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奏乐器

发布时间:2019-01-14 03:58:48

吹奏乐器

包括:笙、芦笙笛子管子巴乌唢呐、箫、埙、葫芦丝



弹拨乐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琴



拉奏乐器

包括:艾捷克、马头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弦



打击乐器 包括:编钟云锣、磬、鼓、锣、钹、木鱼

八音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八音也指民间 器乐乐种。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 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 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佛学常见词汇》 

佛所持特有的八种声音,即极好音,柔软音,和适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误音,深远音,不歇音。 



中国音乐的历史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之分。   



1. 灿烂悠久的古代音乐 

古人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吕氏春秋。根据20世纪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源源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八、九千年或者更为遥远,八、九千年依赖,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一样,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古老文明中是很少见的。 



a.上古音乐:伟哉华夏乐 亘古一脉通 击石百兽舞 箫韶奏九成 

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国音乐起源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主要体裁石六代乐舞。从半坡遗址发现六千年前的半坡埙。在西周重要的音乐是宫廷雅乐,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b.中古音乐:乐府采诗颂 相和大曲兴 鼓吹起代北 清商吴楚声 

这个时期为秦汉隋唐前。乐府始于秦,在汉武帝时代得到高度重视。汉代宫廷最有代表的音乐是相和歌,他是汉代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相和歌原本是无乐器伴奏的徒歌,一人唱几人和,经乐府乐工加工整理,加入了琴、瑟、筝、琵琶,笙等丝竹乐器的伴奏,并由歌者敲击板或击鼓掌握节奏,史书中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著名相和作品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首歌曲被认为是相和歌的正声,叶是传于后世的最古的一首五言体乐府。他的前三句是独唱,后三句当为三人和。 

隋唐时期:民族大迁徙 声情更相融 乐奏十部伎 舞旋丝路风 

隋唐燕乐最为光辉灿烂,燕乐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标志。燕乐,又称宴乐。其是统治者享乐需要的汇集宫廷俗乐的总称。隋到贞观,有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昌乐,龟兹乐,琉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高丽乐。作为一种传统音乐体裁,到唐朝时,中国古代音乐更丰富,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水平。 

船行十里 一曲犹未终 唐人多壮举 乐舞呈颠峰 

也就是这个时期,古代几种乐谱就形成在隋唐,中国古谱大约有32种,代表:文字谱,减字谱,俗字谱等。敦煌曲谱成为古谱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c.近古代音乐:伶工失恩宠 乐自民间兴 填词协乐律 说唱调诸官 歌舞演鼓事 杂剧得繁荣 

这一时期包括宋辽金元明清两宋时普遍流行曲子词,许多著名词人的作品被用语演唱,还出现了精通音律的词家。在宋元,真正作为说唱音乐品种而登堂入室的事鼓子词和诸宫调。而宋元最重要的伟大贡献事杂剧的产生。宋人重乐论,著述颇硕丰,乐书卷浩繁,漫志多考证,琴史载琴家,笔谈见解精。著名杂剧汉宫秋、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永垂史册。在音乐理论,从北宋到南宋,先后有四部重要乐学著作留给后人。最著名的是乐书四大声腔起,戏曲渐鼎盛,皮黄与梆子,昆高胡乱灯,中国戏曲到明清两代,迈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一幅著名图清,同光十三绝图,这一时期器乐独奏,合奏艺术特别是琵琶海青拿天鹅月儿高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浔阳月夜灯十三大套曲的演奏艺术提高到空前水平,合奏更是品类繁多,百花齐放。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北京智化寺音乐,江南丝竹,潮州弦丝,潮北锣鼓,陕北唢呐,鲁西南鼓吹,冀中笙管乐、弦索乐,广东音乐和少数民族的芦笙,冬不拉音乐,土家族打溜子音乐灯。 

可以说明清理遗产,音乐集大成,长河源流远,传统得继承。 



中国传统乐器和器乐 



金声谐玉振 钟鼓调管弦 鼓器分八类 乐奏有源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器乐艺术十分发达的国家。乐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分为八种类别: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乐器分为四类:吹,拉,弹,唱。依器成组和 传播在民间 合奏用仪式 独奏娱雅间器乐仪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独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器乐合奏大多数都用于民间习俗和信仰仪式活动中。独奏在封建时代多半是文人以古琴,琵琶,箫等自娱,或在民俗场合中由唢呐,管子,笛演奏者作即兴演出,与合奏相比,形式,品种都要少一些。 



1. 器乐合奏 

传统的民间器乐合奏,依其不同的组合,可以分六类:锣鼓乐,唢呐锣鼓乐,鼓吹乐,丝竹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 

