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种:蒙古人种

发布时间:

第一人种:蒙古人种

第一人种:蒙古人种

序:蒙古当年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了欧洲人沉重的打击…当伟大的蒙古金帐汗国屹立在伏尔加河畔时,从帝国最高统帅拔都汗到普通的蒙古士兵,丝毫不觉得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等欧洲民族有什么美感……asiakh骑士
翻开任何一本人类学方面的百科全书,有关蒙古人种的科学定义是:蒙古人种,英文名称:Mongoloid,定义:泛指所有聚居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当地人群及美洲印第安人。其中,分布在东北亚的蒙古、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人类称为典型蒙古人种(typical Mongoloid,而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人群称为南亚蒙古人种(southern Mongoloid。也有学者将蒙古人种具体分为北亚、东北亚、北极、东亚、南亚等类型。
包括亚洲和欧美等许多国家的教科书上,至今都一直沿用蒙古人种这一名称,而在中国,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则大量使用“黄色人种”或“黄种人”来替代原有的科学名词“蒙古人种”。而且,中国的教科书里介绍蒙古族时,通常也都说蒙古族自古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而国外的教科书或是百科全书则介绍:蒙古人是起源于亚洲蒙古高
原的第一大游牧民族,他们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吞并了周边其他的游牧政权,还向南彻底摧毁灭亡了比其强大的中国(南宋王朝),曾在中世纪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成吉思汗的后裔遍布欧亚大陆…因此,蒙古族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国内介绍的那样是个“北方的少数民族”而已,而是世界性的民族和人种。

蒙古人种的分布
纯蒙古利亚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南亚的不丹等;这是新蒙古人种,或者叫北蒙古人种。
其它地区的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中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与大洋洲。在东亚的分布,除了蒙古高原的本土纯种蒙古人以外,在中国境内,除了俄罗斯族及塔吉克族,以及维吾尔等几个突厥民族外的大多民族(汉族、壮族、满族、蒙古族、藏族、京族、朝鲜族等,以及邻近的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之京族、岱依族、泰族、芒族、侬族、占族等和东南亚国家(除了新几内亚的大部分人口(如马来族、泰族、老族、高棉族、孟族、缅族、掸族、钦族、克伦族等等,都属于蒙古人种
此外,北亚的西伯利亚的楚科奇族和通古斯语族、南亚的不丹族、锡金族、拉达克族、拉伊族、林布族、亚卡族、
马嘉族、塔芒族、古隆族、塔卡利族、塔鲁族等,还有美洲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大洋洲除了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的所有原住民,也都属于蒙古人种。
俄罗斯联邦境内西南部地区(里海与黑海之间),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居民也属于蒙古人种,俄罗斯联邦东西伯利亚地区(与蒙古国接壤)的布利亚特共和国(唐努乌梁海附也是属于蒙古部落之一。另外欧洲的匈牙利之马扎尔人、非洲马达加斯加人(梅里纳人,来自印尼也都属于蒙古人种。
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则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支流。在俄罗斯,尼泊尔,印度,美洲各国,也有相当多的蒙古人种。东南亚的除了中国人,其他的人种是亚人种,即马来人种。

混血蒙古人种及其分布
另外,蒙古利亚人种从两万年前,开始从东亚向周围迁徙。所以,今天的中亚,西亚,南亚,东欧,中欧,北欧,很多的民族是黄白混血种,比如哈萨克人、维吾尔人、乌兹别克人就是由欧罗巴和蒙古人种的混血型。而今天的东南亚,太平洋诸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很多的民族是黄种人与赤道人种的混血种。地理大发现后,美洲的
蒙古利亚人种与白人又发生了广泛的混血,这种现象在拉美更加明显。
所以,在三大人种之间,有许多人其实是属于介乎于两个人种之间的间接人种,有时称这样的人种为亚人种。这样的例子可以例举许多,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等。

