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05-24 12:39:30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
  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
  1、介绍两位诗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
   ⑴ 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⑵ 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
  《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歌的语言:
   ⑴ 重点读《蝈蝈与蛐蛐》引导学生体会:
  散文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在说话,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变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们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读一读体会一下,原来,散文诗就是一篇散文。
   ⑵ 重点读《夜》,引导学生体会:
  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细节化、生动化的语言;
  景物的铺排: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明月;
  特点的凸现:松林的“幽暗”、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大河的“银星”、小溪的“银波”……

三、布置作业
     【练习说明】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诗的主旨。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⑴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⑵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⑶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外国诗两首》教学反思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因此,诗歌的学习,务必使学生读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来,读出诗的语言韵味来,读出诗的思想感情来。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有朗读指导,有听读<跟读;有初读<再读<品读;有自由读<分节读<指名读<齐读;有比较读< 有师生同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品”(品味语言,品味情感),正是诗歌教学的特色。

诗歌教学还需注重情感的体会;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也讲究“调动学生的体验”。

诗这种文学形式,抒情是最基本的特点。诗中那些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对于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诗篇更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类精神生活的使命。但是,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必须立足于语文的角度。因此,学习诗歌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情感,就是要从诗的形象所创造的总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启迪读者的东西。

至此,整个课堂教学似乎已经完成,然而,课内学习绝非终点,虽然用足了课文这个例子,但“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腾飞”。“课内外衔接”下的语文学习更包含课外的深化与巩固,正所谓“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外进一步收集爱国名人名言名篇名曲,并进行相应的话题作文训练,才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与升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