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训练2

发布时间:2019-03-08 07:43:42

自读训练2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张元干的《贺新郎》,回答后面问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1)选出对这首词中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故宫离黍 离黍:用《诗经》中《黍离》篇意,悲汴京故宫荒废。

B底事昆仑倾砥柱 底事:何事。 砥柱:山名,此处喻国家支柱。

C九地黄流乱注 九地:九州之地。 黄流:黄河水流,借喻金兵到处肆虐。

D耿斜河,疏星淡月 耿:耿直。 斜河:斜转的银河,表示夜深。

答案D(耿:明亮)

2)选出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魂牵梦绕着神州的巨变——故都的沦陷,村庄的残破,生民的涂炭

B他质问和探寻这场悲剧的根源:是谁造成砥柱倾折,使敌人横行,民众蒙难?反思中词人沉入了深深的自责。

C张元干作此词是为胡铨壮行,对他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表示支持和鼓励。

D这是一首抒写个人离愁的送别词,张元干难忘触目惊心的苦难现实,因此写得慷慨悲凉。

答案:D(理性的反思中含有直指皇帝的批判精神。)

(3)“雁不到,书成谁与?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出?痛别之情,古今所罕。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诉衷情虞美人扬州慢一样,都是词牌名。词牌不同,它们的平仄和押韵的规定就不同。

B.这首词当是陆游晚年的作品。当年如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早岁,是作者回忆自己往日的军旅生涯。

C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作者只能从梦中回到关塞、河防,但他在梦中只看见变了颜色的旧貂裘积满灰尘,心情惆怅。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中的天山,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沧洲则指的是闲居之地。

答案:D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他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字显示出自信的神情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B关河梦断句与上一句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这种情感一直到词末,且越来越深。

C胡未灭三个短句声调短促,步步紧逼,说尽平生不得志。其中,三字互相承接比照,流露出沉痛的感情。

D.整首词情调体现出开阔深沉的特色,它比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这些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为动人。  

答案:D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10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题目既为“壮词”,壮在何处?请认真品读词句,简单评析。

参考答案: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④了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⑤可怜白发生!

2.“沙场秋点兵” 一个“秋”字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作者想像当时战斗的场景,请展开想像,对这一场景做出具体描绘。

参考答案:骑着剽悍性烈的骏马,手持威力极大的弓箭,将军带领士兵凭着高明的马术、高超的箭术,在战场上与敌人纵横驰骋,拼搏厮杀。耳畔只听得马蹄声声,嘶鸣声声,弓箭飞射的嗖嗖声,敌人中箭后的惨叫声,眼前只见得马蹄过处,敌人落下马来,弓箭飞过,鲜血染红了盔甲。

4.“可怜白发生!” 犹如一盆凉水迎头泼下,原来并不是现实中的人生,而只是作者梦中的想像。在梦中,诗人 ,在现实里,却只能满腔 。就算壮志雄心仍在,奈何满头白发丛生,想要有所作为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参考答案:满怀抗敌复国的雄心壮志 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

5.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词以虚写为主,实写为辅,正反相衬,让读者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3题。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1.“不见南师久”,暗含作者什么感情?“漫说北群空”旨在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对朝廷不思北伐的不满 强调宋朝有人才

2.试分析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几句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参考答案:这几句由连珠式的短促排句领头,是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安插在上下两片相接处,如高山突兀,如利剑出鞘,因而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火一般的感情,突出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3结句“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最后两句总结全词,痛快淋漓地倾泻了豪情,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金人的气数何须一问,宋朝的国运如烈日当空,方兴未艾。

(五)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517题。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钧。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矾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揖誓中流。

1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同是吹角,姜夔则在《扬州慢》中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都在空城。张词是为胜利而吹角,姜词则是描绘了一幅 扬州的图画。

参考答案:渐黄昏清角吹寒;破败荒凉、饱尝战乱之苦的

2.下片多用典。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中的当指三国时的周瑜, 则指东晋的___________击揖誓中流是化用东晋___________的故事。

参考答案:谢玄;祖逖击挥中流、誓复中原

3.本词意境阔大,语言极富特色,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其语言特色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词当属快词,笔墨酣畅,音节振拔,读时有铿锵有力之感,但喜中寓愁,壮中带悲,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全词用典较多,但贴切自然,大大丰富了词的内涵。

二、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解析: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 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 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 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接着在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 ”“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

参考答案: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事已在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释]陈亮曾在宋孝宗与金约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结果。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论恢复方略,受到朝廷攻击,斥为狂怪。他在长期的乡居生活中,报国之志未衰,曾在自己的家里葺治小圃,有柏屋三间,名之曰抱膝,这是用诸葛亮的典故,可以看出他的志趣所向。

1.词中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字和小楼愁倚画阑东字,好在哪里,

请结合词句进行简析。

答:

解析:“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着,冷烟浓密,残霞消失,暮色苍白。“啼”字、“冷”字表明出词人对秋暮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作者用字来形容,表明词人对秋暮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

情色彩,写出了环境的凄冷。字表明作者是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的,为的是迎候月

上,排遣愁绪。

2.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运用了什么典故?

其寓意是什么?

答:

解析抓住下片“往事已成空”中的“往事”分析。“往事”显然指的是当年上《中兴五论》,上孝宗皇帝的三书,全都如石沉大海,而自己忠愤未泯。“梦魂飞不到,楚王宫。”这里是以楚国逐臣屈原自比。屈原当年款款陈情,楚王只当耳边风,今天的“楚王”是谁呢?就是皇帝赵(孝宗),他比起楚怀王、顷襄王,好不了多少,但词人仍常想见到他,再进忠言,可惜梦魂难越“九重”,飞不到他的身边。怎么办呢?“翠绡和泪暗偷封”。这句用的是唐朝一个典故。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这里词人以灼灼自比,想用青翠色的丝巾裹着泪寄给皇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却差谁寄去呢?“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江南的辽阔大地,找不到寄书的鸿雁所在。总之,下片写情,托为逐臣,托为情女,曲折而形象地抒发自己的忠愤

参考答案:词的下阕作者写情,借用典故,曲折而形象地抒发自己的忠愤之情,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这里是以楚国逐臣屈原自比。屈原当年款款陈情,楚王只当耳边风,今天的楚王是谁呢?就是皇帝赵(孝宗),他比起楚怀王、顷襄王来,好不了多少,但词人仍常想见到他,再进忠言,可惜梦魂难越九重,飞不到他的身边。

三、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借助北岛的两句诗,反映一种可悲的社会现实:卑鄙小人四处横行,高尚之人抑郁而终。

1)要求变换语序后反映出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那只能是:卑鄙之人冠以“高尚”的假面具,欺世盗名,大行其道,潇洒自由;高手之人即使死去也难以洗清冤屈,依然蒙羞含垢。

2)则要求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这可以理解为高尚之人名副其实,在社会上处处受人敬仰,生活宽松自如;卑鄙之人无处藏身,人人喊打,只有“躲进”地下,与世隔绝。弄清以上含义,语序调整自然没有什么困难。

参考答案:1)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2、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朝的天空装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高峰。

解析:画横线处为过渡性的句子,说明所写语句要承前启后。横线前的一段是说“唐诗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一句即为中心句。横线后的一段是说“盛唐时期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高峰”。根据前后段的段意再去斟酌过渡句。

参考答案:如果承认唐朝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或: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那么,盛唐诗歌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自读训练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