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01-01 23:06:09

2010年第11期总第197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No.11,2010Serial No.197[经济管理]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启示马颖(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并创造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伴随着这一改革过程也出现了日益凸显的发展难题,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剩余劳动力增多等。为此,我们也曾认真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论。但是我们不应该抛弃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对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0)11-0111-02一、问题的提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9年———计划经济时代;第二阶段是从1979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的影响,实行计划经济更是当时不二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曾满怀信心地认为,通过计划经济的实施中国会很快赶超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使亿万中国人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然而,到建国30年后越来越发现计划经济逐渐显现出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增长缓慢的弊端,现实唤醒共产党人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重新认识。于是,人们开始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开始反思计划经济,开始重新寻找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登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舞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市场经济的改革之路,从此中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的指导下创造了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发展难题也日益凸显,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剩余劳动力增多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新的难题。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由此,新自由主义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等西方经济理论开始进入中国经济理论界。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还应当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宏观经济发展理论的雏形,通过发展该理论,可以推导出包括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后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等现代西方增长理论基本思想的“增长模型”。如果说现代西方增长理论是治“标”,那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则是治“本”。二、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研究1.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的描述,包含着科学的发展观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首次完整地阐述了关于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形态等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规律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任何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是凭空或从人们的主观意志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在已有的生产方式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在这里,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运动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历史暂时性。(2)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产生,必须“把自己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这句话是说,生产力作为社会机体最活跃的因素,一直毫无顾忌地、强制性地为自己开辟道路,顽强地反抗束缚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形式,并力图为与其社会化本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形式的萌芽和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手段和条件,从而成为社会机体更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3)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之后,能够兼容从旧的社会机体脱胎出来的其它从属性生产关系,“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即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能够兼容、吸收、同化和扩展历史上一切社会机体的合理因素和文明成果,把其它社会机体所容纳和释放的全部生产力归属于自己,并且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扬弃及至最后抛弃那些合理性已丧失殆尽的从属物和历史残迹。2.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思想(1)包含着平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经济增长与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使两大部类之间以及它们内部的生产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第Ⅰ部类的生产大于全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111—

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