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30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发布时间:2018-10-03 10:45:10

《荀子30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他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最后一位大师是先秦思想的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他也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位世界级的哲学家 有人说他是儒门异端有人说他是法家有人说他是黄老思想家有人说他是经师有人说他是专制主义理论的祖师 他的学生后世显名者不多但是,其中两位,帮助秦始皇席卷天下,统一中国他也因此被猛烈抨击了2000多年 他被作为孟子的反面他提倡性恶论这成了他最显著的“标签” 他的书被称为“学人之书”他被称为辞赋之祖 他三为稷下学宫祭酒两为兰陵令(稷下学宫祭酒相当于现在国家社科院院长) 他,就是荀子简单的标签化、片面化的看待荀子,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误解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看待人和事才能让我们尽力的恢复事物本来的面貌而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正是我们要向荀子学习的 荀子是谁?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文化的最后一位大师。后人对荀子争议颇大,有的说他是孔门嫡传,有的说他是儒门异端;有的说他是法家,是黄老思想家,有的说他是经师,是专制主义理论的祖师……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他主张礼法兼治,平政爱民,举贤纳士,仁人之兵。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发展经济的《富国》说,成为他之后2000多年来封建社会治国理财的金科玉律。他最著名的两位学生就是李斯和韩非子。荀子其人,质朴明敏,耿介自信,为正理平治致其思,为济世拯民劳其神;荀子之学,根本六经,枝叶诸子,为迂阔故常求其切,为天下纷纷理其乱。对于《荀子》这样一本经典,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阅读?梁启超曾经这样说过,“读《孟子》之益处在发扬志气,读《荀子》之益处在锻炼心能,二者不可偏废。”牟宗三也说过类似的话,意谓“悟道尊孟轲,为学法荀卿。” 今天,我们该向荀子学什么?我们总是被教导说要热爱学习,好好学习,我们也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好像没有认真的学习过“应该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学习成了我们的一个盲点,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为学法荀卿。读书、上课、乃至我们现在最火热的在线学习、知识付费,都是学习的不同方法而已。那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学习之道应该是怎么样的。知识付费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的知识、技能恐慌的直接表现,但是如果知识只是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其实这之上就是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知识只是其中的最不重要的一环。说回来,荀子的成就就是他的学习之道最好的体现。荀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到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百家争鸣的末期,历史需要一位能够汲取各家精华为我所用,而又能建构起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的人出现,而荀子承担了这个使命,所以,他也就成为了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师和集大成者。荀子的学习之道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克服片面性,以全面、整体的视域认识、评价和破解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可能描述森林的原貌的,《解蔽》中说:“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解蔽》)。与之相应地,荀子在《非十二子》等篇中认真总结、分析了此前各家学说各自的片面性,并自觉地吸收、融汇各家之长,力图达到对人、社会和世界的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建立起更合理且更有现实效应的理论体系。2、问题意识。问题是引发兴趣和学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学习只能是盲目的和随意的,效率也会非常低。任何的学说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对学说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读书无异于盲人摸象。带着问题去读书,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思维的高度和广度,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框架,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本意,同时自己的收获也会更大。那《荀子》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阅读《荀子》,需要将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时代的共同课题的把握相结合,这一点涉及到对《荀子》一书的问题意识的了解。元代刘埙在《隐居通议》中说“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所谓问题意识,即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眼目”。那么,荀书的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说起《荀子》,人们最容易想到其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的差异,或谓一者重礼,一者重仁等,这种想法当然合乎情理也有理论意义。不过,孟荀皆面对着天下大乱、重建秩序的共同课题,因此,如何将具体论点之“异”与时代课题之“同”结合起来,便更容易读出荀子思想的用心与特色。事实上,孟荀之异虽然表现在各种具体的观点上,但其问题意识却是从如何化解秩序重整的时代课题中引申出来的。换言之,对同一课题的疏解,孟荀之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方法之异。如此看来,性善、性恶,言仁、言礼等,并不是孟荀的问题意识,孟荀的问题意识乃是治道的实现问题。3、精诚专一、坚持不懈、学以致用才是真学习。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 “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4、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在批判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被批判对象的片面性、解决问题的边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的问题。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一把锤子敲掉所有的钉子,目的是通过批判进行吸收、综合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也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什么要成为集大成者?工业社会的思维说到底,其实人的工具化属性更为重要,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作为工具的价值。但是现代社会,工业社会的学术分科越来越精细化,甚至一个大的学科下面有几十个乃至几百个细分的学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本身可能无可厚非,但是近代以来,为什么基本在没有出现过通才型的人物?因为我们顺着细分的学科一路走来,再没有了整体性的思考,缺少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这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完全超出我们想象的发展速度,跨学科、跨界,在不同学科之间找到连接点,却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新形态之一,这种跨界思维、创新思维其实就是最为明确的问题导向,这些技术的结合和融合为我们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才是关键。我们现在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其实,复合型人才也就是集大成者,能够快速吸收各家、各行的所长,切实有效的定义问题、利用可以综合利用的各种手段解决问题,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为稀缺的人才,这也就是上文梁启超所说的荀子的特长“心能”。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跨界、需要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快速学习、快速解决问题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集大成者”,《荀子》一书能让我们找到这种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 《荀子》怎么讲?《荀子》一书共32篇,综观全书,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凡自然、社会、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皆有涉猎,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 《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本次《荀子》的课程共30讲,将对全书基本进行每篇的精讲,并联系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强调学以致用,而不是简单的学几句古文,目的在于用经典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读懂《荀子》:锲而不舍、积善成德、学会学习、学会成为一个集大成者。 共分为八章:第一章 人定胜天——荀子这样说命运

