年,酸:青少年,苦:成年。 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22.一是体验各种生命的滋味,一是“我”的成长历程。

23.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对母亲艰辛一生的感叹,引起下文对人生的感悟。

24.生活平平淡淡才恒久;生命平平安安才是真,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人生启迪是恒久的。

2014山东枣庄)

麦琪的礼物

①当这位家庭主妇逐渐平静下来之际,让我们看看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尽管难以用笔墨形容,可它真真够得上乞丐帮这个词儿。

②楼下的门道里有个信箱,可从来没有装过信,还有一个电钮,也从没有人的手指按响过电铃。而且,那儿还有一张名片,上写着“詹姆斯·迪林厄姆·先生”。

③“迪林厄姆”这个名号是主人先前春风得意之际,一时兴起加上去的,那时候他每星期挣三十美元。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显得模糊不清,似乎它们正严肃地思忖着是否缩写成谦逊而又讲求实际的字母D。不过,每当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回家,走进楼上的房间时,詹姆斯·迪林厄姆·太太,就是刚介绍给诸位的德拉,总是把他称作“吉姆”,而且热烈地拥抱他。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④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颊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一份礼物。她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攒积下来,才得了这样一个结果。一周二十美元实在经不起花,支出大于预算,总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礼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费了多少幸福的时日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一件精致、珍奇、贵重的礼物——至少应有点儿配得上吉姆所有的东西才成啊。 ——《麦琪的礼物》

14.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品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4.写了他们拮据的生活状况以及德拉的美好愿望。

15.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名字中的字母思忖着变成“D”,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穷,同时具有调侃的味道。

16.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 突出人物失望、沮丧、无奈的心情。

2014山东枣庄)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7.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答: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答:

19.文章第②段写层旁巴牚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0.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答:

【参考答案】

17.①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劝地写出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

评分:(1)本小题2,答出“表情温和亲切”得1分,答出“菊花带给人们的变化”得1分,意思对即可。(2)本小题2分,答出“拟人”得1分,答出“淡定”得1分,意思对即可。

19.写空地长满杂草,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本题共3分,答出空地特点1分,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1分,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1分,意思对即可。

20.要点提示:(1)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2)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3)营造温情,改善环境;(4)学会坚守,无论冷落还是繁华。

评分:本题共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从另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2014山东日照)

陈年

我绝没有想到那个深到膝盖的礼是行给我的。

正午,伏天,高温。我像片枯叶子搭在柜台前,两眼闭着,脑子却是清醒的。前后店门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溜进来。往水泥地上泼一些水,洇出各种图案,又马上蒸发掉了。天地白亮亮一片,所有东西都藏起自己的影子

嗓子里升着一团火,不停地喝水,喝水。那个没有影子的人什么时候站在门外的,我不知道。喝了太多的水,肚子隐隐发胀。出门看到一个人以奇怪的姿势站在我的店门外。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南方话。内急,没听清他说什么。方便回来,看到刚才的那个怪人,站在另一家的店前,店主正将一杯水递给他。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是向我讨一杯水喝。我带着歉意招呼他进来,休息一会儿再走。他看我一眼,极干净的眼神,笑着摇摇头,仍就是深及膝盖的鞠躬礼,然后背着行囊渐渐走远。

心静下来,天气似乎也不再那么热。我抽出一本书,安静地读。书上说,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站起来,看着伸向远方的那条路,我的快乐像散在路边的石子,悄悄眨着眼。

晚上,我看到坐在小饭店斜对面的吃面人正是中午的那个过路人。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和他说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要了一碗面汤,慢吞吞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品一碗老酒。多么熟悉的神情。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多少年前,在某个小酒馆,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喝一点酒,说一些话。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停下来,听我们讲各自路上遇到的风景。

面端上来,雪白的刀削面,上面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香菜叶。他香甜地吃面,咬着煮成褐色的卤豆腐块。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很想坐在他的对面,问一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

