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21 10:57:52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研究

  王静

焦作师专 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关系着孩子的前程和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它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家庭教育   健康成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最小、最基本的细胞,是人生最原始,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支持力量。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会令青少年受到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所远远不能代替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青少年从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他们首先从父母那里学习语言,学习认识周围事物,养成学习生活的习惯,青少年如果幼年时期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他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会比较顺利,如果他在家庭受到不良的教育和影响,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那么入学后,学校就要耗费较多的精力去矫正他的缺点。俗话说:先入为主,最初形成的人格品德观念与价值观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绝大多数是从小养成的,越是幼小养成的习惯越难改正。可见,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起的影响之深刻。少强则国强,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强大,家长应积极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辅导师和知心朋友,引导青少年沿健康的道路成长。[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家庭结构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这一切的变化必然给习惯于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念和固定思维模式的我国人们造成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家庭教育中既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先进创新思想,也有不合理、不恰当的陈旧观念,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目前家庭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而优则,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惟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书、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有些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而出。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不入。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2]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有专家认为,家庭的不良教育是影响青少年走上歧途的首要因素。那么,好的家庭教育是如何进行的?家长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第一,家长要更新其教育观念,改进其教育方法。家长是青少年的抚养者、保护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这并不能说明家长是权力的象征,对是青少年统治的关系。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棍棒下出孝子”“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当自己的孩子稍有不听话或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家长要么是恶言相向或拳打脚踢。青少年具有叛逆心理,处于半成人半儿童状态,吃软不吃硬的,如家长只会恶言相向或拳打脚踢令青少年走上另一个极端,酿成悲剧。有些家长对青少年过分保护和溺爱,心甘情愿给青少年当保姆,他们以为这是爱自己的孩子,却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青少年成长,遭受适当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家长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孩子。寓教于乐,是一种愉快教育。用“乐学”取代“苦学”,它主张的是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使孩子能够生动、自主的学习,可以快乐、活泼的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认识和探索世界,家长可以让孩子观赏花草、听音乐、逛公园、学做家务,以此开启孩子的心智;让孩子看电视大奖赛,戏曲或智力比赛,阅读报刊及课外书籍进行郊游或旅游,参加集体活动,参加表演或演唱、演讲,以此培养孩子观察欣赏、鉴别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进行集邮、摄影、下棋、收藏、插花、剪报、饲养小动物等,用来磨练孩子的耐心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指导孩子吟诗、作画、木刻、石雕、泥塑、演奏乐器、练武术、踢足球、打篮球、搞小发明等,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应急能力和创造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家长的教育观念应有一个巨大的更新,要认识到家长的地位和作用不再是作为教育者的权威,而是作为青少年成长中最好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青少年的朋友。企图替他们包办一切或暴力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家长要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培养教育青少年首先就得了解青少年。很多家长认为他们与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对他们是很了解的,但这个了解不是表面、直观的看法,而是要全面地了解青少年在各个年龄阶段、各个方面的特点,帮助其发掘优点克服缺点。这就要求父母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契机,把握好时机对青少年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父母都望子成龙,但切记,不能拔苗助长!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谈,耐心地倾听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自我需求,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及空间,学会鼓励、信任和赏识孩子,赞赏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所取得的点滴的进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在兴趣中发展孩子个性,因材施教。家长要循循善诱,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开拓能力。[3]

第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为青少年树立榜样。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好青少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不仅是青少年的首老师,也是终身教师,他们平常的言行举止及做人态度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家长的素质是教育好青少年的重要条件,也是成为家庭心理辅导的重要条件。父母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孩子好行为的引导者,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当好孩子第一个老师。家长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稳定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等。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为青少年提供示范,可帮助青少年冷静分析并解决问题,使青少年在温馨安宁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家长自身的素质还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可教育青少年怎样更好地做人,更好地生活。只有家长自身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赢得青少年子女的信赖和尊敬,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品德高尚、健全人格的人。

第四,做好家庭生活教育,家长就要营造健康的、和睦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是无声的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包括家庭的陈设布置,环境美化等。家庭是每天饮食起居的场所,应布置得舒适宜人,清洁卫生。如果家庭总是邋邋遢遢、吞云吐雾和麻将声不断的,对青少年成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可想而知。精神上的要求家庭成员间要自尊、自爱、互敬互爱使青少年感到轻松、和尚、温暖的家庭氛围,并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接人待物,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和开朗的优良品质。如果父母间常吵架、父母的偏爱和漠视、婆媳关系不和等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蒙上一团阴影的。家长一定要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切记“身教重于言教”,检点自己的行为,戒掉自己的不良嗜好和生活习惯,“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树立平等、民主、宽容、共生的现代意识。

第五,在家庭生活教育中,家长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这就是理解、尊重、真诚的爱和严格的要求。理解要求家长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青少年着想,把自己所经历过的情感体验和青少年的感受相比较,善于感受青少年的内心情绪。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有主动去接近他,愿意去感受他,才能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减少代沟。尊重意味着家长要接纳青少年的优缺点,彼此平等和信任。青少年的某些见解、行为未免还是半幼稚、半成熟的,甚至是无理的和自以为是,家长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改正缺点。如果家长对青少年的缺点产生不满、厌恶和置之不理就会扼杀了青少年的闪光点、潜力。一个健康的家庭需要爱来营造,爱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最有效的教育。青少年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爱”,但这爱不是偏爱、溺爱,而是家长对青少年自然流露出来的真诚的爱。家长要懂得起飞爱心,用爱感染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要让爱心日渐萎缩,虚荣心日渐膨胀。严格要求并不是说对青少年的要求很高,应有一个度,是青少年经过努力后可以实现的。不合理的武断的要求会给青少年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当青少年常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就会令家长失望并因此而带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而对青少年没有要求就会易使他们形成懒散、依赖的作风,不利于其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和性意识的觉醒,使得青少年的心理表现得更为敏感,更为复杂和强烈,情绪状态不佳。此时的青少年需要家长以理解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安然度过人生的暴风时期进入成人阶段。

   第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综合引导。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学校是孩子的发展沃土。为了共同的目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孩子成才的最终目的。为此,学校和老师要关心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延伸的轨道上来,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 [4]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定,人格完善的最重要的时期,每一个家长都有责任重视青少年良好素质的培养,造就健全人格,这对青少年以后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之良《德育新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44

[2].梁梦云 汪胡熏《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浙江大学出版社949

[3].王小龙主编,邓世英著 《请你注意我》----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4].申荷永、高岚著 《心理教育》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6月第2

作者简介:

王静 1979.10,女,大专学历,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52********11012028841101202884@qq.com

焦作市丰收路4818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