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重塑自我英语作文

发布时间:2019-02-17 18:09:33

重塑自我英语作文

【篇一:重塑自我的游戏】

第四章 网络空间的角色扮演

《人间喜剧》中,萨士比亚写道

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

一个人一生扮演着许多角色。

(第二幕,第七场)

这一台词,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社会行动者。正如演员在舞台上有明确的角色,社会行动者也占据明确的地位;正如演员必须按照写好的剧本去演戏,行动者在社会中也必须遵守规范;正如演员必须听从导演的命令.社会中的行动者也必须听凭权贵或大人物的摆布;正如演员在台上必须对彼此的演出相应地做出反应.社会成员也必须互相调适各自的反应;正如演员必须与观众相应,社会行动者也有必要充当多种他人或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正如技能不同的演员赋予角色以独特的解释意义,具有不同自我概念和角色扮演技巧的人拥有其独特的互动方式。

按照角色理论,人们在互动过程中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塑造,与其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角色理论的早期代表帕克(robem park)认为,有关自我的观念,看来除了有赖于他们的职业,一般还有赖于其生活的社区和在社会群体中所力图扮演的角色,同时还有赖于社会给予各种角色的认定和地位。正是地位,即社区对个人的承认,给予个体以某一个人的特质,因为人是个体加地位。这种地位不一定是法律意义上的地位,而是社会意义上的。在他看来,人们扮演的各种角色,都与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相联系,或者按照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毫无疑问,网络族在网络空间的自我认同与自我重塑,也是通过角色扮演实现的。然而,与现实社区不同.在网络空间中,以身体不在场为核心,整个现实社会的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是不在场的。这为网络族提供了不以社会期望为基础,不以适应社会环境为行为模式进行角色扮演的可能。在网络空间,网络族而对的是一个以想像为基础的另类生存空间。这一空间作为网络族扮演角色的背景和舞台.使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种族、相貌等因素,可以被暂时隐匿。在网络空间,藉着创造一个id代号,网络族可

以随时更换自己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学历甚至性别,从而跨越地域的限制与远方的其他代早进行互动或信息交流。换言之,在网络交往中,人们的真实身份可以隐匿起来,出场的只是一种数字化的语言和表情,从而使人们在网络空间扮演的角色可以多种多样,而旦这些角色之间不会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样产生角色冲突。与此同时,人们在网络空间所扮演的角色,也能更真实地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人们在现实社区中可能被压制的真正自我。因此,在网络空间的角色扮演,体现出了一种与现实社区不同的表演特征,甚至有可能使角色扮演失去像现实社区角色扮演中那样的表演性。这种表演性的消除,使角色扮演具有了全新的涵义,以至社会学中的角色概念在网络社会学中的意义也需要重新定位。

第一节 虚拟空间与网络角色扮演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和扩展,并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互联网的崛起,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信息传递的新技术和新途径,而且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存与文化生活空间——网络空间(cyberspace)。互联网使我们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即时通讯,这样的通讯又使我们产生出一种日益增长的大社会概念严格自由的、迅速成长进化的计算机王国。这一随着互联网崛起而形成的全新电子空间,并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服务区,而是综合了许多社会特征的虚拟社会空间。今天,这一虚拟空间因为其明显的社会特征,而被人们广泛地称为虚拟社区或虚拟社会。不过,虚拟这个词在用以指称网络空间时,并没有虚幻、虚假的意思,之所以使用它,只是为了描述一种不直接面对面,而需要经过网络空间中介形成的人际关系。

一、网络族的虚拟角色扮演

生活在虚拟社会中的网络族,其生存状态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拟生存。这集中体现在网络族物理身体的不在场和网络身份经常性的切换与流变,以及网络生存与交往的匿名、想像、流动、游戏等方面。从技术角度来讲,网络身份只是一些数据符号,一些悬搁了血肉之躯的数字化存在。与此相应,网络族之间的交往,主要也是一种数字符号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在

