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调律

发布时间:2013-10-07 11:05:25

 第一节       音律和律制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规定音律的方法叫做律制。目前为大家所熟知的律制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三种。古筝所采用的律制是“十二平均律”或“五度相生律”。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两个律制,我们分别介绍它们的生律要素、特点及其在应用中的关系。

第一,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就是将一个纯八度分成振动数比值相等的十二个半音(即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半音),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十二平均律也叫等比律。

它的生律办法是用12次(十二平均)开方,求得半音频率比值。

如:设基频为1,八度即为2 1.0594631…… 这个1.0594631就是十二平均律半音之间的频率比值。根据半音频率比值,可求出各音的频率。例如:已知a1的频率为440HZ(次/秒),那么#a1的频率是多少呢?#a1的频率=440×1.0594631=466.16376。按照这个办法依此类推便可求得其它各律的频率。

    由于十二平均律是用数学计算方法求得各律,人为的调整了各律音阶的关系,使得各音之间(八度除外)频率的比值多半不是整倍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破坏了它律所固有的协和性,因此有人称其为“人工律”、“不准律”。但是,平均律与其它各律之间的这一点微小差别,在各音响上是一般听觉难以听出的,也就是说这种不准律是人们的感觉可以接受的。因此,十二平均律是被实践证明较为科学的律制。它的最大优点是各个半音之间的振动比值均等,或者叫做等程音级(#C=bD#A=bB),这样就可以自由转调,不会因转调而出现音不准的现象。古筝作为伴奏乐器,特别是合奏乐器是按十二平均律调律的。

    第二,五度相生律。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复合音泛音列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确定音律的一种律制,它以某一音为基础,向上推进一纯五度,产生一律,再由此一律向上推进一纯五度,又生一律,依次连生十二次,将这十二个音转位到一个八度音程范围之内,即可得十二音律。例如:

上行c-g-d-a-e-b-#f-#c-#g-#d-bb-f-c

    如从某音开始依次向下按纯五度推进十二次,同样也可以得十二音律。例如:

下行:c-f-bb-#d-#g-#c-#f-b-e-a-d-g-c

    根据五度相生律所定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虽然EFBC之间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其余相邻两音级之间虽然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这种音高的差异就是由于定律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

    总之,五度相生律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为基础,按照纯五度(32)关系连续相生而得(与我国古代管仲提出的“三分损益法”是一致的),它的生律计算办法是:某音频×3/2=上方纯五度的音频;某音频×3/4=下方纯四度的音频。

    由于五度相生律是以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合于单声音乐。古筝作为独奏(齐奏)乐器也可以按五度相生律调律的。

    (下略)

    为了便于大家快速掌握古筝调律技术,这里我们主要以十二平均律作为常用律制来介绍古筝的调律。

第二节     怎样把音调准

 

要学会给古筝调律,首先要有良好的听力训练。因为这项工作主要是凭借于听觉来实现的,凭听觉辨别音高,凭听觉辨别音程,凭听觉辨别音准。

所谓音准,对古筝调律来说仅有两个意思:一是用标准音A音音叉(或调音器)检查古筝上a1音的音高是否准确;二是检查古筝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否正确。

为了把音调准,要在不断地实践中使自己从听觉上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功。

  第一,要学会听音程。古筝调律的常用音程是纯一度(同度)、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对于这几种音程,除了从理论上懂得它们的特征外,更重要的是从听觉上掌握它们的音响特点。一般来说,听同度、八度较容易,而听四度、五度就较难。这要求在意识上有一个五度或四度音程的观念。要做到这点,必须反复不断地练习,掌握、提高听辨每一种音程的能力。练习时,最好以某种固定音高乐器(如钢琴、电子琴等)为准,在掌握某音实际音高后,再在非固定音高的某种弓弦乐器上演奏这几种音程。这种练习对初学者掌握音程关系十分有效,也非常必要。

