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选注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7-10 13:41:00

读《宋诗选注》有感

《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先生依照一定的去取原则编选的用以介绍宋诗的一本注释书,其内容大多是个人研读宋诗的笔记。人们常以“唐诗宋词元曲”来说明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与成就性的文学形式。从中可见,相较于诗,宋不比于唐,但在这特殊时期下的宋诗,艰难发展,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宋诗,并不是单纯的指宋代时期的诗作,更是指一种具有宋诗特色的诗歌风格。

在阅读《宋诗选注》的过程中,除了对诗歌字词的少量注解外,更多的是诗句的引用和出处,这让我们看到宋诗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在之后的发展中有些诗人的诗作在用词或是情感的表达上更是胜于前人。钱先生对每位诗人的介绍更是见解独到,理论精辟,使人物形象生动活脱,除了肯定他们在宋诗上的成就之外,也指出了他们在诗歌创上的不足之处。总的来说,宋诗的内容多以现实为主,诗歌的形式多以议论,诗歌的情感大多深沉。

宋诗在内容上缺少爱情诗、边塞诗,而多咏物诗、酬唱诗,特别是在反映社会生活面上更是比历代诗歌都要宽广,包括议政、描写民生、爱国思想的表达、经济生活、民风民俗以及品评艺术等。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描写上大致地了解当时的生活情况,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作品看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某种思想情感。正如钱钟书先生自己所言:“历史考据只是扣住表面的迹象,安守本分;文学的创作却可以深挖事物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声。”

梅尧臣的《汝坟贫女》是表现现实性的一篇诗歌,全诗更像是一个贫女的哭诉。家中无壮丁,老父被迫上战场,贫女担心老态龙钟的父亲经不起长途跋涉,四处嘱托邻里希望能够照顾自己的父亲,最终还是得知父亲僵死壤河上的消息,自己“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在现实的万般无奈下,贫女祈问苍天,生死将奈向?诗句中诗人只是简单的勾画了事件,并未作出详细而生动的描写,而我们却可以在这些平淡的描述中丰富整个事件。从更为深层的方向考虑,当时这样的贫女并不只是诗人所描述的一个,甚至是千千万万的宋朝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诗人从个体折射出了一个整体,向我们展示了战争年代中的百姓生活艰苦,民不聊生。

再者苏轼的《吴中田妇叹》是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所创作的,主要是描写雨灾对百姓所造成的苦难以及控诉了腐败的政治侵害百姓。“眼枯泪尽”是百姓面对雨灾的无奈,“汗流肩赪”是百姓生活的艰辛,本就是“价贱乞与如糠秕”却“官今要钱不要米”最终“不如却作河伯妇”。自然本就使百姓遭受到了讥饿,朝廷却还要雪上加霜,在自然与政治的双重压力之下,导致百姓只有一条路可走。这样的描述由一个面去烘托另一面,突出了社会的不安定,生存的不容易。诗人借这样的描写,控诉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国家政策,也体现了自己心系人民的爱国情怀。

《示儿》作为陆游的绝笔诗,虽不是描写民生疾苦、战争泛滥,却是由点及面,从陆游个人的思想中看到那个时代的缩影。正因为战事连连,边疆不定,诗人才在死前还依然挂念国家百姓,希望定中原、同九州。近一步的说,诗人个人的意愿里承载的是国家百姓,民生疾苦,浓烈的爱国情感也在字里行间得以体现。

总而言之,宋诗来源于生活,描写着现实,却更高于历史。

宋诗选注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