这种交往中,作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交往基础的物理身体并不在场。

匿名是网络族生存的最主要的特征。所谓匿名,就是交往主体在登陆网络空间之后,通过化名,隐匿自己在真实世界中的全部或部分的真实身份,以及与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相关的一切信息,如姓名、年龄、职业、长招、身高和其他的一些个体属性。换言之,网络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隐姓埋名的社交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扮演与自己最相近或者最喜欢的角色,甚至扮演与现实中的自己南辕北辙的角色,所有的一切,全凭自己的选择。例如;泥巴的匿名性质,使网络族能有充分的空向来表达他们自身在现实中未曾被探索的部分。“‘泥巴的匿名特质让大家有机会表露自己不为人知或压抑的一面.甚至多重面貌,并玩弄自己的身份.尝试扮演不同的性格角色。泥巴,让流动性、多重的身份概念得以实现,并将它发挥到极致。也就是说,网络空间对网络族的角色扮演没有任何限制,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扮演自己所想要扮演的任何角色,而且能够同时扮演自己想要扮演的多个角色。下面这段引自泥巴玩家的文字,充分体现了网络角色扮演的这种特性:

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非常类似于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特征.借助想像,现实社会中的交往主体.能够在网络空间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能够自由份演自己及他人所希望和要求的角色。由于匿名的保护,网络空间的角色扮演,常常表现为一个在想象基础上展开的无拘无束的过程。这意味着,在身体不在场的虚拟角色扮演中,网络族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示内心的自我.也能够更加方便地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认同,从而真正实现自我的重塑和人性的释放。

在现实生活中,交往主体在扮演某一角色时,不仅要考虑到组织、权力和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还不能随意地变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关角色的种种规则是由社会规范所提供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例如:一位英语教师被社会期待着给学生讲授莎士比亚,为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在教师会议上汇报情况.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为图书

馆购置图书,等等。如果他不能很好地完成这种角色要求.其角色扮演就会面临危机,从而造成角色紧张甚至角色冲突.影响角色协调。而与现实社会不同.在网络空间中,由于身体不在场,由于匿名,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显得十分复杂的角色扮演,便变得简单了许多。正如马香所说:多亏可以随时改换的假名,人们可以玩面具游戏,玩不同身份的游戏了??人们可以不必亲自来到而又能到场,能看到而不会被看到,能假扮成另一个人,走入未知世界而又不冒任何危险。这意味着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角色扮演。第一次摆脱了现实利益和社会规则的约束.因而变得更加人性化。相比于现实社会中的角色扮演要受诸多因意的制约,网络空间中的角色扮演所受的惟一制约因素,只是网络族的想像力。网络族可以仅仅凭借想像,就在网络空间重新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甚至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在这多个角色之间.并不会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样产生角色冲突。这是因为网络族在网络空间的角色扮演,是一种在多界而生存世界中的角色扮演,或者说,是在不同的视窗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某个在泥巴游戏中扮演着一个男性赌徒的人,可以摇身一变而在聊天空中扮演一位温情脉脉的美眉。而这种在不同视窗中的不同角色扮演,这并不会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样产生角色紧张,每一个视窗中的角色完全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既不会受制于其他角色,也不会产生角色冲突,就如同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世界中并行不悖地生活一样。

二、虚拟角色扮演是一场人性重塑的游戏

由于人们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交往,是在身体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上网络技术又保证网络族在网络空间能以匿名的方式出现,因此网络族在网络交往中的角色扮演,以及角色的转变与重塑,有着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和弹性,所受到的约束和束缚比现实社会空间要小得多。借助于想象,网络族可以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扮演的角色,并且通过这种角色扮演重新塑造自我,以实现重塑另一个自我的愿望。而这一建基于想象的网络角色扮演过程,在本质上是自主和开放的。这种开放性首先体现在,网络族在网络空间能够不受现实社会中的角色规范约束,自由地选择角色和重塑自我认同,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享受网络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独特体验和快乐。没有了现实社会中的复杂规则和模式的限制.网络族的角色扮演会倍显自由、轻松和愉快。

网络族在网络空间的虚拟生存和交往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重塑自我认同的过程。而这种自我认同的重塑,是通过虚拟角色扮演实现的。因此也可以说,网络角色扮演是一场重塑自我认同的游戏。网络族的角色扮演,对于网络空间的自我认同和自我重塑,宠着至关

