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教育史各大教育家思想的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30 13:28:19

1、生平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9)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其门徒柏拉图、徒孙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杰”,他居三杰之首。貌不出众,但智慧非凡

2、教育思想

①论教育的意义 人天生是有区别的,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聪明愚钝的人都必须勤学苦练。

②论教育的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

③教育的首要任务 培养道德 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a、实践的哲学——道德 b、寻求道德的一般 c、教人学会做人 d、智慧即德行

e、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f、守法就是正义 g、身教重于言教

④要求掌握广博而是实用的知识

⑤苏格拉底方法Three steps【问答法】

Socratic Irony 讥讽(不断追问,迫使对方自相矛盾,无言以对)

Definition 定义(个别到一般,得到普遍概念)

the Maieutic 助产(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⑥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文德尔班称苏格拉底“吸收了家乡街头传闻的各种理论”,黑格尔称其“被公认为是一个 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所需的一切教育。”

§ 哲学思想: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

§Object(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批判智者、诡辩家为“智慧的出卖者”

Objective: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

Method:因材施教 “认识你自己”,格老孔

Content:“美德即知识”,主张学习广博实用的知识。

§苏格拉底的“知识产婆术”,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

1、生平: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 、学园(Academy) 、《理想国》

2、哲学思想: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灵魂和肉体/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学习就是回忆。

3、政治理想:建立理想国/三个阶层

§学习即回忆说

灵魂先于肉体而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对理念世界的一切早已有了认识。

灵魂在取得人形以前,就早已在肉体之外存在着,并且具有知识。

但灵魂投生到人体之后,由于肉体的玷污、情感的干扰,灵魂将知识全都忘记了。为了重新获得那些原有的知识,就需要学习。

柏拉图式的爱情。

§《理想国》(The Republic)

执政者、卫国者、生产者、奴隶,三个等级如果各守本分,各尽其职,国家就会和谐一致,实现“正义”或“公道”。

§理想国的教育制度

学前教育(0-6岁) 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甚至提出了胎教问题,以游戏为主,游戏的内容、方法必须慎重选择。

普通教育(7-18岁) 女子应与男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

机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

内容:音乐和体育,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读、写、算的初步文化知识;学习唱歌,演奏弦琴、诗歌;极为重视音乐教育;注重舞蹈,以训练优美的举止

高等教育(18岁以上)

18-20岁:国立青年军事训练团 。军事体育训练 、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0-30岁:发展智慧,成为哲学家。担任政府的高级官吏。学习科目除“四艺”外,主要是哲学。

30-35岁:学习哲学。然后担任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职务。

35-50岁:理性和道德都臻于纯全,能用理智洞察宇宙的规律性,掌握治国的本领,即可任国家的最高领导——哲学王。

§《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柏拉图的教育制度正好形成一个金字塔,而这个金字塔正是他的理念金字塔的反映。这个学校制度具有明显的贵族性

1、生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马其顿国王的御医的儿子。“学园精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教师。(13岁拜亚里士多德为师,“生我身者是父母,生我智慧者是亚里士多德”)。

2、哲学思想:形式和质料/三个灵魂理论

由理念到实体

实体由“物质”(也称“质料”)和“形式”结合而成的。例:雕像。

人是身体(肉体)和心灵(灵魂)两个不可分离的部分所构成

肉体是灵魂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处于非常和谐之中。它们都要求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之充分发展起来。

3、政治主张 :中间阶层管理国家

强调 “中庸”、“适度”,反对“过分”和“不及”

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人的一切行为都合乎中庸之道。如,可以既不粗暴,也不卑怯,而是有勇气;既不傲慢也不卑贱,而是自重;既不吝啬也不奢侈,而是宽大、节制等等。能够具备这些品质,就可以成为幸福的人。

“致中和”:《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A、教育应是国家的事业 (“没有人会怀疑立法者应首先注意少年人的教育,因为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制”;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B、身心和谐发展(即发展植物灵魂的体育,发展动物灵魂的德育和发展理性灵魂的智育。)

C、教育年龄分期及其教育

0-7岁:第一个时期。保护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 5岁前,要通过游戏活动身体。 5岁以后,可开始课业学习,但不应过多

