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金子》影评:愤怒的玫瑰

发布时间:2015-05-15 20:39:18

  一直喜欢韩国悬疑电影,《老男孩》,《我要复仇》和《亲切的金子》,我是按照这个顺序看完这三部影片的,而且是在最近才知道它们就是朴赞郁导演的“复仇三部曲”。

  与前两部影片相比,《亲切的金子》让我感觉到另一种残忍,不是复仇者的手段残忍,而是复仇这件事对于复仇者本人来说太过残忍。因为诸如暴力,冷酷,血腥甚至变态这些扭曲的行为来自一个美丽女人身上的时候,无疑是对这个女人最彻底的摧残。金子(李英爱 饰)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觉得恐惧又觉得可惜的女人。

  年轻美丽的女学生金子少不更事早孕,她无奈求助于白老师(崔岷植 饰)却被其利用卷入绑架儿童的案子,并被拿幼小女儿的性命威胁替其顶罪入狱,困境中的愤怒和绝望让金子萌发了复仇之念。

  在狱中的十几年金子看上去总是热心亲切,对人有求必应,因此大家叫她“亲切的金子”。同时她的另一面则是笑里藏刀,处心积虑,当然这是针对狱中欺凌弱小的“狱霸”的,她“亲切”地取得其信任并慢慢投毒制其于死地,除掉大众仇人的金子得到了狱友更多得信任,这对她出狱后的复仇有很大帮助。

  走出监狱大门的金子依然美丽,她拒绝了前来迎接的牧师递上的豆腐,洁白的豆腐代表洗净罪恶,清白做人,金子知道一心复仇的自己无法重新开始。

  金子找到当初被害的男孩家中,切掉自己的手指赎罪,即使孩子非自己所杀,但是她扔觉得自己所做的需要宽恕。找到自己在狱中帮助过的人,让他们帮助自己复仇。一个原本单纯美丽的女人,心中要有多少愤怒和仇恨才能让她改变如斯。

  美丽的容颜,红色的眼影,黑色的皮衣,复仇的执念,母爱的温柔,此时的金子美丽也冰冷,温和又残忍,像一朵愤怒的带刺玫瑰,让人怜让人怕。

  金子在狱友的帮助下,找到复仇对象白老师并将其囚禁,本打算手刃仇人的金子意外发现了其他孩子被害的录像带,她于是有了更解恨的复仇方式,召集所有被害孩子的家长观看录像,煽动愤怒悲痛的家长一起复仇。于是,塑料布,雨衣,刀子,铁锤,排队复仇家长,哭喊,哀嚎.....无一不让人毛骨悚然。恶魔被处以极刑,我们感觉到了复仇的快感,但同时也感觉到了恐惧。

  亲切美丽的金子,愤怒仇恨的金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和大多韩国影片中的复仇者一样,在同时面对无法拒绝的命运和无法泯灭的本性时,所体现的便是人性最深刻最极致最复杂的面目。

来的洛杉矶,如今的上海,她们相遇于这部电影《her》。现实的上海,每个人如黑色像素,在某一固定的时刻,随着熙攘的人群流动,从此到彼,步履匆匆。似乎城市从来不带感情:永远是远处在建的摩天楼,眼前永不熄灭的霓虹,以及从不停脚的陌生。浮华背后,是一种人与周围世界巨大的疏离。就如现在,人们渴望从手中的电话寻找寄托,到头来却发现,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然而导演斯派克·琼斯的眼里,似乎只有上海才配得上镜头中的未来之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盘绕于城市中心的环状天桥,科技馆的内部结构、一切都是他想要的未来构想。于是,上海城的时代感,未来洛城的迷幻色,便统统融化在了这部电影中。

银灰

电影用来表达生活,而生活则丰富多彩的,如你可以从《her》中看到红黄蓝白。信纸、灯光、笔迹……熟悉的现代之物在未来仍在使用,只是换了种方式,依靠着触动的智能。而未来科技,似乎只有也只有一种色彩:钢铁铸就的银灰。如《her》的设计师说,他喜爱浦东陆家嘴的人行天桥(在电影中,是男主人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从一个摩天大楼走到另一个,中间没有 间断。那种不锈钢扶手的曲线感,类似的场景在洛杉矶找不到,但这又恰恰是这部电影中 “未来城市”所需要的感觉。让人顿觉,原来色彩也有触感。每一处的银灰,都透露着对科技未来的迷恋。

