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因顶嘴被父亲活活打死:“爸爸,我起不来了”

发布时间:2019-12-22 22:24:19

2019-32-18

海南万宁。

一名男子急匆匆地抱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女童,冲进市人民医院。

女孩瘦弱的身体,从头到脚布满了瘀伤,呼吸微弱,小小的脑袋重重地垂下来,双眼紧闭。

尽管医生第一时间就展开了急救,女孩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据医院的急诊科副主任介绍,当时他们询问蒋某时,蒋某说他只是打了两巴掌,医生质疑说打了两巴掌不可能全身都发黑,后来他才说女儿是被他用皮带、扫把、衣架,打了差不多一小时:“我当了十几年的医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是很气愤的!”医生听完直接报了警。

事件发生后,警方迅速将犯罪嫌疑人——女孩的爸爸蒋某控制,今年29岁的蒋某是四川人,初中文化,二十多年前就跟着爸妈来到海南了,一家人靠打零工生活。

2012年,女儿小蕊还没出生时,蒋某就因为抢劫被判入狱5年,去年的10月才释放,在此期间,蒋某未领证的女友生下小蕊后就离开了家。平日里,小蕊都由蒋某的爸妈照顾,学校放假时,他们去工地也会把孩子带上。

蒋某在去年10月出狱后,性情变得暴躁,今年年初他去了外地打工,出事前两天刚回到家。据蒋某交代,当天下午他独自在家带6岁的小蕊,孩子调皮不听话,蒋某训斥她后还顶嘴,于是蒋某就拿衣架和皮带抽打女儿小蕊。

△说起自己打女儿的致死的过程,蒋某还在抖腿

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打完孩子的蒋某让躺在地上的女儿起身洗澡,女儿说了一句:

“爸爸,我起不来了。”

“你这么厉害,怎么起不来?”

“真的起不来,拉我一下吧!”

“你这么厉害还需要人拉吗?”

蒋某说他当时以为女儿在装,回完这句后就不再理她。等他意识到女儿身体异常再送到医院时,已经来不及了……

小蕊出事后,蒋某的父母成天拿着孙女的照片以泪洗面。家人称,小蕊虽然才6岁,但却很懂事,懂得爷爷奶奶养家和照顾她的辛苦。小蕊从小没有得到过父爱,虽然她知道爸爸犯了错,可也一直在期盼爸爸回家,没想到却等到了这样的结局……

有人说,冲动是魔鬼!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情绪引发的恶性事件了。

重庆有一对夫妻吵架,妻子想走,愤怒的老公阻挡在车前使劲的拍打车窗,没想到情绪失控的妻子,直接脚踩油门,只听“嘣”的沉闷一声后,丈夫被狠狠地摔了出去,后脑勺着地,当场死亡……事后妻子被带到警察局,神情恍惚,嘴里碎碎念: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就好了......

2018年10月28日,起因也只是一个情绪失控的女子,因为口角,抢夺方向盘,造成了轰动中国的重庆万江公交车坠江案,15人遇难。

2017年,扬州市6岁男童失踪案件,背后真相也只是,母亲在管束过程中因情绪失控将其杀害。

一个个血的事实告诉我们,情绪,真的是会杀人的。

关于情绪,很多父母都错了

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很多父母最常见的反应是:

1.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2. 当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3. 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 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 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6. 回力球效应:“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 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8. 归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杨澜曾说:“不要让孩子看到你控制不了情绪的愚蠢模样。”

有一次,杨澜和先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把孩子吓着了。情绪稍微稳定后,杨澜和先生都意识到刚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于是她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那样争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语言。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

杨澜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她不希望孩子以为她和先生是不相爱的。第二,她不希望孩子看到一个情绪失控,不好好说话,低情商的母亲,更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常常在孩子面前歇斯底里咆哮的父母,给了孩子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孩子将来可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会陷入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当中。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遗传”。

父母如何做人,孩子就如何做事。父母的低情商,孩子来买单!

爸妈究竟如何能当好情绪教练?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摩尔说:“家长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重要的一步,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曾经有一则外国爸爸开导生气的女儿的视频被很多父母点赞,这位爸爸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

孩子情绪学习经验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同时也是稳定孩子情绪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正确的对待犯错的孩子?我们可以:

(1)陈述事实。

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6岁女孩因顶嘴被父亲活活打死:“爸爸,我起不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