7-1岁:第二个时期。入国家开办的学校学习。教育内容有读写、绘画、体操、音乐,还有道德品质教育。

14-21岁:第三个时期。发展理性灵魂,以智育为主
D、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课程:有用的与文雅的

实用业务:读写和绘画

善德操修:音乐和体操

“人类天赋具有求取勤劳服务同时又愿获得安闲的优良本性”

“人生之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获致闲暇”,“而闲暇比勤劳更为高尚”。

“一味追求实效和近利的教育是鄙陋的行当”。

体育的目的:使儿童身体健美。“轻便体操”,反对专业的过度训练。

阅读与书写:是为了将来实际效用,如为个人谋生,处理家务,参加政事等。

绘画:对政治生活和评价美术作品有用,也应学习。

核心:音乐是博雅教育的核心。

E、道德教育 “中庸之道”:即美德,具体如“适度”、“公正”、“节制”、“勇敢”等。例,勇敢与鲁莽,见义勇为。道德教育有三个条件,即天性(自然本性)、习惯和理智。

5、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影响

A、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的问题

B、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依据人的“自然”,即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划分教育年龄时期的思想家。

C、西方博雅教育、自由教育传统的开端。

1、 生平与世界观

Comenius1592—1670做过拉丁文法中学校长(1614),兄弟会牧师(1616),兄弟会校长(1618-1648)。著作:《大教学论(the Great Didactic)1632)、《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 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目的:为永生做准备,使儿童成为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的人。learned:博学,人要成为理性的动物 virtuous:德行,要具有管万物和自己的能力pious:虔信,要成为上帝的形象

3、 泛智主义(Pan-Sophism)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普及的教育周全的教育 (universal education)

普及教育的思想

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上帝对人毫不偏袒

妇女具有同等敏锐的心理和求知能力;儿童有三对相反性格,六类儿童;教育应该从少年时代开始

周全的教育 认识事物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华的总和

行动熟练:在认识事物时,还要有实际的行动。为生活而学习

语言优美: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本族语,要能言善辩

4、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自然即宇宙的万事万物秩序事物的灵魂

教育遵循自然界的秩序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

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他的责任在于培植,不在变换

From them we are advised as follows:

to teach what will be useful in life; 教育有用的知识。

to appeal to the senses and understanding rather than to the authority of books; 呼吁感觉和理解而不是对权力的书

that studies must not only be understood but must also be impressed upon the memory;学习不仅要理解,但也必须由记忆使印象深刻。

that studies must be carefully graded and organized;学习必须要小心地分级和组织。

that it is usefully to have pupils teach other pupils for we learn nothing so well as what we teach to others. 让学生去教育学生是有用的,因为我们学的没有我们教的那么好。

自然适应性 原理使教育思想系统化、理论化。

局限性:一是没有摆脱宗教束缚;二是没有认识到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具有不同于一般自然现象的特殊性。因而有浓重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色彩。

例:以印刷术类比,纸张、活字、墨水、印刷机。教授术。

5、 论学制和课程

主导思想----自然适应性原则。

学校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

学制:前后衔接统一学校体系

婴儿期(出生-6岁):母育学校;儿童期(6-12岁):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大学

课程特点 百科全书式课程

母育学校:每个家庭一个,主要训练外感官。

国语学校:每个村庄一个,通过学习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等训练内感官,训练想象力和记忆力。

拉丁语学校:每个城市一个,通过学习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以及其它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和艺术,培养判断力。

大学:每个王国或每个省一个,学习神学、哲学、医学和法学。4个学科各有所用: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物的和谐。

《学记》

§四种学校任务的区别:春、夏、秋、冬四季

§母育学校使人想起温和的春季,充满形形色色的花香。国语学校代表夏季,那时我们的眼前尽是谷穗和早熟的果实。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因为这田野和园中的果实都已收获,藏进了我们的心灵仓库。最后,大学可以比作冬季,那时我们把收来的果实准备各种用途,使我们日后的生活能够得到充分的供养。

§前两种学校的教育属于普及性质,收容一切男女青年

§拉丁语学校则是为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提供更彻底的教育,大学则训练未来的教师和学者。