A. 锣鼓乐:锣鼓势磅礴 热烈且酣畅 十番十样锦 威风响八面 

这种和乐但存,乐队以单一色的打击乐器组成,少数情况下,可以加一两种有音高的乐器,如十面云锣等。 

B .吹打乐:吹打地域广 唢呐笙笛管 鼓为群音长 坐行节奏缓 

在这种合奏音乐中,虽然有明确的主奏乐器,但打击乐依然有很重要的地位。 

C .鼓吹乐:鼓吹荐朝会 僧道有古传 和笙伴筚篥(音bili 大曲套十三 

一种以吹奏乐器为主,少量打击乐助奏的民间合奏。他的分布比任何民间乐种都更加广泛。 

D .丝竹乐:丝竹生水乡 清雅尚柔婉 幽深得古韵 华丽制新篇 

以丝弦与竹管类乐器组成乐队演奏的音乐,主要流传南方各地。乐队规模不大,少则五人,多则十人。代表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音等。 

E. 弦索乐:弦索品种少 中洲遗微澜 潮州筝曲谱 《胡笳》声久远 

仅用丝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其品种颇少,流传也不广。目前只有弦索雅乐,中洲古乐和潮州筝谱三类。线索雅乐是指19世纪初蒙古族人荣斋收录的弦索备考 



2 .器乐独奏 

在传统器乐的演奏活动中,独奏形式很少见。只介绍古琴,琵琶,筝,笛,二胡等乐器。 

A .琴:古琴文人乐 历经三千年 曲目烟波浩 人文海蕴涵 

古琴,在中国音乐中,常常为了强调某些乐器,乐种才有很长的历史,都习惯加一个字,如古筝,古乐等。其实,最古老的乐器,都以一个单字称呼。如琴,笙,埙,瑟,箫,笛等。关于这件乐器的历史,曾有很多传说和文献记载,太长,不说了。但神农削桐为琴,舜做五弦之琴还是请朋友自己查看。 

B. 琵琶:琵琶马上鼓 隋唐成大观 声器咸流美 于今更璀璨 

最初记载为枇杷或枇杷,弹弦乐器,在古代,琵琶一词曾做多种弹拨乐器的统称。枇杷本出自胡中,马上所鼓也-东汉。唐敦煌琵琶谱,五弦谱现今还在演出。 

C. 筝:施弦高且急 名取筝筝然 南北多流派 雅俗同一源 

筝的称呼来自这件乐器的音响效果,古人说:施弦高且急,筝筝然也,快而目者,真奏之声。筝最早为竹制的五弦乐器,汉魏演变为十二弦,唐以后为十三弦。明清至今,先后由十五弦,十六弦增加到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昭君怨,黄鹂词,柳青娘,凤求凰等。 

D .二胡:二弦马尾弓 阳刚阴柔兼 声名播中外 明月映二泉 

二胡是中国拉弦乐器的代表,与琴,筝,琵琶等乐器相比,历史是最短的,但自明清以来,用途极广。到20世纪发展也最快,因此,它已经成为中国乐器艺术的代表之一。民间二胡多称为胡琴,南胡,胡胡等。二胡音域宽广,音质音色甜美,左右手技巧多样,阳刚阴柔兼而得之。 

E .笛:流水落梅花 均孔七调翻 北吹五梆子 南奏花六板 

笛子为竹制管伸,管身开有吹孔,膜孔,两个出气孔及六个按音孔。一律用横吹姿势演奏。代表曲目:五梆子,喜相逢,放风筝,挂红灯等。

《清明上河图》乐曲是根据宋朝画家张择端 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写意而成。名画《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其宏伟壮阔的幅面,真实地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汴河及其两岸在清明时节的风貌。长卷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卷 画是晨曦初露,郊外河边道上一支负重驴队,缓缓走来,行进在城道上。寂静村头,略呈寒意,房舍稀落,嫩柳初放。第二部分描写汴河之上交通穿梭往来的繁荣景色。虹桥之上,行人如织,桥下激流之中, 船家紧张忙碌,这是画卷的高潮部分。最后一部分描绘市区街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上行人往来不绝。洞箫曲《清明上河图》清婉悠扬,充分体现画卷的壮阔雄伟,旋律优美流畅,意境深长,让听者在 古典氛围中静静享受音乐的美妙。清明上河图》乐曲是根据宋朝画家张择端 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写意而成。名画《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其宏伟壮阔的幅面,真实地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汴河及其两岸在清明时节的风貌。长卷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卷 画是晨曦初露,郊外河边道上一支负重驴队,缓缓走来,行进在城道上。寂静村头,略呈寒意,房舍稀落,嫩柳初放。第二部分描写汴河之上交通穿梭往来的繁荣景色。虹桥之上,行人如织,桥下激流之中, 船家紧张忙碌,这是画卷的高潮部分。最后一部分描绘市区街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上行人往来不绝。洞箫曲《清明上河图》清婉悠扬,充分体现画卷的壮阔雄伟,旋律优美流畅,意境深长,让听者在 古典氛围中静静享受音乐的美妙。

 《潇湘水云》:古琴曲,是宋代浙派琴家创始人郭沔(字楚望,约公元1190—1260)的代表作。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深感国事飘零,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借水光云影,以寄抑郁、眷念之情。

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2、江汉舒清3、天光云影4、水接天隅5、浪卷云飞6、风起云涌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万里澄波10、影涵万象。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      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

吹奏乐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