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大鱼小池塘效应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9-07-31 07:05:37

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大鱼小池塘效应及启示
作者:于海琴 陈亮亮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

        [ ]大鱼小池塘效应是指拔尖学生在平均成绩较高的学校或班级里,信心、自我评价较低,而在平均成绩较低的学校或班级则信心、自我评价较高的现象。国内外研究者分别从班级、学校和跨文化等不同层面上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效应发生的条件和机制。然而还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比如大鱼小池塘效应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社会比较是主动发生还是外界强加的,对比效应和荣誉效应的竞争问题等等。未来研究需要针对这些争议和问题开展大量的实证性研究。在普通班开展超常教育、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等可作为规避大鱼小池塘效应的思路应用于目前的拔尖人才培养实践。

        [关键词]大鱼小池塘效应;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社会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3-0100-06

        一、重点培养制度的潜在负面作用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制度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对重点班和重点学校的倾斜,这成为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在高等教育中,自2010年以来卓越计划、珠峰计划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实施,201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实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1],扩大重点班拔尖人才培养的规模,除此以外各省、各高校都配套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那么,是否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一定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收益?比如,学业成绩提高,未来竞争力增强,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等。

        然而,有研究发现,同等能力的学生,进入平均成绩较高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学生在某些方面反倒不如那些留在普通学校和普通班的学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信、自我评价(学业自我概念)受损,相应地,志向和学业投入度也随之下降,致使成绩不但没有得到预料中的提升,反而下降。这种现象引起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被称为大鱼小池塘效应(Big-Fish-Little-Pond Effect BFLPE[2],比喻当普通班中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重点班或重点学校,就如同一条大魚从小池塘进入大江,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竞争对象都比较强劲,会导致其学业自我概念受到负面影响。反之,当重点班学生回到普通班时,如同大江中的一条小鱼进入了小池塘,虽然是小鱼,但他们在小池塘里面却相对是大鱼,这时他们的学业优势就凸显出来,其志向和自我定位得到激励。

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大鱼小池塘效应及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