6、 论教学组织形式

学年制:

公立学校在一年的同一时间开学同时放假,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始业。

学生一经入学,必须坚持完成学业,不允许中途辍学和逃学。

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计划妥当。

教学科目要根据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予以合理安排。

班级授课制

把学生按年龄组成班级,由一位教师面向班级共同授课。

十人长。

对于有学问的人数的增加所给的便利,正与印刷术的发现对于学问之媒的书数的增加所给的便利是一样的。

昆体良:宴会的食物与太阳的光辉

符合普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工作的效率。

7、 On Teaching Principles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

彻底性和巩固性原则

启发儿童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

便易性、简明性和迅速性原则

8、 论教学用书

夸美纽斯建议为各级学校的各个科目编写统一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

教材应是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充实,知识实用,叙述明晰,并有系统性;由浅入深,采用圆周式排列;

还要有插图;形式要美观,应分章、分节、分段;边缘、行与行之间要有空隙,要印刷精良。

除教科书外,还应有字典、熟语字典、以及综合辞书等作为教学用书,以帮助学生自学。

9、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意义

他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名著《大教学论》的出版

在夸美纽斯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18 19世纪许多教育思想的萌芽。

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就其思想的深邃、见识的卓越、涉及领域的广阔,乃至实践经验的丰富及其理论的可行性来说,教育家中没有哪一个可以企及。

教育对象普及化

教育目的世俗化

教育内容泛智化

教育方法心理化

教育组织班级化

一、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生平:John Locke, 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出身于乡村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46年入威士敏斯特中学受古典主义教育,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1658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675年获医学学士学位,受到培根、笛卡儿唯物主义经验论深刻影响。

主要著作:《政府论》(1690 《人类理解论》(1690 《教育漫话》(1693

e.g.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教育漫话》)

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公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

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范。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可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人类理解论》)

True knowledge grew first in the world by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observation;真正的知识首先从经验中和理性的观察中成长。

2、社会背景:政治变革和社会工业化进程

3、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

反对天赋观念论,主张

从柏拉图到笛卡尔,阻塞了人类认识真理的道路。人之初生,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观念既非生来俱有,那么心灵是怎样获得那么多观念的呢?洛克说:我用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的。

二、

(一)论教育的作用、目的

主张。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做成什么样式的。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幼童时代的教育是奠基性的:我们幼小时获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

爱尔维修,华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高尔顿

音乐家巴赫家庭

论教育目的

绅士需要的是实行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

绅士应具备的四种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洛克提出的这种培养目标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教育理想。

()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论体育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身体强健的标准在忍耐劳苦。而精神健康则不仅要能忍耐劳苦,还要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按照理性行事。

2.论德育在一个人或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培养具有理性,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知耻、重名誉、谦虚谨慎、举止文雅、气质温和的绅士。

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3.论礼仪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礼仪

绅士要防止两种不良礼仪。一种是忸怩羞怯,另一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

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礼仪需要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这个技巧就是,既能 表明自己的尊敬、重视和善意又不被人家疑心那是谄媚、伪善和卑鄙。

荣誉感

荣誉感对儿童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应注意避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如漂亮的服饰、甘美的食品,奖励儿童,讨取他们的欢心,以免养成奢侈、骄傲、贪婪的心理。

德育方法

及早实践

及早管教

奖惩得宜,培养羞耻心和荣誉感

说理和规则

榜样

培养德行不能只是劝导和谈论,导师应该利用教育的工作与技巧,把它供给心理,把它固定到心田里面, 使青年人对它发生真正的爱好。

4.论智育

学问:

别人谈到教育时差不多也只有学问一件事

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须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

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好处

但是,对心地不是那么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往往使得他们变得更加愚蠢,变成更坏的人。

因此,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

智育目的: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重智力与重知识

实质教育(material education)

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观念。应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

形式教育(formal education)

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要重视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作用。

智育内容:学习有用的知识

习字、图画、速记、法文、拉丁文、作诗、地理、算术 、天文、几何、年代学、历史、伦理学、民法、法律、修辞学、逻辑学、文体、自然哲学、希腊文、跳舞、音乐、击剑、旅行、园艺、细木工、技艺、商业算学等。

