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科学家

发布时间:

1.1小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珠、斜坡板、绒布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讨论: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介绍科学家的工作。(二)师生实验:做滚小球的实验,带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三)小组交流:拓展一: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四)视频实验:拓展二:三个生活小实验视频:吹乒乓球、电线圈、干冰。(五)教师讲述: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这与组成大树的细胞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带来了大树的不断成长)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六)教师讲述:还有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等等。(七)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闪电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中)通常是暴风云(积雨云)产生,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正电荷和负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正电荷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负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
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米(最短的为100,但最长可达数千米。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
珍妮·古道尔
·古道尔(英国),在世界上拥有极高的声誉的动物学家,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教育和保护。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她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的环境。
关于着名动物生态学家珍·古道尔(JaneGoodall)的经历,说来非常动人。古道尔193443日出生于伦敦。她从小痴心于动物,爱读杜立特写的动物故事书。她知道非洲的哺乳类动物最丰富,很想到那里去。她没有钱,就去当女招待和

女秘书,攒足了旅费钱就启程到了非洲的肯尼亚。
古道尔一到肯尼亚,就去找着名的猿人类考古学家路易斯·里基LouisLeakey向他要求给她个和动物打交道的工作。里基在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考察旅行中,不经心地考验了她对野生动物的知识后,同意请她当他的助理秘书。后来又看到她要和动物为伍的立志很坚,就派她到坦桑尼亚去观察野生黑猩猩群。这是因为里基认为黑猩猩在动物中与人的亲缘最相近似,它的基因组有98%与人类的相同,通过过黑猩猩生态习性的观察,可以为人类的远祖情况提供线索。这是1960年的事,古道尔芳龄26
里基为什么同意一个年轻的姑娘去观察黑猩猩的群体呢?除了古道尔的恳切要求外,他认为以考察灵长类动物的群体生活习性而论,女性的考察员对那些雄猩猩的威胁可能远低于男性的考察员,从而使考察工作更为可行。结果表明,里基的理论是正确的。
当地的土着人告诉她有人曾在爬一棵油棕树时被一只雄猩猩从树顶趋下来撕破了脸庞挖去了一只眼睛的可怕经历。但是她不被这则故事所吓倒。她一天又一天轻手轻脚地逼近黑猩猩群,她仿效黑猩猩的动作和呼叫声,使她能够和它们作一定程度的沟通,仿佛自己也是一只母猩猩。她惊人的耐心终于获得了黑猩猩群的信赖,为它们所接受,融入了它们的群体之中。
她在坦桑尼亚建立了"刚比河研究中心"在对黑猩猩群所进行的长达30年持久不懈的观察研究工作中,她还陆陆续续地发现在这个刚比群体中的个体间形形色色的交互关系和生态习性。她观察到了在母子间和兄弟姐妹间的情爱情景,观察到了它们在雨中跳舞的欢乐情景,观察到了在性爱活动中雄猩猩轮流和母猩猩做爱并不争斗的情景;可是也观察到了上下间的制服和敌手间的仇恨情景,观察到了一只四岁的母猩猩虐杀了几乎全部新生猩猩的疯狂情景,任何有使结果产生偏倚的行为,都必须尽量避免。在生态学的观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避免对被观察动物产生影响的行为。因此古道尔认为她把香蕉给黑猩猩吃这桩事犯了大错,为此而后悔不已。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奖)
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2000年度获得,20064当选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着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1.2小小工程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
更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3.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创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讨论: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样吗?介绍工程师的工作。(二)教师展示:工程师的杰作。
(三)小组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有什么特点?荷花,石头等是不是工程师的杰作?(四)比较一下,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什么不同?和科学家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学和科学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
(五)学生实验:学做工程师:小组合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六)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铅笔加长器,并比一比各小组的加长器有什么不一样的。