  第二,可以借鉴调钢琴的办法,学会听“拍音”。拍音即两个振幅大致相同。频率相近的音波合成后发生的周期性的强弱变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拍”,它的声音就叫“拍音”。拍音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声音的强弱听起来像均匀推移起伏的波浪音,而纯正谐和(准确)的声音是“直”的。

  拍音的多少随着频率差的增减而变化,调律者就是凭借这种拍音现象及其变化来判断音是否准确。以八度为例,由于八度比值12(即低的振动1次,而高的振动2次,两音准确既无“拍音”。如两根弦有一弦准确另一弦低了,那么要向外(身体面对方向)扭扳子,将低的这根弦拉紧,使声音升高,当两根弦的振频差逐渐减小,拍音就随之由多变少、由快变慢。当两音的频率相等(比值相融)时,频率差不存在了,拍音也就消失了,音也就调准了。这时如继续向外扭扳子,音就会超高,拍音又出现,就需要重新调回来,直到音准为止。

古筝调律还用纯五度、纯四度调音。在两个乐音同时发音,其泛音彼此接近时也会发生拍音的现象。纯五度的频率比是23,纯四度的频率比为34.。拍音就是分别在它们的第二与第三泛音和第三与第四泛音的倍频差上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只有当两个乐音的倍频差即每秒钟一个拍音时,它们才是准确的纯五度或纯四度关系。(下略)

综上所述,调律时要先听音程后听拍音,音程和拍音相结合,从拍音变化当中,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定音,音就调准了。但是平均律的纯五度、纯四度与我们上面说的无拍音的纯五度、纯四度并不一样(我们后面将要详谈)。可是也只有把纯五度、纯四度调的十分纯正吻合,即做到能够自由的消除拍音之后,才能为进一步学会利用拍音调整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纯五度打下基础,进而学好调准古筝的全部音律。

古筝的“拍音”在调律实践中听起来没有象钢琴、竖琴那样清晰,因此更要下功夫刻苦练习、反复认真地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第三节         古筝的弦序、码位与定弦

 

古筝的弦序即筝弦排列的顺序。现行古筝的弦序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弦最细、音最高,最靠近演奏者身体称为里侧的一根弦为第一弦,向外依次称为第二弦、第三弦、第四弦……另一种是与古琴弦序排列相似,以弦最粗、音最低,最远离演奏者身体称为外侧的一根弦为第一弦,向内依次称为第二弦、第三弦、第四弦……。为统一大家对弦序的认识,便于对以下内容的理解,本教程现仅以21弦筝为例,以第一种弦序排列方式为标准介绍古筝的码位与定弦。

所谓古筝的码位就是筝码在筝板面上的具体位置。筝,为每根弦有一个筝码(音柱或雁柱),用以调节弦长和固定音高,码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就里外位置而言。正确的位置应放在前后岳山置弦两点所构成的一条直线上,即前岳山置弦点与筝码、后岳山置弦点“三点连一线”,否则筝码在弹奏时容易受筝弦张力的影响产生移动,造成音准误差,特别是低音区更易出现筝码在筝面板上错动出现噪音;二是就左右位置而言。究竟应放在什么位置,目前全国各地尚未统一,但基本上都认为筝码排列应以有助于弦的振动和方便按弦为原则。筝码间的距离应该是低音间距宽,高音间距窄,整个筝码间距是从低音至高音由宽到窄的过渡,其排列犹如一字形飞翔的雁群列队,被称为“筝排雁柱”。就目前广为普及的二十一弦筝为例,在130多厘米长的筝面上,一般第二十一弦的筝码距后岳山应是4045厘米左右,第一弦的筝码距前岳山1315厘米左右(幼儿可选择13厘米左右,成人可选择15厘米左右)。各码的具体排位与码距(筝码与前岳山的距离)以成年人用D调筝为例介绍如下:

第一弦筝码与前岳山距离15CM、第二码18CM、第三码20CM、第四码23.5CM、第五码25.5CM、第六码27.5CM、第七码32CM、第八码34CM、第九码39CM、第十码42CM、第十一码45CM、第十二码50CM、第十三码53CM、第十四码58.5CM、第十五码61.5CM、第十六码65CM、第十七码71CM、第十八码74CM、第十九码81CM、第二十码85CM、第二十一码90CM。以上仅为参考数据,不同的筝可以根据各自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古筝的定弦法自古以来非常丰富,并在民间流行甚广。但目前大多数筝乐都是采用中国传统定弦法,通常以宫、商、角、徵、羽(即简谱唱名12356)的五声音阶及其不同音区的重复排列定弦。由此可以得出五种基本定弦法(以现在普遍使用的二十一弦筝最高音d3最低音D为例)即:D宫、D商、D角、D徵、D羽定弦法。以D宫定弦法为例定弦如下:(见图一《二十一弦D调筝弦序及音高》)第二十一弦定为D音(大字组D简谱记为 )、第二十弦定为E音(大字组E简谱记为 )、第十九弦定为#F音(大字组升F简谱记为 )、第十八弦定为A音(大字组A简谱记为 )、第十七弦定为B音(大字组B简谱记为 )、其它音区依此重复排列至第一弦定为d3(小字三组d简谱记为 )

 

                          (图一略)

      说明:古筝的定弦法较多,图一所列的为中国传统五声音阶,D宫定弦法。

 

 

其它D徵、D商、D羽、D角定弦法参照图二《古筝常用调转调(移码)对照表》,按五声调近关系调转换法,只需改变其宫音或角音即可完成其五声音阶的转换。如:D宫调的五声音阶转换成D徵调(或称G宫调)音阶,只需将D调的角音“#f”升高半音变成G调的宫音“g”,五声音阶转换即完成,反之亦然。其它近关系调定弦以此类推。

在转换调音时,除了用扳手松紧弦轴把音调准外,还可以通过移动筝码调音。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音就升高,反之音就降低。用这种方法调整个别音准时,要避免筝码与面板的直接“硬”磨擦,否则会造成面板或码脚的损伤,使筝码与面板的接触不稳出现噪音和影响音准。

                                     (图二略)

 

 

说明:古筝常用近关系调音阶的转换除同宫系统(音阶不用转换)外,其它各调音阶只需改变其“宫”音或“角”音即可完成其五声音阶的转换。

四节        标准音和五、八度循环调律法

 

古筝调律开始的第一个音称为“标准音”。世界各国通用的标准音是小字一组“A”(a1 = 440次/秒),古筝也以此为标准音(但有时为了演奏方便可以调的略高一些,以适应伴奏或合奏)。以二十一弦D调筝为例,一般先用标准音叉或定音器定标准音a1 (第八弦),再调低八度的a音(第十三弦)和A音(第十八弦)与a2音(第三弦)。然后运用五、八度循环调律法调音。

    具体方法:用a1 音定出上方五度的e 音(第五弦),A音(第十八弦)定出e1音(第十五弦),并用e1 e2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E音(第二十弦)。再定出e1音上方五度的b1音(第七弦),e2音定出b2(第二弦)并用b1b2 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B音(第十七弦),e音定出b音,并用Bb的八度和音来校音。以此类推,调出其它各音。

D调筝的调音顺序为:daeb#f

                   

G调筝的调音顺序为:gdaeb

                   

另外也可按定调各弦音的弦序,先调出第一弦的音高,逐弦依次粗略调出各弦的音高,再用五、八度循环调律法进行微调(细致调音)。此法一般适用于新古筝或新上弦古筝。

(下略)

第五节   基准音组调律法

 