智慧

一种善良的天性、心灵的努力和经验结合而成的产物,可以使一个人有能力并有远见地处理其事务。

培养智慧要注意防止儿童变得狡猾。智慧模仿狡猾,但是它与智慧相离最远。狡猾可以使人占一次便宜,但是以后永远要吃亏。······,世上决没有一个狡猾的人,能够狡猾得使人家不知道他们是狡猾的。

一旦被发现,人人都会讨厌。因为人人都不喜欢狡猾的人;全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们,攻击他们。

三、对洛克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过渡性:旧传统和新需要的结合。

推动了17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中等学校文实中学的发展。

绅士教育传统长期影响英国公学乃至高等教育,成为英国国民性格的一部分。

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很多具体教育工作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一、卢梭生平(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

早慧,只受过两年正规学校教育。

12岁时开始学徒谋生,从事过多种职业。

1740年,卢梭在里昂一位修道院院长的家庭里担任2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狄德罗、伏尔泰等一批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产生了飞跃。

二、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社会背景:启蒙运动

从十八世纪初开始,持续半个世纪,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重要舆论准备,也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理论基础1哲学观:持人性善而社会恶观点。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三、自然教育理论

(一)自然教育的目的____

(二)自然教育的对象“富人从他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是最不合适的,对他本人和社会都是不相宜的”,选择富人作为教育对象,“至少是可以多培养一个人。”

卢梭的目的在于要把不劳而获的贵族子弟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以此来实现他的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三)自然和自然教育

1、自然就是儿童的天性。

2、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

3、自然教育:

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遵循自然的教育必定是自由的教育。自由教育的核心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反对束缚儿童自由,反对呆读死记、严酷纪律和实行体罚的经院式教育。

四、论儿童年龄分期及教育

教育者必须从研究儿童开始。

有的人本性需要翅膀,另一个人需要枷锁;

有的人应受鼓励,另一个必须受约束;

有的人可以攻占人类知识的最高峰,另一个仅需有勉强阅读的能力。

1.婴儿期(0-2)

身体养育,训练和培养儿童的感觉能力;

保证营养、充分活动;

反对襁褓。

注意儿童好哭的问题,防止儿童任性性格的产生。

2.儿童期(2-12岁)

理性睡眠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继续发展儿童的体力、发展儿童的感觉能力;同时,发展儿童的记忆力。

“大自然是有增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成长的办法的,我们决不能违反他的办法。

“你不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达到那个目的。”

他不急于让爱弥儿读书,结果,爱弥儿不到10岁就能完全学会读书和写字。

在道德教育上,卢梭主张自然后果方法:

让儿童自己在生活中去学会遵守自然法则。比如,儿童打坏家具,别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让他感受到没有家具的不便。通过这种自然的惩罚,儿童便不会再去破坏家具了。

“长得又健又壮”,“蹦蹦跳跳,活活泼泼”,他“没有什么劳心的焦虑,没有什么痛苦的远忧,实实在在地过着现实的生活,充分地享受着那似将溢出他身体的生命”

3.少年期 12-15岁)

“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了。”

首先,应当学习有用的知识。

因为“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也不可能完全知道。”有用的知识是那些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

其次,要学习可理解的知识。

“爱弥儿的知识不多,但他所有的知识都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 “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

兴趣: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方法:

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4.青年期(15-20岁)

青年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变化。“一种暗暗无声骚动预告危险期即将到来。” “暴风雨和热情的时期”,必须施以道德和情感教育。

在此之前,爱弥儿一直远离城市在自然怀抱里接受自然的教育。而这一时期,爱弥儿需要回到城市了。

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和善良的意志,而其核心是博爱。 “要教育你的学生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人”。

自爱始终是很好的,实在是符合自然秩序的。因为小孩子的第一个情感是爱他自己。

从第一个情感出发就会产生第二个情感,就是爱那些同他亲近的人,直至爱人类。

其次,让儿童明白,爱是相互的,为了要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可爱的人。

主张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养成美德。他强调,“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社会道德的实践给人们心中带来了人类的爱。正是因为做了好事,人才变成了好人”

卢梭还认为,宗教教育在道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把宗教忘记得一干二净,将导致忘记做人的义务。