凭栏望窗,灰色与城市的白昼如此相称。如不是当下人们抱怨污染的城市空气,这色彩反而成为了属于未来城市的天然。于是,男主与科技的爱情,便诞生的顺其自然。

夜色与归家

白日属于工作,夜晚则归于生活。

每当夜色来临,属于这城市的色彩便弥漫而出。城市的繁华喧嚣,白昼的一切隐匿,便汩汩地从地下冒了出来。高楼霓虹闪烁,车道流光溢彩,商业区人声鼎沸……似乎此时才开始一日的苏醒。没有了白日匆忙,这城市开始放慢脚步。

更多文章 www.dytt.net 电影天堂 dyttwk

电影中的夜色,似乎什么都可以发生。而不发生故事的夜色,才不会叫做电影。

故事里,当夜色沉浸于这座城,主人公才从“述信”的工作中离去。或许是从某封信件中读出了忧伤,或许是这微微夜色中一个人独自前行,一路上不断地切换悲伤的歌曲,而那些与己无关的订阅邮件也统统删去,最后却在地铁上从手机偷看某个性感人儿的浴照而偷偷窃喜。于是,我们知道:在归家的路上,他太孤单。归家之后,沉浸于游戏的虚拟,口中谩骂着脏话,缓解城市带来的压抑。于是,“家”的定义才真正的显现——可以肆无忌惮、可以随意而为。

但孤独觑视人心。回忆趁夜色沉寂之时,铺面而来。是一份爱情,关于他和她的美好回忆。但是,越是甜蜜的记忆,越会让人伤悲,往事只能成为往事而已。

人与机器

城市、街道、地铁,我们面对面全是陌生,背靠背各自孤独。在这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里,似乎什么都有,又好像缺少些什么。没人知道主人公是谁,他不过是个旁观者,正在观看一部璀璨的夜景都市大片,看完后也并不知道脚步该往哪里挪动。一个人意志再顽强,对于孤单也无可奈何,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

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感动于导演剧本的安排,在科技发达的未来,让人们保留了邮寄信件的交流方式。不是毫无缘由,而是出于对如今交流方式的反抗。透过电影,让我们再去发现,在信件交流的时代,透过笔迹,所表达的这个世界的美好。

主人公西奥多是一名书信师。如同在对着相识多年的爱人表达情意,西奥多所创作的每一封信件都饱含着人世美好。而也似乎依靠这样感情的书写,来排解他与恋人分手后的孤独。萨曼莎的出现,让这份孤独寄托又重新得以分解,似乎失去恋人后的伤感空缺都让她的话语理解给抹平了一般,他爱上了能与他对话的手机。然而机器的创造者是人而不是神,再智能的系统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对于情感的琢磨不定。而感情也不是替代品,真实的恋人失去后还可以相见,但作为操作系统的“语音人”在崩溃后,注定无法保存记忆、继续重启。

人类使用机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生活更加的方便智能,但任何事物总会有一个反面的存在:《机械公敌》中的机械法则用来约束机器人,但机器人拥有了情感后却变成了悖论;2001.太空漫步》中智能电脑既要执行人类的任务、却又要保守人类秘密,于是就陷入了两难。而假如未来的智能系统真能够体会人类的情感,那么她的命运便逃不过最终的死机。

一件失败的产品,也注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上海

这里是上海,是一座不夜的城池。

从上世纪30年代的“摩登”,到如今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由此来追问未来感的原因,或许就变得有迹可循。

在《让子弹飞》的最后,老三喊道:“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而从电影中看如今的上海,俨然成为了代表未来时代的化身。如同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风格,上海既有怀旧,也在不断增添着新时代的摩登。而那些古老的建筑,里弄和祠堂,也唯有驻守观望,漠视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但是,外表看上去如一个巨大刺猬的城市,给予人的疏离感从来都不曾停止。

