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发布时间: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水头四中林小宝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2章第2节氧气与氧化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铁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科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科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学生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能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及灭火的原理和防止火灾的发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六.实验器材准备
教师演示:白磷、开水、铜片、红磷、大烧杯
学生探究:棉花,小石头,酒精灯,火柴,镊子、啤酒瓶盖2,冰水混合物,酒精,蜡烛2,大烧杯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问题展现
【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图片,奥运火炬,神州七号发射等图片
引导学生说出燃烧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对于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
来说,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过渡】同学们,火驱散了黑暗,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们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愚昧走向了文明。但是,物质燃烧如果不及时处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视频:近期发生的水头康乐街火灾.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由于火的使用不善而引起的系列火灾的媒体资料,让学生通过亲眼目睹的事实,认识到对于火这把双刃剑,充分认识学习好燃烧这部分知识,对于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1:同学们看了这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引导:生活实际中,有许多火灾是人为疏忽造成的,我们应该积极的预防.但万一失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答:灭火,应该学会灭火的方法教师引而不发
设计意图:但万一失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一问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给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这个问题也是本节课的线索。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师点燃一根蜡烛,提供一些器材,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活动,其余的学生观察
【提问】对于刚才你观察到的现象,你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提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可使蜡烛熄灭呢?
引导提出: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猜想1.必须是可燃物2.必须达到一定温度3.必须与氧气接触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问题,缩放到课堂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对各种使蜡烛熄灭的方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使燃烧不能进行的原因,产生疑问,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布置同学们根据猜想和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器材:
猜想1.必须是可燃物
提供器材:棉花,小石头,酒精灯,火柴,镊子2.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提供器材:啤酒瓶盖2,冰水混合物,酒精,火柴,3.必须与氧气接触
提供器材:蜡烛2,火柴,大烧杯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根据猜想和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案。选择自己最想证明的猜想动手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并得出结论,将结论填写在探究报告上。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学生探究报告【介绍】着火点【小结】燃烧的条件
(三)进一步验证燃烧与三个条件的关系
【设问】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演示:把分别盛有少量红磷、白磷的大试管同时放在热水中,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燃烧条件进行讨论并交流:
白磷热水
红磷

1、对比分析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具备的燃烧条件和燃烧情况,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对比分析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具备的燃烧条件和燃烧情况,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白磷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对比,使学生对燃烧条件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
进一步验证燃烧与三个条件的关系,是使新知得到强化与巩固。【应用】
解释生活中的“鬼火”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自燃定义、爆炸、缓慢氧化、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用所学知识推翻生活中的迷信说法,使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的力量,并树立起相信科学,不迷信的科学思想。
(四)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疑难解密:为什么刚才几种方法都可使蜡烛熄灭呢?原理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灭火的原理:移走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直接启发学生怎样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用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中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五)火灾自救
现在你知道万一失火,我们应该怎么办了吗?创设情景:
你在寝室看书的时候床单着火了之后你怎么办?
你一个人在自己家里的房间内,发现厨房着火了,你怎么办?学生思考,个别学生上台,根据老师的引导提问回答问题,并模拟火灾现场,演示如何自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案共同讨论、评判,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方案。
最后师生一起庄重承诺: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这个环节解决了课前提出的:万一失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


(六)回顾与小结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七)幸运课堂,拓展思维化学明星:
情景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利用了什么原理?情景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利用了什么原理?情景3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怎么办?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419875月,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我爱文学:
说出下列成语包含的科学道理:
钻燧取火、煽风点火、釜底抽薪、杯水车薪
你还想到了哪些与燃烧灭火相关的成语或历史典故?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使火势烧得更旺。魔术表演:烧不坏的小手帕为什么小手帕没有燃烧?
恰设计意图:当地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挥教师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八.板书设计
采取图示和提纲相结合的形式,一目了然。

九.问题提出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科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科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从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由学生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新知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理念。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平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校:水头四中
科:初中科学
题:燃烧和灭火
名:林小宝

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制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八日




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