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2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03-01 15:37:16

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2

李仕才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共产党历经97年的峥嵘岁月,逐步走向成熟,始终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带领全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大学不应该成为名利场,大学里真正的大师不仅学识渊博,有沉潜专注的研学态度,而且人格高尚,有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尽管印尼的头号恐怖分子已于718被政府军击毙,但观察家却担心他的继任者会青出于蓝,制造出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统治者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以各种手段将人口固着于土地之上,使得安土重迁长期被公认为国人的传统习性。

连日奔波的市长一下车,就不顾心劳日拙,立即赶赴抗洪第一线指挥救灾,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军民抗洪救灾的信心。

南海仲裁案实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这种危言危行完全背离了《国际海洋公约》的宗旨,损害了《公约》的权威性。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A [①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使用正确。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使用正确。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褒义,使用错误。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符合语境。心劳日拙: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多用作贬义词。使用错误。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褒义,使用错误。]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解析:A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句式杂糅,以围绕……为重点杂糅。C项,结构混乱,应把,形成最终方案改为形成的D项,偷换主语,是中国文化的……奇葩的主语应该是京剧。]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解析:D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

滋养: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养分;养料。如丰富的滋养。

滋润:湿润,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浸润;使湿润,如:雨露滋润禾苗壮。

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有时形容非常精彩。

多姿多彩:多,丰富,许多。彩,神态,花色。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稳固:安稳牢固。巩固。

顽固:思想愚昧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框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锁定:有使固定不动的意思,也是最终确定、紧跟定的意思,常用于目标。]

4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面对文化的历史碎片,我们畅想。

要求:语言形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扣住题干的要求历史碎片畅想修辞的要求。

答案:一角飞檐,诉说着悠悠的往事;一块残碑,浸润了苦辣辣的岁月;一片竹简,浓缩了沧桑的岁月……文化历史的碎片汇成了一条宽阔的河流,让我们驾一叶小舟,摇一枝瘦桨,畅想历史的星空,追逐远去的时光。

5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

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解析:C [上文突出字,下文突出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AB两项均为爱看……,而不爱看……”与原文的不喜欢……,喜欢……”照应错位;D项的陈旧”“新鲜也不能与原文的一般化”“特殊相照应。故选C]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认识语文生活的重要性,不仅是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研究者、语文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没有高质量、高品位的语文生活,就不可能有幸福而和谐的社会生活。

当这一概念被应用于语文教育领域之后,有人可能会把它同语文这个科目简单地联系起来,以为语文生活就如同语文课堂那样狭窄。

其实不然,只要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教育普及的今天,在语言信息技术广泛介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几乎很少找到完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场合。

语文生活是一个新概念,十几年前才由国人提出,用于语文教育领域还是近年的事情。

因此可以说,语文生活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生活之一。

A①②⑤③⑥④ B①⑤③④⑥②

C⑤③④⑥②① D⑤①②③④⑥

解析:C [解答本题可以运用语意排序法。先提出语文生活的概念,引出人们对其错误的理解,然后提出对语文生活的正确理解,在此基础上对语文生活下结论,再从反面说明语文生活的作用,最后总结认识语文生活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运用词语排序法,如中的其实不然构成转折,一定在后;中的这一概念明显指代中的语文生活是一个新概念中的因此可以说句承接等。]

7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7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才艺展示,并参加游园活动。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能光临这个茶话会跟各位共叙友情,我感到很高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B.恭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丹心催桃李,碧血育栋梁,祝家父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令郎或者令爱学习进步。

C.我的祝福是一点点:愿大家烦恼少一点,开心多一点;白发少一点,潇洒多一点;身材一点不走样,机能一点不下降。

D.我祝各位女士多涨工资少长肉,祝各位男士少打麻将多遛狗,祝在座的同仁身体一天天瘦下去,钱包一天天鼓起来。

解析:C [A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来说自己。B家父家母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可改为令尊令堂D少长肉”“多遛狗有戏谑之嫌,身体一天天瘦下去有病态之意,均不得体。]