一个点

我非常羡慕在未来能有“书信师”的职业。像主人公一样坐下来去诉说每个互通心灵者的感受,拉近彼此的疏离。

身处于一座城市,尤其是当你午夜孤独,那个白日里行色匆匆的黑点,会在此时慢慢放大,消融弥散开来,融于整个夜色之中,然后四周的黑色都化作你内心的孤独。城市的冷漠,让人抱怨与之相距太远,再强烈的渴望在这里也不过只是一个像素点。

然而,我们赞美夜色,她让灯光照亮、让约会成双,让每一个孤独者的心灵可以潜藏。

电影中的语音系统源自于一个原点,她可以衍生出一个个性十足、情感丰满的人类,也可以在无法维持的时候宣告崩溃。但人类不同,首先在于他无法忘记。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洛杉矶,这里也只是一个点。

来的洛杉矶,如今的上海,她们相遇于这部电影《her》。现实的上海,每个人如黑色像素,在某一固定的时刻,随着熙攘的人群流动,从此到彼,步履匆匆。似乎城市从来不带感情:永远是远处在建的摩天楼,眼前永不熄灭的霓虹,以及从不停脚的陌生。浮华背后,是一种人与周围世界巨大的疏离。就如现在,人们渴望从手中的电话寻找寄托,到头来却发现,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然而导演斯派克·琼斯的眼里,似乎只有上海才配得上镜头中的未来之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盘绕于城市中心的环状天桥,科技馆的内部结构、一切都是他想要的未来构想。于是,上海城的时代感,未来洛城的迷幻色,便统统融化在了这部电影中。

银灰

电影用来表达生活,而生活则丰富多彩的,如你可以从《her》中看到红黄蓝白。信纸、灯光、笔迹……熟悉的现代之物在未来仍在使用,只是换了种方式,依靠着触动的智能。而未来科技,似乎只有也只有一种色彩:钢铁铸就的银灰。如《her》的设计师说,他喜爱浦东陆家嘴的人行天桥(在电影中,是男主人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从一个摩天大楼走到另一个,中间没有 间断。那种不锈钢扶手的曲线感,类似的场景在洛杉矶找不到,但这又恰恰是这部电影中 “未来城市”所需要的感觉。让人顿觉,原来色彩也有触感。每一处的银灰,都透露着对科技未来的迷恋。

凭栏望窗,灰色与城市的白昼如此相称。如不是当下人们抱怨污染的城市空气,这色彩反而成为了属于未来城市的天然。于是,男主与科技的爱情,便诞生的顺其自然。

夜色与归家

白日属于工作,夜晚则归于生活。

每当夜色来临,属于这城市的色彩便弥漫而出。城市的繁华喧嚣,白昼的一切隐匿,便汩汩地从地下冒了出来。高楼霓虹闪烁,车道流光溢彩,商业区人声鼎沸……似乎此时才开始一日的苏醒。没有了白日匆忙,这城市开始放慢脚步。

电影中的夜色,似乎什么都可以发生。而不发生故事的夜色,才不会叫做电影。

故事里,当夜色沉浸于这座城,主人公才从“述信”的工作中离去。或许是从某封信件中读出了忧伤,或许是这微微夜色中一个人独自前行,一路上不断地切换悲伤的歌曲,而那些与己无关的订阅邮件也统统删去,最后却在地铁上从手机偷看某个性感人儿的浴照而偷偷窃喜。于是,我们知道:在归家的路上,他太孤单。归家之后,沉浸于游戏的虚拟,口中谩骂着脏话,缓解城市带来的压抑。于是,“家”的定义才真正的显现——可以肆无忌惮、可以随意而为。

但孤独觑视人心。回忆趁夜色沉寂之时,铺面而来。是一份爱情,关于他和她的美好回忆。但是,越是甜蜜的记忆,越会让人伤悲,往事只能成为往事而已。

人与机器

城市、街道、地铁,我们面对面全是陌生,背靠背各自孤独。在这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里,似乎什么都有,又好像缺少些什么。没人知道主人公是谁,他不过是个旁观者,正在观看一部璀璨的夜景都市大片,看完后也并不知道脚步该往哪里挪动。一个人意志再顽强,对于孤单也无可奈何,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