第二节 想象:网络角色扮演的关键

与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一样,网络生存也是通过网络族的角色扮演形塑的。当网络族在网络空间积极主动地进行角色扮演时,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自我重塑过程也就同时展开了。正如一位泥巴玩家所说:你扮演成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就是你扮演的那个角色。这意味着在网络角色扮演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一、想像及其在网络角色扮演中的作用

网络社区为网络族的角色扮演提供了舞台背景。但角色扮演除了需要网络空间这一舞台外,更需要参与者投入其想像,这种想像是网络角色扮演的精神动力。换言之,网络族重塑另一个自我认同、释放隐藏的自己的意愿,是网络角色扮演的关键因索。不过,作为网络角色扮演关键因素的想象,遵循的并不是一种理性原则,网络角色扮演不是依据理性规则展开的人生历程。也就是说,人们在网络空间扮演各种具体的角色时,并不是依据现实的群体或社区对该角色的行为期待,而是依据自己当时的精神状态。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完成角色定位及角色扮演的。因此,与现实社会中的角色扮演不同,网络角色扮演并不是按照社会赋予这个角色的规范进行的,而且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角色扮演过程中也并不遵循统一的、有模式的行为,而是表现为一个松散、流动、自由的表演过程。这种网络角色扮演所显现的多重、流动、不确定状态,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人们的一种日常生存状态,成为人们其实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在这种多重、流动、不确定的虚拟化生存中,想象占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这里的所谓想象,简单地说,就是在身体不在场和匿名的网络空间,网络族依据自己对角色的期望,展开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生存和行动的过程,即自我重塑的过程。

那么,作为网络角色扮演的核心因素的想象,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与作用呢?

第一,网络空间的想象是超理性的。在网络社区,由于身体不在场,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规则已经丧失其作用。在网络角色扮演过程中,影响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并不必然会发生作用,网络族的角色扮演行动也并不是建立在充分的理性考量基础之上的。网

【篇二:战胜自卑,重塑自我】

龙源期刊网 .cn

战胜自卑,重塑自我

作者:孙競斐

【摘 要】自卑心理是高职高专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文章结合心理个案分析,探讨了高职高专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卑心理;个案研究

高职高专教育对于传统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国外,高等职业以及技术教育相当普及,培养了大量应用技术人才。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人们对从专门的技能型人才比较忽视,高职高专学生被认为是高考失败者,从而加剧了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下面结合一个典型的学生案例来做出一定的分析,并探讨针对这个心理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通过探讨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来寻求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的有效措施,这无论是对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提高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材料

小俪(化名),女,上海人,18岁,独生子女,父母在她初中时候离异,她跟随奶奶生活。自从父母离异后,她上课经常走神或者睡觉,成绩一落千丈,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丧失自信;而她在社交中也表现出脾气古怪,孤僻难以接近。她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考,最后在高考中失利,高考成绩未达本科分数线。在进入大专学习后表现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缺乏与人交往的动力,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导致她在班级几乎被孤立。

(一)案例材料分析

1. 缺乏自信心,被自我和他人轻视忽略。高职高专的学生很多都在过往中因为成绩不佳而被学校老师乃至家长所轻忽。这是唯分数论的我国教育届的普遍现象。此外。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或者缺失家庭教育的家庭。

被忽视的孩子:他们在面临生活问题时,它们总会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学生群体很多人轻视自己的能力,惧怕失败。具有这种自卑心理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往往都会表现出消极情绪、优柔寡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悲观失望、自怨自艾。过度的自卑往往与自我认知的偏差密切相关 ,它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篇三:重塑自我意象改变人生】

重塑自我意象改变人生

在这个地球上,不经你允许,任何人都无法让你觉得低人一等。——美国推销员培训师齐格勒

整容整出人性的奥秘

马尔茨是美国著名的整容医生,曾任纽约医院修复科主任,在为病人做整容时,他洞见到了人性的奥秘,并由此探索出了一套集整容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人生改变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自创的心理治疗取向叫心理控制术:我们的人生,都是由我们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如果你改变了自我意象,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马尔茨是如何发现了人性的这个奥秘?这和马尔茨的工作有关,多年的整容经验令他发现两类现象:

许多例子中,改变外部形象似乎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我手中的手术刀变成了一根魔棒,它不仅能改变病人的外貌,而且能改变病人的整个人生。生性害羞、不善交际的人变得大胆而无畏;一位男孩变成机灵聪慧的少年,后来还成为某知名公司的管理人员;向来怀有铁石心肠的罪犯,几乎一夜间从无可救药的家伙变成了囚犯标兵”……

也有一个谜团始终让我不解:如果手术刀有魔力,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脸部焕然一新却始终死性不改呢?

此外,他还发现很多有人虚构之丑,在他和其他旁观者看来,当事人相当漂亮,但当事人自己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很丑,所以一定要整容。

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马尔茨逐渐明白: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用来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像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甚至一个人的意识根本没有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

这个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们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

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

我们的成与败、我们的荣与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尤其

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而无意识地形成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一旦某种对自己的想法或信念进入这

幅图像,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

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

对你来说很难,哪些事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

,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支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室内

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重塑自我意象是关键

所谓自我意象,其实是马尔茨自己对人格自我的另

一称呼。仔细看来,他关于人格的这个定义,和其他很多哲

人的定义是非常类似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是:自我就

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在我的理解中,关于自我的一切内容都是先在关系中发

生的,即,先是与某个人发生了一件事情,而将这个

事情所带来的一切体验当成了的一部分。于是,先是别人

怎么看自己,而最终,也接纳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上一段中提到的某个人而言越重要,出现得越

早,他对的影响也就越大。

例如,假若父母在自己6岁前不断地否定自己,那么,不可避免的,我对自己会有一个消极的自我意象——“我不行

这个自我意象一旦形成,按照马尔茨所言,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马尔茨的《心理控制术》这本书,乍一读很像是成功学,而其理论又像是励志电影及同名图书《秘密》的翻版,但其实不是。它们尽管看上去都在说想事成,但《秘密》以及成功学都过于简单,其创作者让我们以为,只要我们不断去做积极想象,就可以得到成功的人生。

马尔茨强调说,仅仅说一切存在于你的头脑,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行是不够的,这种说法简直是对人的伤害。

他举例说:自我意象中认为自己的人总是无法减肥并保持体形,无论她怎样有意识地想尽一切办法与这种自我意象对抗,结果总是徒劳。

你无法做到长时间超越或逃避自我意

象。就算你真能做到短暂地逃避,也会立即产生反弹效应,就像一个橡皮筋,在两个手指之间伸长,但稍一松懈就会恢复原状。

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失败者,那么无论动机多好,意志力多坚强,他总能找到失败的方式,即便机遇来临,他也会失之交臂。

马尔茨认为,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基石或基础,你的全部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甚至所处的环境,都是以它为基础而建立。结果,我们经历似乎总是证明并加深我们的自我意象,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这也是我屡屡强调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念头,就会驱使自己去实现这个念头,因为,我们无意中会认为,这个念头是我的,或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个念头就是的一部分,我要扞卫这个念头,就等于扞卫

譬如,假若父母喜欢否定自己的孩子,结果这个孩子进入学校后,就会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而他为了扞卫这个自我意象,成绩会一塌糊涂,这反过来又成了支持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的证据。不仅如此,父母一方面会难过,同时也会有一种不容易觉察的得意——“我早就知道你是一个失败者,你看我没说错吧。

所以,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关键不是去做积极的暗示,而是重塑自我意象。马尔茨认为:“?成绩或挣钱能力?建立在某种根深蒂固、甚至可能难以觉察的思维模式之上,它一旦改变,你就能从中解放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开发自身潜力,并得到与此前具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mj:自我意象的产物

杰克逊的故事也一样符合这个道理,这不仅从消极的方面可以得到验证,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得到验证。