    以标准音a1音为起点,按一定规律,先调准一个八度内的五个音,然后依此为基础再依八度关系调准其它各组的同名音。首先调准的这八度内的五个音称为“基准音组”。

    基准音组通常选定在a音至a1之间,因为此组正处筝的中音区,在音响上具有清晰、明确、易调等特点。最适合基准音组调律法的是运用五度关系和四度关系。如果用五度或四度方法,按一个方向上升或下降,当进行到第三步时,就会超出一个八度的范围,所以,必须设法使所生之律都归移到一个八度之内来。其方法是上行五度和下行四度交叉进行。具体调音次序如下:

     D调筝的基准音组先用音叉或调音器调准标准音a1 音(第八弦),然后调下方五度的d1音(第十一弦),再依d1音为标准调准下方四度的a音(第十三弦),再依a1 音为标准去调上方五度的e1 音(第十弦),再依e1 音为标准去调下方四度的b音(第十二弦),再依b音为标准去调上方五度的#f1音(第九弦),这样就形成了D调筝的基准音组。

     G调筝的基准音组实际作法同D调筝的基本音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调准b音后,不是再依b音为标准去调上方五度的#f1音(第九弦),而是再依d1音去调g1音(第九弦)。这样G调筝的基准音组就完成了。

     上面D调、G调两种调音法采用了上行五度、下行四度交叉的生律方法,叫做“四五度循环法”。如果每次将四度和五度音程调得很纯正,实际上就会调成五度相生律。也就是每次的五度实际比平均律五度略宽,最后也回不到八度上来,而是比八度音要略高。为了调成平均律,就要求每生一律时有意识地低一些,也就是说别调的太纯。基准音组平均律的各四五度音准之间的拍音数量也不相等,下行四度比上行五度的拍音一般稍稍多一点,对于如此微小的差别,凭听觉是很难(实际不可能)觉察出来的。调律时这里面难免产生微小的误差。而这种微小的误差却是听觉可以接受的,可以容许的。但是,大体上必须尽可能准确。

    当基准音组中的五个音调准之后,就可以按八度方法首先调准小字二组的同名音,然后再调小字组、大字组的同名音。最后除用四、五、八度检验外,还要加进隔八度检验,以期取得该音的纯正度。

   总校正时还要用力按压筝码左侧的筝弦,对个别不准的音进行单独微调,除了扭动板子调音外,还可以搬动筝码,以使该音达到最佳调弦位置和最佳音准。

  第六节  怎样提高调律的质量和速度

 

    一个好的调律师,不仅调律质量高,而且速度快,通常调好一台古筝仅需5—10分钟(当然新筝、病筝除外)。而一个初学调律的人,练习听音到一定的时候辨别音准的能力下降,调筝的速度自然就慢下来,调一台筝往往需要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刻苦练习:

    第一要严格训练听力。达到能敏锐的辨别音准及其变化,只要刻苦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便一定能做到音一响就能听出纯不纯、对不对,既准又快。

    第二要善于使听觉“休息”。这里所谓的休息不是停止调律坐下来休息,而是在调律过程中的“劳逸结合”,是一种积极地休息,是使听神经在兴奋和抑制反复交替中得到休息的一种方法。因为人的听觉如果高度集中地听无变化的音,就容易疲劳(特别是连续调几台古筝以后)用不了多少时间辨别音准的能力就会逐渐减低,以致麻木而无法辨别音的高低。如果在调基准音组或八度时尽量协同四度、五度音程的检验,不仅能检验四、五、八度音程的准确度,而且和声的效果还能给听觉以音乐的快感,使听觉在各种音程变化中得到休息。特别是在检验后,在古筝上迅速弹奏一些琶音,既能根据琶音的变化帮助进一步检验音程关系的准确性,又能在这一瞬间有机会欣赏一个富于音乐性的分解和弦,从而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

    总之,通过严格的听觉训练逐渐提高听辨音准的能力,做到熟能生巧,培养“灵敏度”极高的顺风耳,既能保证调律的质量,又能提高调律的速度。



古筝调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