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感动于导演剧本的安排,在科技发达的未来,让人们保留了邮寄信件的交流方式。不是毫无缘由,而是出于对如今交流方式的反抗。透过电影,让我们再去发现,在信件交流的时代,透过笔迹,所表达的这个世界的美好。

主人公西奥多是一名书信师。如同在对着相识多年的爱人表达情意,西奥多所创作的每一封信件都饱含着人世美好。而也似乎依靠这样感情的书写,来排解他与恋人分手后的孤独。萨曼莎的出现,让这份孤独寄托又重新得以分解,似乎失去恋人后的伤感空缺都让她的话语理解给抹平了一般,他爱上了能与他对话的手机。然而机器的创造者是人而不是神,再智能的系统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对于情感的琢磨不定。而感情也不是替代品,真实的恋人失去后还可以相见,但作为操作系统的“语音人”在崩溃后,注定无法保存记忆、继续重启。

人类使用机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生活更加的方便智能,但任何事物总会有一个反面的存在:《机械公敌》中的机械法则用来约束机器人,但机器人拥有了情感后却变成了悖论;2001.太空漫步》中智能电脑既要执行人类的任务、却又要保守人类秘密,于是就陷入了两难。而假如未来的智能系统真能够体会人类的情感,那么她的命运便逃不过最终的死机。

一件失败的产品,也注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上海

这里是上海,是一座不夜的城池。

从上世纪30年代的“摩登”,到如今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由此来追问未来感的原因,或许就变得有迹可循。

在《让子弹飞》的最后,老三喊道:“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而从电影中看如今的上海,俨然成为了代表未来时代的化身。如同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风格,上海既有怀旧,也在不断增添着新时代的摩登。而那些古老的建筑,里弄和祠堂,也唯有驻守观望,漠视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但是,外表看上去如一个巨大刺猬的城市,给予人的疏离感从来都不曾停止。

一个点

我非常羡慕在未来能有“书信师”的职业。像主人公一样坐下来去诉说每个互通心灵者的感受,拉近彼此的疏离。

身处于一座城市,尤其是当你午夜孤独,那个白日里行色匆匆的黑点,会在此时慢慢放大,消融弥散开来,融于整个夜色之中,然后四周的黑色都化作你内心的孤独。城市的冷漠,让人抱怨与之相距太远,再强烈的渴望在这里也不过只是一个像素点。

然而,我们赞美夜色,她让灯光照亮、让约会成双,让每一个孤独者的心灵可以潜藏。

电影中的语音系统源自于一个原点,她可以衍生出一个个性十足、情感丰满的人类,也可以在无法维持的时候宣告崩溃。但人类不同,首先在于他无法忘记。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洛杉矶,这里也只是一个点。

来的洛杉矶,如今的上海,她们相遇于这部电影《her》。现实的上海,每个人如黑色像素,在某一固定的时刻,随着熙攘的人群流动,从此到彼,步履匆匆。似乎城市从来不带感情:永远是远处在建的摩天楼,眼前永不熄灭的霓虹,以及从不停脚的陌生。浮华背后,是一种人与周围世界巨大的疏离。就如现在,人们渴望从手中的电话寻找寄托,到头来却发现,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然而导演斯派克·琼斯的眼里,似乎只有上海才配得上镜头中的未来之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盘绕于城市中心的环状天桥,科技馆的内部结构、一切都是他想要的未来构想。于是,上海城的时代感,未来洛城的迷幻色,便统统融化在了这部电影中。

银灰

电影用来表达生活,而生活则丰富多彩的,如你可以从《her》中看到红黄蓝白。信纸、灯光、笔迹……熟悉的现代之物在未来仍在使用,只是换了种方式,依靠着触动的智能。而未来科技,似乎只有也只有一种色彩:钢铁铸就的银灰。如《her》的设计师说,他喜爱浦东陆家嘴的人行天桥(在电影中,是男主人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从一个摩天大楼走到另一个,中间没有 间断。那种不锈钢扶手的曲线感,类似的场景在洛杉矶找不到,但这又恰恰是这部电影中 “未来城市”所需要的感觉。让人顿觉,原来色彩也有触感。每一处的银灰,都透露着对科技未来的迷恋。

