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张爱玲散文《爱》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0-07-31 21:32:03

谈张爱玲散文《爱》的艺术特色

李田秀,王乃芳

【摘 要】[ ]散文《爱》让我们感受到张爱玲散文的苍凉特色,作者认为:张爱玲巧通过差参对照手法让简洁平淡的语言与内心感应最真,最深的记忆——“春天”“桃树”“晚上”“月白衫子去承载悲苦人生的无助、无奈,深深的感悟了读者。

【期刊名称】《语文学刊》

【年(),期】2011(000)008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差参对照;简洁平淡;记忆;感悟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这是张爱玲的散文名篇《爱》的精典语段,这个精典语段传达出张爱玲对人世间真爱的不可得与真爱长久渴求的无奈的体悟,这种无奈与渴求交织成的凄美,深深的感悟着于千万年来红尘中的儿女们。这个张爱玲式的语段正是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无奈?读者为什么会感悟?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思绪跟着张爱玲一起回到40年代的上海,回到张爱玲的《流言》集、《张看》集等所描绘的世界。

一、善于从生活与内心感应最真处选材

这是真的。这是《爱》这篇文章的首段,这事确实是真的,是张爱玲从胡兰成口中听来的这个故事。(据胡兰成《今生今世》所言,故事的主人公为胡兰成发妻玉凤的庶母,她的经历与《爱》中的女孩几乎一样。)张爱玲在《写什么》中说道文人讨论今后的写作路径,在我看来是不能想象的自由——仿佛有充分的选择的余地似的……我认为文人该是园里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的,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发展,也未尝不可以,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很艰难的事。张爱玲在这里,表明作家写作时题材是有限的,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只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选择与作家内心感应深的题材,并努力发掘作品的深意。《爱》这篇散文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除了故事的真实性外,主要是作者善于从生活中选取与自己(或读者)内心感应最真处选材。当时张爱玲与胡兰成正处热恋中,她们彼此是一见倾心,都认为是对方的知己。此时胡兰成任汪精卫政府宣传部副部长,并且有过婚姻,可见张爱玲是一个懂得真爱的女子。然而现实中爱的残缺又不时的提醒着她,因此在热恋中也保持对爱的清醒。她渴望爱,又怀疑爱,对重情的张爱玲来说又是多么的无奈。(从后来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分手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惟彼时以小周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了的。)再看作者写作的时代,张爱玲自己说这时代是一个人们只是感觉日常的一切都有点不对,不对到恐怖的程度。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的确,当时的上海已成为了孤岛,生活于孤岛中的人们包括张爱玲也觉着没有希望了,于是当真爱出现,都想抓住她——爱情。无论何时,只要读到《爱》,定会如张爱玲所说:却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谈张爱玲散文《爱》的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