(七)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巨石阵
巨石阵由巨大的石头组成。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和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日落的方向。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的古道和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为观测而建造的,可以算是最早的雏形了。
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约翰·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更有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竖起的石柱上。最近公布的消息称巨石阵下方存在15处未知的纪念碑体。科学家之所以给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传感器探测到巨石阵下方存在物体,存在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比如宗教仪式,古人将太阳的升起、落下与某种仪式结合起来,以供当时的人们朝圣
几千年来,人们无不感叹巨石阵的壮观,其代表了人类一个地区性文明,其建造的目的仍然是一个迷,最新探测到15处未知的遗址使得巨石阵更加神秘莫测,考古学家认为这些证据表明巨石阵围成的区域是一个异教徒仪式区,这是4000多年前人们进行活动的场地。早在1620年,科学家就在巨石阵附近挖掘到一些牛头骨,还有一些煤燃烧后留下的痕迹,碳测定年代表明,巨石阵建造于公元前2600年,这暗示巨石阵可能是一个与逝者有关的宗教活动场所。
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伯明翰大学的考古学家,研究小组对巨石阵周围地区进行大规模

排查,对将近6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探测,考古学家试图找到巨石阵地下是否存在一些重要的线索。2009年,地球物理学家使用磁探仪扫描巨石阵周围区域,探测到未知的结构。虽然巨石阵是一处重要的风景名胜,但却记录着4000多年前人类的活动情况。2003年,伦敦大学研究人员迈克·帕克皮尔森也发现了一些动物骨骼和工具,这些证据都暗示巨石阵是一处集宗教活动、权力、死亡于一体的圣地
那么巨石阵是如何建造的呢?目前没有人知道当时的人们凭借何种手段建造了巨石阵,不过科学家也得出了几种可能的方法,或多或少地解释了如何移动如此重的石头,但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科学家发现巨石阵与太阳的关系最大,从某个方向看,正好是夏至日出日落的位置,换一个方向就是冬至日出日落的位置,说明古人通过巨石阵来证明他们对太阳的运动观察已久。

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区别
Engineer)和科学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Generalprinciples,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学和科学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
1.3上好科学课(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三、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水槽,染色用的染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活动:参观实验室,认识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
(二)师生交流:实验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一样的?猜想一下,为什么不一样呢?(三)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水槽里水的多少呢?有哪些方法?(四)师生交流: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呢?(五)实验分组(六)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小组实验:比较两种水槽里水的多少。
1.回顾实验室规则,提出总体实验要求2.讲解实验,演示实验,提出具体实验要求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二)学生小结:在实验室里应该怎样做?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在刚刚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相互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子上搞得到处是水?实验之后有没有收拾好器材?(三)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小学科学实验室规则
?1.实验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仪器和材料。学生按要求入座后,不准随意走动或乱动桌上的一切实验器材和材料。教师要向学生宣布课堂纪律,讲清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示范操作程序。

?2.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按教师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注意安全,一切实验材料不能入口。在实验中若发生意外事故立即报告教师处理。?4.爱护仪器和实验材料,节约用水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材料未经教师许可不能带出实验室。
?5.实验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清点好实验仪器,归还原位,妥善处理废物并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6.实验课完成后,教师应做好实验登记工作。
实验教师职责
?1.热爱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执行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参与实验教学,负责实验室管理。服务教学,尽职尽责,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协助教师辅导学生的分组实验和课外活动。
?3.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构造、原理、用途及使用、保养、维修方法。做好仪器开箱、验收、入账工作,填好仪器柜卡,做到账、卡、物相符。做好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登记工作。
?4.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实验教师开出的实验通知单,应提前做好实验教学器材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对每次实验的登记。做好对废液的收集处理及易损实验材料的补充工作。
?5.做好实验室、仪器室保洁和安全工作,做好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事故防范和处理工作。做好防盗、防潮、防尘工作。
?6.学期结束时写好实验工作总结,作好各项统计,作好本学科的仪器清理工作,提出下学期实验工作计划和所缺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申请计划。


