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浅1

发布时间:2020-03-27 00:50:57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浅释

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见高中语文第五册)一文,引用了梁代萧统《文选·序》中的一句话:“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以文学明确定义的产生,来说明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

可惜课本对此没有注解,原文对此说明简单,我们不揣冒昧试作初浅分析。

“事”即事件,指题材内容。“沉思”即深思,指作者深刻的艺术构思。“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引申为文词。“藻”指文词的藻饰,即文采。“翰藻”指表现于作品的词彩之美。这两句话互文见义,意思是:描写任何题材,必须有意义可循,而这意义的表现又必须是通过深沉的艺术构思,见出语言词藻之美。它的要点,正像朱光潜先生所说“虚构想象”,“讲求文采”。给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界限。这也就是他“以能文为本”的特征体现。

这个概念以很接近现代人们对文学的定义。试看最具权威性的两部辞书对文学的定义。《辞海》上说:“文学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对照来看,每个概念都有两个相近的要件:一是“语言”与“翰藻”,一是“形象”(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说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与“出于沉思”。只不过萧统更偏重词彩,显然有过于偏重形式的倾向。

尽管他确立的标准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关于文学的科学概念,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在当时是一个质的飞跃。他已注重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强调文质并重。

萧统《文选》的选文标准体现了他的主张:不录先秦诸子散文因为他们都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历史散文无想象、无虚构、秉笔直书,也不放入文学之列。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浅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