凭栏望窗,灰色与城市的白昼如此相称。如不是当下人们抱怨污染的城市空气,这色彩反而成为了属于未来城市的天然。于是,男主与科技的爱情,便诞生的顺其自然。

夜色与归家

白日属于工作,夜晚则归于生活。

每当夜色来临,属于这城市的色彩便弥漫而出。城市的繁华喧嚣,白昼的一切隐匿,便汩汩地从地下冒了出来。高楼霓虹闪烁,车道流光溢彩,商业区人声鼎沸……似乎此时才开始一日的苏醒。没有了白日匆忙,这城市开始放慢脚步。

电影中的夜色,似乎什么都可以发生。而不发生故事的夜色,才不会叫做电影。

故事里,当夜色沉浸于这座城,主人公才从“述信”的工作中离去。或许是从某封信件中读出了忧伤,或许是这微微夜色中一个人独自前行,一路上不断地切换悲伤的歌曲,而那些与己无关的订阅邮件也统统删去,最后却在地铁上从手机偷看某个性感人儿的浴照而偷偷窃喜。于是,我们知道:在归家的路上,他太孤单。归家之后,沉浸于游戏的虚拟,口中谩骂着脏话,缓解城市带来的压抑。于是,“家”的定义才真正的显现——可以肆无忌惮、可以随意而为。

但孤独觑视人心。回忆趁夜色沉寂之时,铺面而来。是一份爱情,关于他和她的美好回忆。但是,越是甜蜜的记忆,越会让人伤悲,往事只能成为往事而已。

人与机器

城市、街道、地铁,我们面对面全是陌生,背靠背各自孤独。在这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里,似乎什么都有,又好像缺少些什么。没人知道主人公是谁,他不过是个旁观者,正在观看一部璀璨的夜景都市大片,看完后也并不知道脚步该往哪里挪动。一个人意志再顽强,对于孤单也无可奈何,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

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感动于导演剧本的安排,在科技发达的未来,让人们保留了邮寄信件的交流方式。不是毫无缘由,而是出于对如今交流方式的反抗。透过电影,让我们再去发现,在信件交流的时代,透过笔迹,所表达的这个世界的美好。

主人公西奥多是一名书信师。如同在对着相识多年的爱人表达情意,西奥多所创作的每一封信件都饱含着人世美好。而也似乎依靠这样感情的书写,来排解他与恋人分手后的孤独。萨曼莎的出现,让这份孤独寄托又重新得以分解,似乎失去恋人后的伤感空缺都让她的话语理解给抹平了一般,他爱上了能与他对话的手机。然而机器的创造者是人而不是神,再智能的系统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对于情感的琢磨不定。而感情也不是替代品,真实的恋人失去后还可以相见,但作为操作系统的“语音人”在崩溃后,注定无法保存记忆、继续重启。

人类使用机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生活更加的方便智能,但任何事物总会有一个反面的存在:《机械公敌》中的机械法则用来约束机器人,但机器人拥有了情感后却变成了悖论;2001.太空漫步》中智能电脑既要执行人类的任务、却又要保守人类秘密,于是就陷入了两难。而假如未来的智能系统真能够体会人类的情感,那么她的命运便逃不过最终的死机。

一件失败的产品,也注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上海

这里是上海,是一座不夜的城池。

从上世纪30年代的“摩登”,到如今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由此来追问未来感的原因,或许就变得有迹可循。

在《让子弹飞》的最后,老三喊道:“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而从电影中看如今的上海,俨然成为了代表未来时代的化身。如同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风格,上海既有怀旧,也在不断增添着新时代的摩登。而那些古老的建筑,里弄和祠堂,也唯有驻守观望,漠视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但是,外表看上去如一个巨大刺猬的城市,给予人的疏离感从来都不曾停止。

一个点

我非常羡慕在未来能有“书信师”的职业。像主人公一样坐下来去诉说每个互通心灵者的感受,拉近彼此的疏离。

身处于一座城市,尤其是当你午夜孤独,那个白日里行色匆匆的黑点,会在此时慢慢放大,消融弥散开来,融于整个夜色之中,然后四周的黑色都化作你内心的孤独。城市的冷漠,让人抱怨与之相距太远,再强烈的渴望在这里也不过只是一个像素点。