2.1认识感官(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相互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各种声音的片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官,相互指一指,这些器官在哪儿?(二)教师提问:这些器官能帮我们感知哪些信息呢?
(三)学生活动:找不同、课本找动物两个活动,认识眼睛帮我们感知颜色、花纹、形状等。(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活动:用耳朵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耳朵帮我们感知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学生讨论:鼻子和舌头,以及能帮我们感知什么信息呢?
(四)学生活动:皮肤呢?摸一摸桌子、椅子和地板,能感受到粗糙与光滑,摸摸金属制品和木制品,感受到冷与热。
(五)教师讲解:有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如狗的嗅觉,鹰的视觉和猫的触觉。(六)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感官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等。是一切感官的。眼睛是,耳朵是,鼻子是,舌头是,身体各个部位是。人体的五大感官为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除了熟知的五大感官外,还有另外的感觉系统在发挥着作用,比如保持身体的平衡,饥饿的感觉等,有约20多种感觉系统。
狗的嗅觉?
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嗅觉细胞只有500万个,覆盖着鼻腔上部黏膜的一小部分,面积仅有5平方厘米左右;而的嗅觉细胞大约为1250020000万个,有的品种数量还要多,例如一种牧羊狗的嗅觉细胞竟达22000万个嗅觉细胞,这些嗅觉细胞在鼻腔上占的面积达150平方厘米左右。
狼狗的嗅觉灵敏度比人高出40倍以上,而且其鼻孔长而大,适合于分析空气中的微细气味,有的嗅觉极为灵敏的品种,其嗅觉甚至比人灵敏100万倍以上。
鹰的视觉
老鹰的眼睛视野十分开阔,它既是又是近视眼,观察物体的敏锐程度在鸟类中名列前茅。老鹰的眼部有两个中央凹面,的密度大约是人眼的六七倍,所以鹰的视力比人灵敏得

多。老鹰在2000多米的高空俯视地面时,能从许许多多移动的景物中发现小动物,并能不断调节视距和焦点,以看清更多的细节,帮助它准确无误地捕获猎物。
猫的触觉
猫咪、是一种感觉灵敏的动物,它们对外界变化,会快速作出反应。下面我们看一下猫咪的触觉,即猫咪通过被毛及皮肤感知触压的轻重、冷热和疼痛。
鼻端和脚垫的触觉:无毛的鼻端和脚垫特别敏感。猫常用它的鼻端去感触物体的温度和小块食物,并借助舌的帮助,来分辨食物的味道和气味,以便能免选择自己口味的食物。脚垫常用来感触不熟悉物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和距离。人们时常可以看到猫抻出一只脚,轻轻地拍打物体,然后把它紧紧地触压,最后用它的鼻子帖紧物体进行嗅闻检查。脚垫还能感知颤动,甚至能通过脚垫像耳朵一样听声音,正因为这样,猫特别害怕对它脚垫的颤动。?
胡须和被毛的感觉:胡须是猫的触觉器官中最敏感的器官,长在上唇上端的胡须,稍微撞物体即有反应。在黑暗中,胡须具有雷达的作用,能很快感觉到眼睛看见的东西,并能马上采取行动,避开或追捕所感触到的物体。许多科学家认为,猫的胡须是通过空气中轻微压力的变化来感知别的物体,将胡须剪掉,将妨碍猫的捕猎本领,尤其是在黑暗的夜里。猫的睫毛也有类似的作用。猫前肢腕关节背部的毛,触觉也特别敏感,这是食肉动物特点,因为它的前肢用来抓捕猎物。猫是属于天生好洁的动物,经常将身上的被毛整理得很干净,整理好的被毛,可以作为敏锐的触觉器。?
与疼痛感相比,猫咪的温热感更加灵敏。猫的皮肤上含有温冷感受器,以便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寒,寻找最温暖地点睡觉或天冷时卷曲身体。但是,猫的身体对疼痛感觉相对差些,温度超过52时,它才感觉疼痛,因此它们能蹲在人感觉很热的炉子上,甚至常常烧坏了被毛才有感觉。




