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解放初期的自贡

发布时间:2011-10-23

回忆解放初期的自贡
六十年前的事情,要尽力去回忆,不然人老就忘了。 一、解放了!
记得有一次,祖母晚上带我和姐姐上街去,过了新桥,就看见街边有许多国民党兵在洗脚,那是俘虏兵,有解放军在巡逻,在宣传人民币,帽子上的五角星格外醒目。走到石塔上那儿有个像伞似的岗亭,一个解放军在讲演,许多人围着听。啊!那就是自贡解放了。当时的军管会,后来的市政府就设在现在的盐业历史博物馆。不久,五十梯、戴家坝住了许多解放军。他们打“牙祭”,借了我们家的 缸钵,归还时,里面还送有芋儿烧砣子肉 ,可装一大盆,我们吃得好开心啊 !我们也打了一回“牙祭”,我们巴不得解放军经常来借缸钵。解放了,到处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翻身得解放,成立了农会,开展扫盲运动,我祖母就是那时认识了一些字的。 二、土改
我当时五、六岁,家住在戴家坝。经常到农会看斗争地主,分财产,还跑去看枪毙地主,一次,我家分到一个玻璃糖罐罐,里面还有点杂糖,我吃着好开心啊!农会还打狗、炖狗肉吃。当时时兴打连枪、扭秧歌、打腰鼓。连枪用一根斑竹,掏几个孔,穿上铜钱,扎上红绸,边走边打,发出响声。我们也跳秧歌舞。农民斗地主、分田地,庆祝翻身解放。农民把最好的粮食交了第一次公粮,我们还坐船送公粮呢。 三、抗美援朝 我上街打油,在关外看见过了几十辆卡车,上面站满志愿军,听说是开赴朝鲜。街上在募捐,买飞机大炮。卖冰糕的在喊:“冰糕,冰糕,抗美援朝!五佰,伍佰,保家卫国!我还跟姐姐、小三老子去大文堡看话剧《丁佑君》、到电影院看《白毛女》。我们哪个村当志愿军的有五个,回来两个,有一个残废了。我二叔是军人,过年过节都有好多批人敲锣打鼓来慰问,送东西,还有猪肉呢。那时,蜀光中学的大喇叭常常播些好听的歌曲,如《嘿啦啦》、《胜利的旗帜哗啦啦地飘》等,至今还能哼哼。我们常到五四野战医院铁丝网外面看露天电影,大多是打战火的,如《祖国的儿子》、《培养勇敢的精神》等,好看极了,对我教育很大。
四、五十年代初期的生活 自贡只有正街、新街热闹些,滨江路、光大街、关外等都是碎石路。没有公共汽车,有黄包车,走夜路打“牵担杆”火把,火柴叫洋火,自行车叫洋马儿,水泥叫洋灰,煤油灯叫洋油灯(农村点桐油灯),自贡的的解放桥,原来就叫“洋灰桥”运盐用马车、板板车、船。当时自贡大文堡的锅巴盐就是用板板车下坡运到盐仓坝上船,板板车下坡,后头擦地,前头翘起,拉车的人两脚悬空,只有转向时才用脚掂一下,飞快地冲下来,一边跑一边吆喝:“来了!来了!让开!”听说中国首届全运会马拉松冠军就是自贡拉板板车的。我在大文堡看见天车如林,还目睹上百人抬锅炉的浩大场面,上面站着一个人摇旗指挥,壮观极了!那时电风扇极少,商店屋顶吊块板板,下一排捆一排扇子,用绳子来回拉扇风,就算豪华了。娃娃玩的是藏猫、滚铁环、打弹子、下裤裆棋、踢大嚜柑、放地牯牛、擅骆驼、放纸飞机等。
农村住茅草房的多。穿洋布的少,吃干饭的少,吃包谷羹羹的多。我记得家里帮人家洗衣服,我每天背背篼去拿、送,还要在河里洗几十双脏鞋。我八岁就独立做了第一顿饭,给了家里人一个惊喜!我和姐姐、小三老子还要捞柴作燃料,从麻子戴二娘山顶捞到游大娘山顶,背篼还没满呢。还记得有一次,吃了顿干饭下假鱼香海椒,至今难忘。那时,釜溪河水可真清亮啊!那时的人也真淳朴啊! 五、到成都 1955年,我二叔从哈尔滨出差到四川,给我们买了牙刷、毛巾,和我嬢嬢商量决定,让我们到成都,和嬢嬢在一起生活。我第一次坐火车,到了成都。哇!好大的城市啊!我们住在九眼桥附近的双槐树街,我读宏济路小学三年级。看见那儿坝子有学自行车的,常常看,眼馋极了。那时,家庭经济拮据,哪有零花钱啊?看见有卖夫妻肺片的,一分钱一片,味道好极了!也没钱买来吃。后来搬到水蹍河,我读牛王庙下街小学,那时,我十一岁,成都到处都能找到,老家来了客人,看病挂号、转耍,我固然是向导。望江公园、武侯祠、杜甫草堂、百花潭动物园、人民公园、春熙路、华西医院、火车站······我都能找到。我还到猛追湾儿童游泳池游泳过,还走路到春熙路看电影。那时住楼房,我自己挑水,到渠里清衣服,还到椒子街排队一夜,第二天卖肉。我爱到连环画书店看打仗的画书,一分钱看一本,存了几分钱,我都不去吃茶汤,看连环画书,看得好过瘾。57年,我们又回到自贡。大城市的生活,对我的眼光、观念影响很大,终生难忘!


回忆解放初期的自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