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
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轻微的卷发;少数为浅色发。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型有扁平的,还有窄长的。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颧骨突出。鼻宽度中等,鼻梁不高;唇厚适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大多有内眦褶遮盖泪阜,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
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因此,在很久以来,蒙古人种,特别是纯蒙古人种的体貌特征,给人留下了细眼、阔脸,特别是颧骨高几乎成了蒙古人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其实,这样的观点是很片面的。早在60年代左右,包括前苏联科学以及前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民族学家E·Blchektei等著名科学家,根据他们在蒙古作的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多很新奇的观点。这些观点与以往的世人观点出入很大。归纳起来,这些科学家根据在蒙古国体质人类学的调研成果,提出了“金发碧眼的蒙古人”等全新概念。
依据这些观点,从专业的角度讲,蒙古人的人种类型是典型的混合人种:蒙古人是蒙古利亚人种的北亚(南西伯力和东亚类型(西北以及一定的中亚高加所人种的混合类型。把蒙古国和中国的蒙古人以及俄罗斯的蒙古人的体质参数综合起来看,蒙古人之间的骨构差数在7.2以上,也就是说蒙古人呈现出很强的人种多样性,就像汉族也有多样的人种特征一样。

蒙古人作为一个分布面很广的民族,在体质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不同地区的蒙古人所体现出的人种特征都有很强的地方特点。由于古代的蒙古人是外婚制,在加上蒙古人的分布广泛,所以不同地域的蒙古人都和其所在地区的周边民族有相当普遍的通婚现象。
比如中国东部地区的蒙古人和身居森林地带的北亚通古斯,突厥原住民也就是所谓的北亚-南西伯利亚类型有很高
的类同特征,表现为较为稀疏的体毛和民间所谓的"单凤眼""盘子脸",值得一提的是占东部蒙古人口少数的东北部地区的蒙古人却多为长头型,细脸这和西南种的哈卡斯突厥人有比较相似的特征。
由于中国的蒙古族半数以上为东部地区蒙古人,又加上中国境内的蒙古人属东部地区的人汉化最厉害,所以大陆汉族所接触的蒙古人多为东部地区的蒙古人。所以对蒙古人的印象大体上是"大饼子脸,阔面,小眼睛,单眼皮" 但事实上从人口上说东部蒙古人只占全部蒙古人的32%而且东部蒙古人虽然类似于北亚类型的人占优,但非类北亚类型的东部蒙古人也绝不在少数,而且东部蒙古的南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和北方汉族混血。其他南部地区的蒙古人,如南部察哈尔,土默特和西鄂尔多斯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和蒙古人种东亚类型的山西汉族人有混合。所以和其他地域的蒙古人相比,内蒙古的东南部蒙古人都有很强的黄种特征,由于上述地区的蒙古人占到中国蒙古族的一半,所以中国蒙古族整体上给人感觉是比较典型的黄种人。
但事实上如果去青海、新疆、内蒙古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大家就会发现即使同一地区的蒙古人在体质上也有很明显的差异。而且,整体上离阔脸的形象比较远,阔脸的蒙古人只普遍分布在蒙古的南东部和北部,西北部地区,
而蒙古的核心中部地区的蒙古人相对各地蒙古人来说,都是很中性的脸型,各方面的指数都适中,而中部类型的蒙古人在整个蒙古人口当中,人口上占一半还多。所以非要说什么样的蒙古人的面部特征最正宗,绝不可能以那些分布边缘的蒙古人作为标准。

因此,蒙古人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金发碧眼的诺迪克特征(以下简称为浅色特质)。但非常有趣的是,根据前苏联科学家在蒙古国做的研究著作指出,凡具有这种特征的蒙古人都有很强的黄种特征,也就是说面部和体型表现为典型蒙古人种,但却有很强的浅色特征,众所周知所谓的金发碧眼是由人体的黑色素比例所决定,蒙古人的浅色特质的原理也不例外。
但是蒙古人的浅色特质和欧洲的浅色特质有很大的区别,让苏联科学家惊奇不已的是蒙古人的浅色特质在不同年龄段都会有响应的变化。这一特点,和西方诺迪克特征的几乎无变化的特点是完全相反的,书中提到有些蒙古人年幼时为浅褐色眼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成绿色,或者会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发色和眼睛相比更为不稳定。事实上只有很少的蒙古人会终身保持浅黄色、银灰色头发和红色的头发,很多蒙古人在年幼时头发为黄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色会变成浅宗或灰棕甚至会边成黑色。有高达将近40%的蒙古人在青春期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浅发
色,浅色眼睛的特征,其中将近23%的人较为明显,大约8%的人浅色特质特别明显,而且年龄越小,相应的浅色特质就越明显。