然而,我们赞美夜色,她让灯光照亮、让约会成双,让每一个孤独者的心灵可以潜藏。

电影中的语音系统源自于一个原点,她可以衍生出一个个性十足、情感丰满的人类,也可以在无法维持的时候宣告崩溃。但人类不同,首先在于他无法忘记。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洛杉矶,这里也只是一个点。

来的洛杉矶,如今的上海,她们相遇于这部电影《her》。现实的上海,每个人如黑色像素,在某一固定的时刻,随着熙攘的人群流动,从此到彼,步履匆匆。似乎城市从来不带感情:永远是远处在建的摩天楼,眼前永不熄灭的霓虹,以及从不停脚的陌生。浮华背后,是一种人与周围世界巨大的疏离。就如现在,人们渴望从手中的电话寻找寄托,到头来却发现,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然而导演斯派克·琼斯的眼里,似乎只有上海才配得上镜头中的未来之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盘绕于城市中心的环状天桥,科技馆的内部结构、一切都是他想要的未来构想。于是,上海城的时代感,未来洛城的迷幻色,便统统融化在了这部电影中。

银灰

电影用来表达生活,而生活则丰富多彩的,如你可以从《her》中看到红黄蓝白。信纸、灯光、笔迹……熟悉的现代之物在未来仍在使用,只是换了种方式,依靠着触动的智能。而未来科技,似乎只有也只有一种色彩:钢铁铸就的银灰。如《her》的设计师说,他喜爱浦东陆家嘴的人行天桥(在电影中,是男主人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从一个摩天大楼走到另一个,中间没有 间断。那种不锈钢扶手的曲线感,类似的场景在洛杉矶找不到,但这又恰恰是这部电影中 “未来城市”所需要的感觉。让人顿觉,原来色彩也有触感。每一处的银灰,都透露着对科技未来的迷恋。

凭栏望窗,灰色与城市的白昼如此相称。如不是当下人们抱怨污染的城市空气,这色彩反而成为了属于未来城市的天然。于是,男主与科技的爱情,便诞生的顺其自然。

夜色与归家

白日属于工作,夜晚则归于生活。

每当夜色来临,属于这城市的色彩便弥漫而出。城市的繁华喧嚣,白昼的一切隐匿,便汩汩地从地下冒了出来。高楼霓虹闪烁,车道流光溢彩,商业区人声鼎沸……似乎此时才开始一日的苏醒。没有了白日匆忙,这城市开始放慢脚步。

电影中的夜色,似乎什么都可以发生。而不发生故事的夜色,才不会叫做电影。

故事里,当夜色沉浸于这座城,主人公才从“述信”的工作中离去。或许是从某封信件中读出了忧伤,或许是这微微夜色中一个人独自前行,一路上不断地切换悲伤的歌曲,而那些与己无关的订阅邮件也统统删去,最后却在地铁上从手机偷看某个性感人儿的浴照而偷偷窃喜。于是,我们知道:在归家的路上,他太孤单。归家之后,沉浸于游戏的虚拟,口中谩骂着脏话,缓解城市带来的压抑。于是,“家”的定义才真正的显现——可以肆无忌惮、可以随意而为。

但孤独觑视人心。回忆趁夜色沉寂之时,铺面而来。是一份爱情,关于他和她的美好回忆。但是,越是甜蜜的记忆,越会让人伤悲,往事只能成为往事而已。

人与机器

城市、街道、地铁,我们面对面全是陌生,背靠背各自孤独。在这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里,似乎什么都有,又好像缺少些什么。没人知道主人公是谁,他不过是个旁观者,正在观看一部璀璨的夜景都市大片,看完后也并不知道脚步该往哪里挪动。一个人意志再顽强,对于孤单也无可奈何,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

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感动于导演剧本的安排,在科技发达的未来,让人们保留了邮寄信件的交流方式。不是毫无缘由,而是出于对如今交流方式的反抗。透过电影,让我们再去发现,在信件交流的时代,透过笔迹,所表达的这个世界的美好。