二、古典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就桥安。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长安二年五月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解析:B [“为副词,修饰形容词,据此可排除AC两项。的宾语是其业卒后是指王方庆死后,据此可排除D项。]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泉公中的是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史记· 项羽本纪》)中的

B神功是周武则天的年号,皇帝的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盛行。

C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

解析:A [A项,该文中的应指爵位名称。古代爵位共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居于首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方庆出身显贵,年少有为。他曾祖父是周代少司空王褒;父亲王弘直,为人正直;他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B.王方庆以身率众,理政有方。他担任广州都督时,忌贪求他人财物,对属官又严加管制,当时的人们对他赞赏有加。

C.王方庆不畏权贵,正直敢言。武则天曾到万安山,山路危险,准备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去,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

D.王方庆学问渊博,且能致用。他议政或谏言,总引经据典,如对于诣阙献俘时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反对备而不奏

解析:C [C项,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与原文不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王褒北迁入关,才在咸阳安家。(关键点:”“冠族”“”)

(2)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关键点:集止”“”“由是”)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王褒北迁入关,才在咸阳安家。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王弘直)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

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唐高宗永淳年间(683),王方庆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被任命为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的货物到中国做买卖。旧都督路元睿贪求他们的货物,马来人带着刀具(把他)杀了。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神功元年(697)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想在七月上朝廷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月,在这个时候犹豫不决,就把它交给太常讨论,礼官荀讷议道:礼只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当时皇上听从荀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只有振作而没有什么犯嫌的。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武则天曾到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险,准备用轿抬上去。王方庆提意见道:过去汉元帝曾经去祭庙,出便门,乘楼船。光禄勋张猛上奏道:乘船危险,走桥安全。元帝于是就徒步行走过桥。这是前代的旧事。现在山路危险,石路曲狭,向上看骇目,向下视寒心,把这与楼船相比,安危不同。陛下是万人的父母,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止步。

长安二年(702)五月,王方庆去世,被赠兖州都督,谥号贞。中宗即位,按照宫僚的例法,追赠吏部尚书。王方庆博学多才,乐于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他尤其精通《三礼》,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他每有酬答,都有典据,当时人们把他所讲的汇编在一起,取名为《礼杂答问》。他家藏书很多,不少于秘阁,至于图画,也多异本。但他的子孙没能守住他的家业,他死后不久书画也大多散失。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死之间

雷抒雁

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96日下午5,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

医治心灵伤痛的唯一处方就是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

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

(摘自《名家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

B.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C.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

D.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

解析:C [C项,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属臆测,无中生有。]

2.请根据原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清晰地梳理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划分文章层次。可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段,母亲已经逝去,作者却不能忘怀;段,追忆怀念母亲;段,找到疗救方法。

答案:先写人会逝去,但记忆不会消失,引出母亲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通过追忆母亲病逝,进一步抒发丧母之痛;提出以理性化解丧亲之痛的方法。

3.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宗教故事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必不可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问的是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那么就要考虑能删去的原因”“不能删去的原因。最后一段一般有收束全文、升华主旨等作用,那么考虑能否删去就要考虑两个问题:删去结构上是否完整;删去内容上是否影响表达,即是否妨碍表达主旨。最后一段讲述了一个宗教故事,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曾失去过亲人的意思;倒数第二段表明理性是医治丧亲之痛的方法。由此即可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展开讨论。

答案:(示例一)不能删去。用宗教故事作结,表明家家都曾有亲人去世,人人都有可能失去至亲,痛苦是人生常态,难以避免,因此要正视痛苦,用理性化解。主旨与上段作者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的观点吻合。并且这个故事富含哲理,寄寓深远,能给读者以深刻启示。

(示例二)可以删去。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已经为自己找到了答案——用理性治愈丧亲之痛,宗教故事只是这一观点的一个例证而已。删去此段,文章结尾会显得简洁,也可以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情感更加鲜明。

[推荐学习]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2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