骑士小时候在牧区常常困惑于一些周边的蒙古人,特别是女性,即便是成年了,包括发色和肤色要比周边的大多数蒙古人要浅很多。甚至有一个老妇人,如果不是穿着蒙古袍和靴子,几乎与那时所看的外国电影里的女性几乎一模一样。而且,骑士的初中同学里,至今仍有一些女同学,不仅肤色白皙,发色深褐色,而且眼珠是浅灰色的。这些特征在她们年轻时候更明显。
但即使如此,这些人的浅色特质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退化。但同时在一些人身上也有相反的现象,即浅色特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加强,但大部分有着浅色特质的蒙古人(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在经历发育期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稀释自身的浅色特质,但其余的人会终身保持这种特征,也就是说蒙古人的这种浅色特质相对西方人来说并不是很"稳定"
而且蒙古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浅色特质和西方人相比,还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西方人的碧眼多为灰和蓝,浅褐色和绿色的眼睛相比较少。而碧眼的蒙古人多为浅褐色和绿色的眼睛,灰和蓝眼的蒙古人则较为少见,而且有着这种特
征的蒙古人的肤色并没有西方人浅,并且和西方人的浅色碧眼比,蒙古人的碧眼多为深色。书中提到有极少部分的蒙古人,有着深蓝色的眼睛,但这和西方人的天蓝,灰蓝的眼睛是迥然不同的,苏联科学家认为,蒙古人的浅色特质并不来源于和印欧人种的混血,而是一种独立的的人种特征。
事实上根据苏联科学家的田野调查显示,有着这样特征的蒙古人在人体特征上都有一定相似性。事实上这种蒙古式浅色特质在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人身上也有发现,但远远不如蒙古人普遍,而且哈萨克的浅色特质多为中亚高加所类型,是和欧洲浅色特质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且在有浅色特质的蒙古人里罕见大鼻子,高眉骨,长头型的高加所特征。恰恰与此相反的是,虽然蒙古人当中有着高加所特征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有着这种特征的人,大多为黑眼黑发,少部分也有褐色和棕色的眼睛。这里所说的蒙古人里不包括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蒙古人。
其他地方的蒙古里,大概10个人里大约有2个有着很明显的高加所特征,还有另外2个有着多少不一的高加所特征。而且蒙古人有较高比例的卷发,这一点也区别与其他地区的黄种人,而且和大部分黄种人相比,蒙古人的肤色较为白晰。