五、论女子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还通过爱弥儿的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讨论了女子教育的问题。卢梭认为,从自然出发,顺乎女子自然的天性,女子与男子不同,则女子教育应不同于男子。女子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她培养成好女人。”

六、对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卢梭是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

丹麦哲学家霍甫称《爱弥儿》为儿童的宪章

一、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5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和女佣抚养成人。

苏黎世大学,阅读了《爱弥尔》

1768年,创办新庄示范农场,帮助农民学习新的耕作技术。

1774-1780年,在新庄开办贫儿之家,先后收容50多名穷孩子。

1780-1787年,陆续出版社会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得》(Lienhard and Gertrude),因此而成名。

1799年,在斯坦兹(Stanz)组建孤儿院。按家庭模式办理教育,获得成功。

1800年,在布格多夫(Burgdorf) 开办新学校。后担任校长,并开办初等学校教师训练班。他的初等教育方法体系在这里形成。

1801年,发表《葛笃得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9世纪初等教育的经典。

1804年,学校迁至伊弗东。裴斯泰洛齐在此工作20年,把伊弗东办成了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 1825年关闭。

1826年,著《天鹅之歌》后,与世长辞。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穷人的教育事业。正如他在72岁的生日庆典时所说,他脑海中萦回的始终是人的教育,整个人民的教育,尤其是穷人的教育

二、主要教育思想

(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

教育目的:发展人的天性和形成完善的人

教育内容:

体育和劳动教育

德育

智育

(二)论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 instruction"

第一,教育为什么要心理学化?

他说:我在寻觅人类智力发展就其真正本性而言所必须服从的那些规律。我认为它们一定跟物质自然的规律一样,并且相信从中能找到一条普遍的心理学化的教学方法的可靠线索。

“试想这种杀人的恐怖现象多么可怕。儿童在5岁以前享受的自然乐趣突然消失了,他们无拘无束的行动遭到专制的统治,像羔羊一般被关在发出恶臭的屋子里,被迫接受文字教育,过着残酷的生活……,这种反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只不过是窒息人类的工具而已。”

第二,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化?

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按照符合心理学的方式发展和培养我们的行为能力,也必须十分注意进行心理训练来发展认识能力

第三,怎样实现教育心理学化?

其一,教育内容心理学化。

其二,教学过程心理学化。

其三,教学原则方法心理学化。

其四,教学要考虑儿童年龄特征。

(三)论要素教育

根据教育心理学化的原理,他认为,小学的教育教学应当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开始,逐渐由简入繁。他说: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建立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的。你对简单的要素完全弄清楚了,那么,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就变得简单了

1体育的要素。体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四肢操练,表现为打击与搬运、刺戳与投掷、拖拉与旋转、绕圈与摆动等等基本动作。虽然自身各不相同,但是或合或分,都蕴涵着一切可能的行动的基础。

2智育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number, form, and language )。他说,使一切通过感觉印象而获得的认识得以清晰的手段,来自数、形和词。

3.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爱的种子是天生的,它们的主要根源是存在于婴儿和他的母亲之间的关系

、裴斯泰洛齐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影响与意义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为教育学的科学化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

19世纪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如德国的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和美国的贺拉斯· 曼(HMann)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要素教育思想以及关于小学各科教学法的主张推动了许多国家初等教育的发展。

在他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思想影响下,19世纪欧洲出现过裴斯泰洛齐式学校裴斯泰洛齐运动

他的许多教育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有的概念不够清晰等。

一、生平: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1776—1841)生平

1776年出生一个律师家庭,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

1794年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律,后改学哲学;

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Steiger)的家庭教师;

1799年曾访问过柏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

1809-1833年任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接任康德教席;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

先后办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和教育研究所。著《普通教育学》(1806),《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1833年,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

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二、教育理论

(一)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1、伦理学:五种道德观念

 2、心理学:统觉、兴趣、注意、意志

(二) 教育学思想

(一) 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五种道德观念(Musterbegriffe):

内心自由: 个人意志与判断的关系;

完善: 多方面意志(强度、多样性和集中)的互相关系;

仁慈: 个人意志与他人思想之间的关系;

