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语境下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和汉字改革运动的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5-10-24 07:46:12

想象的共同体语境下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和汉字改革运动的理论分析
作者:李听坤
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10

        【摘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步》,以及其宏大的宏观角度,通过多方历史比较和丰富的材料,详细证明了关于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表现以及成因。在其中,语言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因素,在整本书中都有贯穿。然而,安德森在叙述中并没有详细论及中国,对于中国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几次语言运动,也并未进行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对经典的重读和相关历史的思考,对几次运动进行试分析。

        【关键字】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 语言 中国 白话文运动 汉字改革运动

        近代中国在不断发展和前进中,无数思想和行动相互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同样也产生了对于中国自身命运不同的思考。这其中,白话文运动和汉字改革运动即是其中具有强烈代表色彩的一组。本文试图从想象的共同体语境下出发,对上述两个运动进行探讨和分析。

        “想象的共同体的分析目标是民族主义,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在本书的序中,安德森明确提到了:我最初的计划就是要强调民族主义在新世界的起源。也就是说,安德森在本文的主要研究,是面向民族主义之下的现代国家。

        白话文运动和汉字改革运动发生在晚清与民国的交界。是中国从传承的帝国文明走向现代国家的重要节点。虽然中国在很早以前已经出现了较为清晰的民族意识,但这种民族意识与现代民族主义与国家截然不同。原因有如下几点:一,从清朝走向民国,是中国从封建制度走向民主制度的重要方向。这种国家制度的根本性变化,也意味着中国从古代走向了近现代。这是之前朝代更迭无法做到的;二、在民国时期,中国真正出现了现代意识下的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概念。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大变迁》、《论民族竞争之大势》等文中所提出的中华民族的概念,以及之后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的概念,是历史朝代上从未出现的;第三,安德森的叙述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之上,并认为资本主义对于近代民族主义及民族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而民国之前的中国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运用该理论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

“想象的共同体”语境下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和汉字改革运动的理论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