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发布时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所作,是一首咏雪的送别诗,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咏雪景,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在送别诗中很具有代表性。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山水田园诗、边塞诗……)但他们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表情达意的技巧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是比较生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品读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边塞诗及作者所处时代背景资料、ppt、音频朗读、歌曲《送别》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二、资料助读 1、边塞诗

边塞诗是盛唐时代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主要描写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色,表现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韵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2、作者介绍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

1、师播放课文朗读,提醒学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检查预习情况 ⑴读准字音

白草折.zhé 散.入 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阑.干lán 冷难着.zhuó 风掣.红旗 chè ⑵你说我猜: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齐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感知文意。 3、解题——从题目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咏雪( 送别(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哪一句诗在文章中起到过渡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过渡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四、再读赏“奇”,体味诗歌画面美

边塞诗的内容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在他的笔下,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1、指名朗读诗歌第一层咏雪部分。

2请同学们把文中描绘奇丽雪景的相关语句圈划出来,以“我最喜欢文中的·······一句,因为······”的句式对诗句做一番赏析。 教师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

屏显(赏析的角度:①用词,抓关键字如动词形容词等;②修辞方法,分析其表
达作用;③运用联想和想象,想出其画面。 学生讨论,交流,赏析诗句。

教师示例:我最喜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一句,因为它的用词很精妙。“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把雪比作梨花,十分新奇,使读者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副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形象而生动。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两句运用互文的修辞,生动地说明了胡天奇寒令人难以忍受的特点, 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师小结:岑参笔下的边塞雪景图主要体现在气候奇寒、风景奇丽,而作者描述的语言富有奇趣,描写角度十分奇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板书(:咏雪——奇寒 奇丽 奇趣 五、三读研析,体会诗歌情感美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矣。”对于这“黯然销魂”的离别,诗人又是怎样描述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齐读第二层送别部分。思考: 1诗人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明确: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 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惜别

(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惆怅不舍地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板书(:送别—— 惆怅 依依不舍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人称道,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下面请大家试着展开你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化身为诗人,说说:当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着友人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也同样在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得到体现,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屏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在这奇冷的冰雪天气里送别友人,本应该是一件凄凉悲伤之事,然而作者却借助对边塞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将戍边将士之别衬托得雄浑悲壮。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这是为什么呢?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屏显背景资料。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他曾 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六、总结与归纳


1线索:这首诗以“雪”为线索,通过送别前的“八月飞雪”、饯别时的“纷纷暮雪”、送别时的“雪满天山”以及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四个场景,以情衬景,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风雪送客图。

2、主旨: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雪中送别友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回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板书(四)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板书(五)描边塞奇异风光 抒惜别惆怅之情 3、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 七、拓展延伸

1、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那么,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欣赏歌曲《送别》
八、课堂寄语

同学们,中考即将来临,毕业的骊歌也将唱响,“自古多情伤离别”,但人总是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们不如彼此祝福 ——当时间走过,现在的离别已成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现在这纯纯的甜~请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十、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诗。

2、课外阅读岑参的边塞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归京》

【教学反思】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全诗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节课,我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来鉴赏,让学生以后在学习中有抓手,有法可循。同时我也有意识地适当地拓宽学生阅读的层面,让学生搜寻古代同一题材的送别诗,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功能,学生们在这一节课上表现得还是不错的。 不足的是学生对于诗歌阅读的积累显得太少,对于常见的意象所代表的情感理解、意境的整体把握还需要多指导,而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这一点上我还做得不够好,今后我会结合教学实践来完善我的课堂教学。

23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