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发布时间:2012-04-20 20:49:20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1—5页,第Ⅱ卷6—13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取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鞭(tà) (tī) (bì) 长歌(dàng)

B(jué) (liào) (pì) zì)必报

C.粗(guǎng) (qiān) (diào)) kè)守不渝

D(jì) (chù) (zhěng) jiàn)叠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B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

C.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 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 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都不遗余力……

(3) 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C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的完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①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②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③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

④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有的竟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蓝蝶耀眼的光辉,原是一种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蓝光越强,示警作用越显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使亚马孙蓝蝶翅膀有了如此奇妙的性能。

这种性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但其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原来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鳞片(就是触摸蝴蝶翅膀时会沾手的粉),其表面有许多平行的脊状突起物。观察脊的截面,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平行排列的羽状物。“羽毛”的主干两边生出若干分支,分支的长度沿主干从根到梢逐渐变短,其结构类似于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人造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缘于那些羽状物的分支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是各具略为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而且其分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翅膀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略有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能看见的紫外线。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蓝蝶的反光机理,想仿造应用。比如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军事部门感兴趣的是仿蓝蝶翅膀的反光结构,将之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服装公司则设想,仿蓝蝶翅膀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将使时装展示台上更加异彩纷呈。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来。

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昆虫学家说:“蓝蝶做到了工程师们试着做却未能成功的事。”的确,正在研究中的人造模仿物,在光学性能上仍无法与蓝蝶的翅膀相比。

7.通观全文,准确说明蓝蝶翅膀独特的光学性能的一项是

A.反射70%以上的蓝光,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

B.光线反射率极高,反射光具有广角性和颜色选择性。

C.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对于垂直入射光的反射率极高。

D.反射光耀眼生辉,对半公里以外的雄蝶有示警作用。

8.对蓝蝶翅膀反光机理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羽状物的分支各具不同的倾斜角,所以增强了蓝光的反射。

B.翅膀结构是多层的、立体的,因此反光颜色随不同视角而变化。

C.羽状物的分支各具不同的倾斜角,所以反光是广角的。

D.翅膀结构是多层的、立体的,因此反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9.对有关蓝蝶的仿生研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蓝蝶仿生的各类应用研究中,证券防伪的研究最有成效。

B.翅膀上羽状物的构造和尺寸,是仿生学家们极感兴趣的课题。

C.新型的变幻色彩的迷彩服,可能将与蓝蝶翅膀的反光结构有关。

D.对蓝蝶翅膀反光机理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从飞越亚马孙丛林的小飞机上,有可能看到蓝蝶发出的蓝色闪光。

B.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其反射光不够强烈,是因角度所限。

C.亚马孙丛林中美丽的蓝蝶,可能成为制造假钞罪犯的“克星”。

D.有关蝴蝶的传说,可能因蓝蝶反光的奥妙被揭天而更添浪漫色彩。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

邴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 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侧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过其旁 子路拱

B.一则羡不孤 秦贪,负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深,入海者不知山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勃陋也

D.当书相分 斧斤时入山林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就遂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卷)

学号: 姓名: 得分:

I卷(选择题,共45分)

请将客观题的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Ⅱ卷(主观题,105分)

题号

总分

分数

四、(15分)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②题。(6分)

江 楼 旧 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横线上填写所引诗赋的句子。(4分)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 _____ 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

夜雨诗意

几年前我在庐山上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

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

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

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

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

E.欧洲的启蒙主义大师们对凡尔赛宫园林的规整并不持肯定的态度。

20.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段中的“领受”与“感悟”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四段中哪两个字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由产生的关键?

答: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概括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5个字)(3分)

据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报道,中科院徐星等博士在我国辽宁发现了有4只翅膀的恐龙的化石。这种初步具有飞行能力的恐龙被命名为“顾氏小盗龙”,其形态在任何其他脊椎动物中还未曾有过。这一发现被认为是鸟类起源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成果,它为鸟类起源于树栖动物且经历过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将迫使古生物学家重新审视鸟类的恐龙祖先是在地面奔跑过程中学会飞行的这一经典性结论。

45

24.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3分)

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25.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字。(6分)

道路  身影  足迹

①描绘一种情景

40

②表达一种感悟

40

七、(60分)

26.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员填写)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总分

评卷人

6051

5038

3725

240

错别字、不足字数 减分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 2.A 3.D 4.D 5.C 6.B

二、(12分,每小题3分)

7.B 8.C 9.A 10.B

三、(15分,每小题3分)

11.B 12.A 13.C 14.C 15.D

四、(15分)

16.5分)

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所规”的翻译可以灵活掌握)

17.6分)

1)、B 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8.4分)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五、(18分)

19.4分)DE

20.7分)

1)“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的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

2)不能。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到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得的是对诗意和哲理的深刻领悟。

3)艰难。

21.3分)

人在与自然的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

22.4分)

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

六、(12分)

23.3分)

中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有四只翅膀的恐龙的化石,有关鸟类起源的结论可能因此改写。

24.3分)

25.6分)

七、(60分)

26.60分)

2003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