杰克逊不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而整容,这意味著,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自我意象是我是一个丑孩子,而他的人生似乎也的确验证了这一点。他不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讨厌从自己的本来面目上看到暴虐父亲的影子。这显然是一个心理问题。真不知道,假若杰克逊去找马尔茨整容,马尔茨能不能帮他重塑自我意象,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

杰克逊在音乐上的成就,也是他自我意象向外展现的结果。譬如他的唱片《thriller(惊怵)》之所以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唱片,一个重要原因是,杰克逊希望这部长篇能创下世界纪录。

在自传《太空漫步》中,杰克逊写道:

每当看到夕阳西沉,我总是在太阳消失进地平线之前静静地说出我心底的愿望。就好像太阳能够带走我的愿望一样。我总是刚好在最后一缕光线消失以前许愿。这不仅仅是一个愿望,也是一个目标,在自觉不自觉中它就变成了现实。

我感到很不安,甚至觉得他们根本就不该问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们,《惊怵》必须要超过《疯狂》,我要让它成为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唱片。

我认为我们都有很强的能力,但我们没有充分发挥我们所有的智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知道我们一定能使《惊怵》成功,我们有那么多才华出众的人来出谋划策,我们能做任何事情。《惊怵》的最后成功实现了我的梦想,它成了迄今为止销售量最大的唱片,《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把这个消息登在该书的封面上。

把目标交给潜意识

我们都渴望梦想成真,而我现在认为,宇宙或上帝是非常慷慨的,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问题是,你是否真的只有这样一个愿望?

譬如,你爱一个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吗?你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愿望自然很难实现,因为慷慨的宇宙同时也会帮你实现另一个想法。关键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我到底想得到什么。

马尔茨关于潜意识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反对潜意识思维这样的概念,他认为潜意识是一个纯自动机制,没有思维能力。但是,潜意识有更神奇的能力——它可以自动帮助你实现目标,就像巡航导弹的目标追寻机制,只要你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的制导系统就会帮助你接近并击中这个目标。

但为什么很多人并没有击中自己的目标呢?那是因为,你并不真正追寻它。或者说,这个目标与你的自我意象不相符。

或者更精确的说法是,你的意识不仅输入了目标,还输入了你没有觉察到的目标。例如你可能一方面说我要挣钱,另一方面自我意象却是有钱人是坏蛋;一方面说我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却说,我低人一等;等等。

上星期,在写关于杰克逊的分析文章时,我也有一个类似的体会。我在看了一天的关于杰克逊的各种资料后,感到有些疲惫,睡了一觉并做了几个梦,结果一觉醒来就立即明白了杰克逊的mv《惊怵》中的故事——这正是杰克逊小时候爸爸戴上恐怖面具从窗户里半夜爬进来吓唬杰克逊的一幕的重现。

这说明,只要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将其交给潜意识去工作,这时甚至你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松越好。当然,为了更深地唤醒潜意识的力量,你需要通过努力去积攒一些素材,这些素材会是线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潜意识,这样潜意识可以更好地帮你实现这个目标。有意思的是,这时你越是刻意思考或满腹担忧,你越难以实现目标。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只知道一味努力的学生,未必会取得好成绩。因为,刻意努力可能会切断我们与潜意识沟通的渠道。

努力,但同时要学会放松。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著一个逻辑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紧张的神经,打开通向灵性层面的潜意识之门。也就是说,答案不是我找到,而是因为我打开了通道,答案自动来到身边。因此,爱迪生才说:思想就在空气中。

给自己放精神电影

设立目标后,除了寻求潜意识的帮助外,我们可以自己做些什么吗?

当然,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马尔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他建议,我们可以多在想象中看精神电影。如果你设立了一个目标,那么你可以在想象中进行相关练习,而且越详细越好。

实际上,播放精神电影已成为很多体育训练的办法。美国学者就篮球运动做过一个实验,一部分人通过实战练习投篮,另一部分人通过想象联系投篮,而经过相同时间的练习后,结果发现,两批人的投篮成功率不相上下。

这些技巧都有著同样一个道理——先去塑造一个自我意象,而后这个自我意象就会在现实中展现出来。

作文范文之重塑自我英语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