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审计证据

发布时间:2023-03-23 17:06:48


第三章审计证据
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性质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与分类
(一)含义
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二)分类
1.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
电子形式的会计记录可能只能在特定时间获取,如果不存在备份文件,特定期间之后有可能无法再获取这些记录。
2.其他信息
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函证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存货存在性的证据;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
3.两种信息缺一不可


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缺一不可。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数量问题]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4]有关。
在可接受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审计证据的数量与重大错报风险同向变动。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实施的测试工作越多[即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才能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进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内[风险是火,证据是灭火的水。火越大,需要的水越多]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问题]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相关性和可靠性。只有相关且可靠的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1.相关性[专业逻辑]
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所考虑的相关认定之间存在逻辑联系
[相关性,俗称说服力。例如:仅凭应收账款账簿记录,很难令人相信该笔债券债务关

第三章--审计证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