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发布时间:2019-07-15 17:06:50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

1__________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之一。

2____________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德观念等。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认为传统文化就是落后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2.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这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的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_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____________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_______。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稳定性,但是它又能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所以说,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传统文化,要______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____________。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____________;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__________,自觉地加以____________

***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必然割断历史,否定联系;全盘照搬,必然看不到发展,看不到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与人的发展作用的双重性,是片面地看问题。***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在济南奥体中心,中心分东西两部分,总体呈东荷西柳布局。东边是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这三个场馆总体呈荷花状,西边是柳叶状的体育场。柳树是济南的市树,荷花是济南的市花。济南奥体中心可以被称为(..)

A.传统习俗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思想

201151,拉萨市的罗布林卡广场改造工程胜利竣工三周年。这是一项完善城市功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心工程,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特点的是(..)

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继承性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3.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4.从2011年元旦至217(正月十五),山东省以中国传统年节文化为灵魂,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大型活动,突出元旦、春节、元宵节三个重要节日,打造迎新年狂欢夜的品牌,使之成为山东年节的新民俗。下列对传统习俗的认识,正确的是(..)

A.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C.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习俗包括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知识点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5.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

意义的是(..)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经》).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④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道德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8.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部吸收.③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会发挥积极作用.④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知识点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0.漫画《谢氏坟地,方圆两亩》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能兴旺发达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C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中国孝道文化博大精深

1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随着电影《梅兰芳》的上映,观众中掀起了一股京剧热。这启示我们(..)

A.要发挥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作用

B.要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C.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改造、剔除

D.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22011年是我国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第五年,文化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之所以要保护传统文化,是因为(..)

没有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综合提升

13.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3)请简要说明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14.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目前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建有孔子学院,弘扬儒学思想的精华。2011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专门参观了芝加哥孔子学院。

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

答案解析

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知识清单

一、相对稳定性

1.传统习俗.约定俗成.世代相传.基本形式

2.传统建筑.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非常重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二、1.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相对稳定性.因时而变.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3.民族性.民族生存和发展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

精华和糟粕.保持和发扬.“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B.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选B]

2C.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而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是永远不变的,排除。]

3A.材料强调传统文化的稳定性,选ABCD观点错误。]

4A.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包括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故选A]

5D.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作用具有两重性,ABC观点错误,排除。]

6A.④观点体现一种愚民思想,不具有积极意义。]

7B.材料强调全球的华人习俗不变,可以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但不如B更恰当。CD不直接。]

8B.强调这种爱国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表明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挥着积极作用。故①③应选。说法不对,对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不符合题意。]

9D.“全盘继承全盘抛弃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选DABC不符合题意。]

10B.漫画体现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选B]

11D.B项观点错误;AC与题干无关。材料要求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应选D]

12B.传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错误;不是原因。]

综合提升

13(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

(2)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今天,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解析.本题以文化为背景,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涉及其特点、态度及影响等内容。

14(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从此切入说明弘扬儒学的重大意义。

教材题解

1(1)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如果知道,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还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提示.(1)①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2)传统文化还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明显的地域性等特点。例如: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今天我们仍然强调诚实守信,构建诚信社会。

2(1)你知道上述习俗的由来和演变吗?

(2)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①一般认为元宵节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祭拜为其开端,大约从公元3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日;元宵节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为一固定的节日。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楚国被秦国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心情沉痛,投入汨罗江自尽。人们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后又包粽子投入江中,防止鱼吃屈原的尸体,后来演变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还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少数民族的风俗,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来回答。

(2)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总是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传统习俗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筛选和去粗取精的过程。

3(1)你所居住的地方有些什么样的传统民居?你能指出这些民居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涵吗?

(2)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提示.(1)同学们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回答。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技术参考价值,在今天还有很好的旅游观赏价值。因此,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

4.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毛泽东重视对传统思想的继承,提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进行吸收、消化、总结,做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5.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你能够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吗?

提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例如,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最高原则,《左传》中的临患不忘国,忠也,要人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献身,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就是财富,应该提倡;而宋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封建忠君思想对现实生活来说是包袱,应该抛弃。

精选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