1.1 出身不由己,后天亦可改

1.2 怨天尤人,乃无知者所为

1.3 君子贫穷要志广

1.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5 不行不至,不为不成

第二章 化性起伪——荀子这样说人性2.1 人性本恶,人为可善

2.2 弃恶扬善,改造本性

2.3 情欲难逃,可以束缚

2.4 积善成德,勿以善小而不为

2.5 人情不美,不可不防

2.6 切勿凭己好恶行事

2.7 君子小人细节中

2.8 君子之交淡如水

2.9 与人为善,以和为贵

第三章 端然正己——荀子这样说品格3.1 端正自己,不为利所诱

3.2 身正心平,流言自破

3.3 温和敦厚,做人之本

3.4 君子善于诚

3.5 贤而能容,有容乃大

3.6 君子耻于不信

3.7 君子慎独,贵在自律

3.8 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

第四章 无礼不生——荀子这样说礼仪

4.1 谦逊有礼,强于戈矛之利

4.2 富而不骄,灾祸可免

4.3 人子当敬爱父母

4.4 良言入耳三冬暖

4.5 贵有师法,身正为范

4.6 和睦协调,团结才能强大

4.7 夫妻循礼,百年好合

4.8 独断专行得不到人尊敬

4.9 谨慎言行,以免招祸

第五章 学而不已——荀子这样说治学

5.1活到老,学到老

5.2学海无涯,不可自满

5.3人贵有自知之明

5.4反省自己,知明无过

5.5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5.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7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5.8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5.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5.10信固然信,疑亦是信

5.11持之有据,论之成理

第六章 锲而不舍——荀子这样说恒论6.1 专心致志,不可朝三幕四

6.2 远离浮躁,万事可成

6.3 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6.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5 韬光养晦,坚韧不懈

6.6 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七章 物至而应——荀子这样说应变

7.1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

7.2 能屈能伸方为智者

7.3 避己之短,扬己之长

7.4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7.5 与世并行,接物随世

7.6 事有两面,权衡利弊

7.7 福事则和,祸事则静

7.8 祸患皆源于细微

7.9 把握时机,见机而作

第八章 好荣恶辱——荀子这样说荣辱

8.1 贪图安逸,自毁前程

8.2 先义而后利者荣耀

8.3 争名逐利引祸端

8.4 知足者长寿,忧惧者短命

8.5 当做君子,勿做小人

8.6 身外无一物,万事皆平常

主讲人窦洪涛:知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文化学者。齐鲁文化之星,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济南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孝心网总编辑。 志于儒释道学说互参。出版有《济南商界领袖访谈录》一套五十余万字,《茶人笔记》《国人笔记》《孝心笔记》,《孔子给大学生讲什么》等等。 开课时间:2018年1月22日—3月16日每周一至周五 晚 20:00-20:45

《荀子30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