2.2感官总动员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2.在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蜡烛、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回忆我们认识世界的器官(感官)及作用:眼睛:视觉,看颜色,形状等;耳朵:听觉,听音调,音色等;鼻子:嗅觉,闻香味,臭味等;舌头:味觉,尝酸的,甜的等;皮肤:触觉,感觉冷,热的等。
(二)学生活动: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点燃前后,触觉、视觉、嗅觉)
(三)学生活动:讨论爸爸妈妈是如何选西瓜的?(视觉:看看纹路是否清晰听觉:听听声音是否清脆触觉:掂掂轻重是否合适闻一闻,尝一尝)

相关视频(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怎么挑选好西瓜
炎炎夏日如何挑选到称心如意又红又甜的成熟西瓜呢?本文将系统详尽的教你如何挑选一个好西瓜,只要你按照下面的方法一定可以的:
?1、看瓜皮: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黑皮瓜类,要皮色乌黑,带有光泽。一般西瓜直条斑纹间隔要宽,横斑纹要密,表示西瓜生长状况良好,成熟度足够。??????
?2、看瓜藤: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就很甜。瓜藤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贴近瓜皮,近蒂部粗壮青绿,是成熟的标志。瓜藤主蔓称母蔓、分枝后称子蔓,再分枝称孙蔓,母蔓所结的瓜藤呈弯曲状,子蔓或孙蔓较直,因母蔓的养分供应最足,所以最香甜最好吃。
3、看瓜脐: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瓜脐窄小紧缩,代表施肥管理与果实发育良好,甜度与口感较佳。要挑瓜脐较平的,瓜脐凹陷可能是冷天着果,瓜皮厚硬,能食用的瓜肉少,越凹陷肉越少,西瓜果形越大,瓜脐凹陷越明显。可用手指压脐部附近,若有弹性代表成熟,若压起来较硬,表示尚

未熟或瓜皮过厚,瓜肉较少。
4、摸瓜皮:用手指摸瓜皮,感觉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触碰西瓜表皮的绿色斑纹,垂直摸起来有凹陷感,表示全熟,若瓜蒂翠绿可马上享用,但若瓜蒂干枯或已无瓜蒂,表示过熟。
5、听声音:熟度刚好的声音类似拍打大肚腩,声音较低,若声音如拍头,表示不够熟。一手托住瓜尾,另一手水平轻拍西瓜腰部,若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发出“咚、咚”的清脆声,托瓜的手感觉有些颤动,是熟瓜。发出“突、突”声的是成熟度比较高的。发出“噗、噗”声,是过熟的瓜。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6、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轻。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看看头尾两头大小要一致,质量好的椭圆瓜种,应该要两头大小差不多,若呈现头小尾大的柚子形,代表质量较差;圆形瓜种的瓜形则要接近圆形,若像木瓜一般表皮有凹凸状,则质量、味道也较差!

2.3借助工具观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2.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等观察事物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放大镜、听诊器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我们知道鹰的视觉,狗的嗅觉和猫的触觉是人类无法赶得上的,但人类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扩大我们的感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我们扩大感官呢?(二)教师介绍:放大镜,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三)学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大拇指,看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形状的?(弓形纹、箕形纹或斗形纹)
(四)学生活动:用耳朵和听诊器分别听一听同学的心跳。(通常放在胸前靠右下方人体心脏部位。
(五)教师介绍: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六)延伸视觉: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显微镜、后视镜(七)延伸触觉:盲杖(八)延伸听觉:助听器(九)(六)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放大镜
?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
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的标
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和: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波长的1/2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它有着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对物体的放大及分辨本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使物体成像。1938Ruska发明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至今,除了本身的性能不断的提高外,还发展了其他多种类型的电镜。如、、超高压电镜等。结合各种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可对样品进行多方面的结构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显微镜被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图像。常用于生物、医药及微小粒子的观测。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科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