主人公西奥多是一名书信师。如同在对着相识多年的爱人表达情意,西奥多所创作的每一封信件都饱含着人世美好。而也似乎依靠这样感情的书写,来排解他与恋人分手后的孤独。萨曼莎的出现,让这份孤独寄托又重新得以分解,似乎失去恋人后的伤感空缺都让她的话语理解给抹平了一般,他爱上了能与他对话的手机。然而机器的创造者是人而不是神,再智能的系统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对于情感的琢磨不定。而感情也不是替代品,真实的恋人失去后还可以相见,但作为操作系统的“语音人”在崩溃后,注定无法保存记忆、继续重启。

人类使用机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生活更加的方便智能,但任何事物总会有一个反面的存在:《机械公敌》中的机械法则用来约束机器人,但机器人拥有了情感后却变成了悖论;2001.太空漫步》中智能电脑既要执行人类的任务、却又要保守人类秘密,于是就陷入了两难。而假如未来的智能系统真能够体会人类的情感,那么她的命运便逃不过最终的死机。

一件失败的产品,也注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上海

这里是上海,是一座不夜的城池。

从上世纪30年代的“摩登”,到如今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由此来追问未来感的原因,或许就变得有迹可循。

在《让子弹飞》的最后,老三喊道:“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而从电影中看如今的上海,俨然成为了代表未来时代的化身。如同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风格,上海既有怀旧,也在不断增添着新时代的摩登。而那些古老的建筑,里弄和祠堂,也唯有驻守观望,漠视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但是,外表看上去如一个巨大刺猬的城市,给予人的疏离感从来都不曾停止。

一个点

我非常羡慕在未来能有“书信师”的职业。像主人公一样坐下来去诉说每个互通心灵者的感受,拉近彼此的疏离。

身处于一座城市,尤其是当你午夜孤独,那个白日里行色匆匆的黑点,会在此时慢慢放大,消融弥散开来,融于整个夜色之中,然后四周的黑色都化作你内心的孤独。城市的冷漠,让人抱怨与之相距太远,再强烈的渴望在这里也不过只是一个像素点。

然而,我们赞美夜色,她让灯光照亮、让约会成双,让每一个孤独者的心灵可以潜藏。

电影中的语音系统源自于一个原点,她可以衍生出一个个性十足、情感丰满的人类,也可以在无法维持的时候宣告崩溃。但人类不同,首先在于他无法忘记。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洛杉矶,这里也只是一个点。

来的洛杉矶,如今的上海,她们相遇于这部电影《her》。现实的上海,每个人如黑色像素,在某一固定的时刻,随着熙攘的人群流动,从此到彼,步履匆匆。似乎城市从来不带感情:永远是远处在建的摩天楼,眼前永不熄灭的霓虹,以及从不停脚的陌生。浮华背后,是一种人与周围世界巨大的疏离。就如现在,人们渴望从手中的电话寻找寄托,到头来却发现,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然而导演斯派克·琼斯的眼里,似乎只有上海才配得上镜头中的未来之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盘绕于城市中心的环状天桥,科技馆的内部结构、一切都是他想要的未来构想。于是,上海城的时代感,未来洛城的迷幻色,便统统融化在了这部电影中。

银灰

电影用来表达生活,而生活则丰富多彩的,如你可以从《her》中看到红黄蓝白。信纸、灯光、笔迹……熟悉的现代之物在未来仍在使用,只是换了种方式,依靠着触动的智能。而未来科技,似乎只有也只有一种色彩:钢铁铸就的银灰。如《her》的设计师说,他喜爱浦东陆家嘴的人行天桥(在电影中,是男主人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从一个摩天大楼走到另一个,中间没有 间断。那种不锈钢扶手的曲线感,类似的场景在洛杉矶找不到,但这又恰恰是这部电影中 “未来城市”所需要的感觉。让人顿觉,原来色彩也有触感。每一处的银灰,都透露着对科技未来的迷恋。

凭栏望窗,灰色与城市的白昼如此相称。如不是当下人们抱怨污染的城市空气,这色彩反而成为了属于未来城市的天然。于是,男主与科技的爱情,便诞生的顺其自然。

夜色与归家

白日属于工作,夜晚则归于生活。

每当夜色来临,属于这城市的色彩便弥漫而出。城市的繁华喧嚣,白昼的一切隐匿,便汩汩地从地下冒了出来。高楼霓虹闪烁,车道流光溢彩,商业区人声鼎沸……似乎此时才开始一日的苏醒。没有了白日匆忙,这城市开始放慢脚步。