终于还是坐在他的对面。我闻着他身上微微带点苦味的汗味。那些味道挟裹着一路的风尘,散在空气里。

你一定走了很多的地方,我说。

他笑了一下说,从最南边来,有海的地方。

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烽火台,这些苍老的建筑物,披着黄土,沐浴在黄昏里,像一个瘦硬的老人,倔强而又坚忍。金色的向日葵花,像一群少女仰着脸笑意盈盈。而那些垂垂老矣的房子隐在黑暗里,旧得浑身都是故事。

我告诉他,这几年我守着一个店,也守着自己不安分的心。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我是一种内心的行走。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乘车,下车。选择交通工具,选择站台,选择路口,选择朋友。他静静地听我讲,我知道他能听懂我的故事。

碗空了,他站起来,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我知道我们还会在很多年后坐在一起,喝一点酒,说一些话。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3·行走的生活》,有删改)

18.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2分)

(2) 段中“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其中“另一方式”指的是 。(2分)

19.第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1)段中“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3分)

(2) 段中“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这些“影像”让“我”感到“吃惊”的原因是什么?(3分)

21.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4分)

【参考答案】

18.4分)(1)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2分)  (2)内心的行走(2分)

19. 3分)环境描写   渲染了夏日正午天气异常干燥闷热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答出“环境描写”1分,作用2分)

20. 6分)(1)因为“他”和“我”都是行者,“他”是身体的行走,“我”是内心的行走。我们有相同的追求,心心相通,所以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3分,意近即可)

(2)“他”所拍的照片景物特征鲜明,融入了强烈的感情,展示了高超的摄影水平。(3分,“特征”、“感情”、“水平”各1分,意近即可)

21. 4分)他酷爱旅行、谦恭有礼、追求执着、生活简单而快乐。(答出其中3点即可)

2014山东临沂)

命系悬壶

陈源斌

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熟了。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下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喊说:“好了,好了,姚五先生来了。”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地下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

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下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说他不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果然如此,没等家长赶到,青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挣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

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鸟,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

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他患的是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而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多了,就会有大妨碍。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了——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很明显这是药不对症,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似的,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

注释:汉代以后,民间郎中的药铺或诊所门口大都挂一个药葫芦即“悬壶”,以此作为卖药行医的标志。题目中的“悬壶”即为“行医”之意。

21.从小说内容看,题目“命系悬壶”的含义是什么?(3分)

22.在古镇人们眼中,姚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23.小说多处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是姚五并非神医,请举出两例简要说明。(3分)

24.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任选一处加以赏析。(3分)

25.小说意蕴丰富,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答出两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

21.答案:①古镇上人们把性命维系在医生姚五身上。或点出姚五具有良好的医术医德,多少人性命因他而保全。行医是姚五安身立命的依靠,他因行医而生存而丧命。或暗示姚五的性命与他行医生涯息息相关,救治了太多无钱治病的人的性命,却也因此吃了太多的斑鹄鸪而丧命。

评分:答出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姚五是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世传名医。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3.答案示例:①邻家小孩、半大少年听到他的名字病症减轻,主要是心理作用,与他无关; ②很多有关把死人救活的传说,属于移植,并不可信;③青年跳墙而死,他也只能解释原因,为之可惜,却束手无策;④他虽然治愈了很多人,却治不好自己的病,五十岁就死了。

评分:答出一处得1分,答出两处得3分,共3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答案示例:如“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赏析,运用动作

细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姚五喝药时的艰难情景,揭示了神医不神的事实。

评分: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5.答案:①医患的生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的。②世上没有真正的神医,任

何医生即使再高明也不能救助所有的性命,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命完全托付给他

人。③命运靠自己把握,不能将我们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④面对任何事

情都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判断,不应片面否定或盲目崇拜。

评分:答题以小说包含的道理为依据,合情合理。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014山东东营)

朱自清

①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着父亲,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不行的。可惜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和普通的父亲一样。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辩解--象抚摸着旧创痕一样,我的心酸溜溜的。21教育网

②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竞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

③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竞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

④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象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的,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的磨折,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有删改)

1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3 分)

15.联系全文,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酸溜溜的”?(4 分)[#%@:~中教网^]

16.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 分)

17.赏析第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中国^&@教育出%~]

18.作者在文末说自己是“不成材的父亲”,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眼中的朱自清是怎样的父亲?

2014山东威海)

201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7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