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发布时间:2014-06-13 10:57:19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作者:刘明虎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年第02

        一、公民意识概念的界定

        《辞海》对公民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由此可见,公民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的角色,是社会中参与或监督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独立主体。

        二、当代中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学生公民意识整体上还是处于较高水平的。主要体现在:中学生对国家历史、国家制度和国情比较清楚;中学生普遍比较关注社会发展,对基础法律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关注。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中学生对公民角色的认识还处于不自觉状态,他们将自己作为公民的这一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角色忽视了、淡化了;在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他们往往仅停留在认识和遵守道德、法律的层面上,却不愿主动制止不道德和违法行为;他们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都不十分理想,经常把义务与权利、义务与道德混淆在一起。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公民意识仅仅体现在书本上、体现在口头上,却没有真正内化成为他们自己的意识。

        中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在行动中体现出应有的素质,理论和实际脱节、知行不统一。任何一种道德行为必然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因此,我国中学生公民意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必要性

        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需要。公民意识是体现现代政治秩序和法治观念的民众意识,包括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中学的德育目标。中学思想品德课就其课程目标看,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独立、健康的政治人格、法律人格、道德人格和心理人格,教育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做一个善于调适自己心理、情绪的有良知的负责任的好公民。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