电影中的夜色,似乎什么都可以发生。而不发生故事的夜色,才不会叫做电影。

故事里,当夜色沉浸于这座城,主人公才从“述信”的工作中离去。或许是从某封信件中读出了忧伤,或许是这微微夜色中一个人独自前行,一路上不断地切换悲伤的歌曲,而那些与己无关的订阅邮件也统统删去,最后却在地铁上从手机偷看某个性感人儿的浴照而偷偷窃喜。于是,我们知道:在归家的路上,他太孤单。归家之后,沉浸于游戏的虚拟,口中谩骂着脏话,缓解城市带来的压抑。于是,“家”的定义才真正的显现——可以肆无忌惮、可以随意而为。

但孤独觑视人心。回忆趁夜色沉寂之时,铺面而来。是一份爱情,关于他和她的美好回忆。但是,越是甜蜜的记忆,越会让人伤悲,往事只能成为往事而已。

人与机器

城市、街道、地铁,我们面对面全是陌生,背靠背各自孤独。在这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里,似乎什么都有,又好像缺少些什么。没人知道主人公是谁,他不过是个旁观者,正在观看一部璀璨的夜景都市大片,看完后也并不知道脚步该往哪里挪动。一个人意志再顽强,对于孤单也无可奈何,整个世界都被孤独占领。

因为,交流总在依靠于不相见。

感动于导演剧本的安排,在科技发达的未来,让人们保留了邮寄信件的交流方式。不是毫无缘由,而是出于对如今交流方式的反抗。透过电影,让我们再去发现,在信件交流的时代,透过笔迹,所表达的这个世界的美好。

主人公西奥多是一名书信师。如同在对着相识多年的爱人表达情意,西奥多所创作的每一封信件都饱含着人世美好。而也似乎依靠这样感情的书写,来排解他与恋人分手后的孤独。萨曼莎的出现,让这份孤独寄托又重新得以分解,似乎失去恋人后的伤感空缺都让她的话语理解给抹平了一般,他爱上了能与他对话的手机。然而机器的创造者是人而不是神,再智能的系统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对于情感的琢磨不定。而感情也不是替代品,真实的恋人失去后还可以相见,但作为操作系统的“语音人”在崩溃后,注定无法保存记忆、继续重启。

人类使用机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生活更加的方便智能,但任何事物总会有一个反面的存在:《机械公敌》中的机械法则用来约束机器人,但机器人拥有了情感后却变成了悖论;2001.太空漫步》中智能电脑既要执行人类的任务、却又要保守人类秘密,于是就陷入了两难。而假如未来的智能系统真能够体会人类的情感,那么她的命运便逃不过最终的死机。

一件失败的产品,也注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上海

这里是上海,是一座不夜的城池。

从上世纪30年代的“摩登”,到如今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由此来追问未来感的原因,或许就变得有迹可循。

在《让子弹飞》的最后,老三喊道:“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而从电影中看如今的上海,俨然成为了代表未来时代的化身。如同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风格,上海既有怀旧,也在不断增添着新时代的摩登。而那些古老的建筑,里弄和祠堂,也唯有驻守观望,漠视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但是,外表看上去如一个巨大刺猬的城市,给予人的疏离感从来都不曾停止。

一个点

我非常羡慕在未来能有“书信师”的职业。像主人公一样坐下来去诉说每个互通心灵者的感受,拉近彼此的疏离。

身处于一座城市,尤其是当你午夜孤独,那个白日里行色匆匆的黑点,会在此时慢慢放大,消融弥散开来,融于整个夜色之中,然后四周的黑色都化作你内心的孤独。城市的冷漠,让人抱怨与之相距太远,再强烈的渴望在这里也不过只是一个像素点。

然而,我们赞美夜色,她让灯光照亮、让约会成双,让每一个孤独者的心灵可以潜藏。

电影中的语音系统源自于一个原点,她可以衍生出一个个性十足、情感丰满的人类,也可以在无法维持的时候宣告崩溃。但人类不同,首先在于他无法忘记。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洛杉矶,这里也只是一个点。

《亲切的金子》影评:愤怒的玫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