事实上去过蒙古国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从小在乡下长
大,或者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大部分蒙古人的肤色都相当白。事实上,许多科学家认为,蒙古人的浅色特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稀释的主要原因:是蒙古高原的强紫外线,人体为了保护自身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会大量分泌黑色素,而这一点就是蒙古人“浅色特质”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这也解释了大部分蒙古人,尤其是牧区的蒙古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肤色会越来越深的缘故。
此外,蒙古人的姓氏对这一观点也有一定的验证,即有近半的蒙古人所姓的姓氏都是指肤色、毛发、眼睛的颜色或者体格特征。如黄褐色眼睛为蒙古国第一大姓borjgin姓),和这类似的姓氏还有绿眼睛、黑眼睛。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的姓氏为蓝眼睛,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说成吉思汗的眼睛是否是蓝色,但是有史书上记载成吉思汗是红胡子,还有黄褐色头发、红鬓等姓氏,除此以外也有大个子、小鼻子、红肤、蓝肤等姓氏,甚至还有蓝尾巴这个姓(这应该是指蒙古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东亚人都向往高加所人种的体质特征,相反多讥笑蒙古人的生理特征。 对此的个人感觉是:审美观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不同民族的审美观都有很大差距。比如传统的蒙古人以阔面、单眼皮、吊眼为美。所以我们看帝国时代---元代蒙古皇后、妃子的遗画,都是夸张了这些特征,就像西洋绘画女性时通常都会
夸大女性的眼睛一样。
在蒙古人里那些 在大部分东亚人看来可能很漂亮有着高加所面孔的人,通常都希望自己的情人是一个有着典型黄种特征的人。有很多外国人不理解,蒙古国大街上有那么多"美丽" 的姑娘,但被蒙古人尊为偶像级的歌星、影星却多为今天东亚人所不齿的“大饼子脸、阔面、小眼睛、单眼皮”。而为什么这些人能当上偶像,正是因为蒙古人的传统审美观。蒙古人就是觉得长成这样才能叫漂亮。 当然,蒙古人里也有绿眼睛、蓝眼睛的人,也有高加所特征非常明显的人。但是蒙古人从来没觉的这些人很特别,蒙古传统文化认为乌黑亮丽的头发以及珍珠黑和细长的吊眼、小鼻子、洁白的牙齿、古铜色的皮肤、丰满的曲线才是美女的特征。事实上大家心里可以想象一下,有着这种明眸皓齿特质的姑娘会显得多么健康……
蒙古当年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了欧洲人沉重的打击,当伟大的蒙古金帐汗国屹立在伏尔加河畔时,从帝国最高统帅拔都汗都普通的蒙古士兵,丝毫不觉得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等欧洲民族有什么美感。在如日中天的蒙古统治者看来,欧洲人不过是一群青面獠牙甚至没有发育好的低等人种而已。而且,当时的俄罗斯各个公国为巴结讨好蒙古统治者,也认可甚至开始崇拜蒙古人的审美观。
如果按照今天的审美观,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各民族,
对白种欧洲人的"畸恋",纯粹是儒家奴卑文化的遗留问题,无非就是谁强就崇拜谁。就如中国人在耻笑同为儒家文化的日本人"脱亚入欧"时,自己不也以金发碧眼的西方为美吗? 早期西方人侵华时,中国人根本不觉得西方人漂亮,当时的中国人都觉得西方人是一群浑身是毛,蓝眼红发的妖怪,这一点有很多当时中国人所丑化西方人的文字和图画为证。等到被西方人征服的时间长了以后,中国人自然就开始逐渐"崇洋媚外"了。这和国人起初鄙视满人的猪尾,到最后减不减辫居然成了是否爱国的标志一样(当然最后也是减掉猪辫,人人都留起了"汉奸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在当今的欧洲人眼里的东方美女、帅哥,都是那些黄种特征明显的人。而这些人在今天的黄种人当中却并不吃香,因为今天的东亚人都喜欢那些长像接近西方的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否是不同文化审美情趣的互补呢? 西方人之所以把黄种人命名为蒙古人种,并不是因为蒙古人是特别典型的黄种人,而是因为蒙古人是西方人第一个大范围接触的黄种民族。当年雷霆万钧之势的蒙古帝国给了西方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冲击!18世纪的比利时国王“中国宫”里的壁画上画的"中国人"都住在蒙古包里。从这些诸位就可知当时的西方人对东亚民族的了解,还只停留在对蒙古人残存的可怕记忆上。马可波罗和图兰朵做为西方人
对东方仅有的几个印象,全部都是指向蒙古人。因此,图兰朵唱的根本不是中国,而是蒙古,包括里面唱到的公主也是蒙古公主(图兰朵--蒙古语意思为“温暖”dulaan,元朝时的一个皇家公主)
今天的中国舞台剧《图兰朵》已经是按照今天的中国人的山寨精神篡改了这些因素,所以,张艺谋的《图兰朵》在西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至多,勉强算一个被篡改的文化交流因素而已。西方人对马可波罗的印象也只是蒙古大汗的大臣(实际上,马可波罗在元朝供职近二十年,能说流利的蒙古语,却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这就是中世纪西方人对黄种东亚的全部印象,所以西方人管黄种人叫蒙古人一点都不惊奇。直到今天他们仍旧在其百科全书里这么称呼。
所以,有关蒙古人种这个话题,一直想写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普及和纠正一些人们由来已久的误解和误读。其中许多见解和观点不一定都对。诸位如需转载,敬请按原文和原作者发表。


第一人种:蒙古人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