正义: 如果与他人发生实际冲突;

公平: 善或恶的后果。

假如在单个人身上没有多样性、哲学和道德品格的统一,那么他始终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弘其精神力量的广袤土壤。

观念是心理的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心理学是研究观念集聚、分散、结合和消失的科学。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过程。

意识阈的观点。用观念在意识阈内外的活动变化来解释人的心理。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都看成是观念的活动。

统觉的思想。统觉是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 教育学思想

绪论: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

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

1、管理论

管理的意义: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管理的方法

A、课业:课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B、威胁

C、监督

D、处罚

2、教学论

多方面兴趣理论:是教学的直接目的和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存在于德行这个概念之中,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必须特别包含较近的目的,这个较近的目的可以表达为多方面兴趣

多方面兴趣(从自然到社会)

经验的兴趣 这是关于认识事物是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地理等。

思辨的兴趣 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

审美的兴趣 这是对事物美丑善恶进行评价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文学、唱歌、图画。

同情的兴趣 这是关于人类交际知识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外国语(包括古典语和现代语)和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 这是关于民族和社会知识的兴趣,是同情兴趣的扩展,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 这是关于研究人与上帝关系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

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注意,期待,要求,行动);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教育性教学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57页)。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转引自曹孚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7页)

3、训育论

1、训育的目的:通过训育形成性格(造就忍耐精神、求索精神和勤勉精神)

2、训育的种类:偶然的训育和连续的训育

3、训育的作用:训育可以防止狂热(抑制欲望、习惯于纪律、培养责任心)

训育可以控制情绪,可以使学生铭记体谅同伴的态度,可以使学生小心谨慎(限制冒失的尝试,习惯于监督等)

4、训育的阶段和方法

1)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2)方法: 陶冶 、压制、强迫和惩罚,赞许、教育者作为榜样、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

、《普通教育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式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19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形成“赫尔巴特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传到美国、欧洲和日本,并通过日本于清末传到我国。

过分强调教师、书本的作用,并把他的教学方法绝对化、形式主义化,认为在任何学科、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一、 生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 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

巴黎大学 1930年):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18591020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零售商人

1875年,入佛蒙特大学读书。

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

1882年,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

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

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

1896年,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维持 8年后关闭 )

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此外,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

195261,杜威在纽约去世。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

二、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发展

教育领域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仍沿袭欧洲的传统教育,强调严格训练,注重记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的帕克(F. W. Parker (1837–1902) 受欧洲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于1870年代首先引进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的原则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哲学

(二)社会学基础(社会方面)

(三)心理学基础(儿童方面)

(一)实用主义哲学 Instrumentalism and Pragmatism

“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的连续体。

在这个统一的连续体里,经验和自然、人和环境、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作用着,相互连续起来,以至合而为一

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只有“我”的经验存在。

“一切学习来自经验”

()社会改良主义

他期望“以合作的智慧的方法,去逐步代替暴力冲突的方法”,“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__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民主主义社会最需要教育,且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要求,要求教育使人获得有效地参与共同生活的经验,“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

____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63页)。

(三)机能主义心理学

儿童是和他们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积极而能动的机体。

儿童学会适应环境并与社会成功合作的基本途径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这就是教育的基本方式。

儿童生来就潜存着四种本能,分别表现为四种活动:

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及其活动;

制作的本能及其活动;

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及其活动;

艺术的本能及其活动。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四、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关于教学方面的理论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

教育即生长Education as Growth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批判内发论、外铄论。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卢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学校即社会”,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是雏形的社会。

()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教育无目的: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民主主义和教育》p114)

教育目的要因人而异:“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习惯)(同上 p114)”;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同上 p113)

教育当然要有社会目的,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

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有特点的发展(生长)而实现的,教育的目的不应排斥教育的出发点——儿童,正如两点成一线那样,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起来,综合考虑。

()关于教学和教师

1、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做中学hands-on learning

2、教学过程:教学五步骤(发现法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观察和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展开调查和研究,获得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有机会检验他的方法。

3、教材和课程:综合课程、 活动课程

“以社会性的作业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

4、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教学 设计教学法

5、教师角色:助手 指导者

五、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曾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前苏联,同时在这些地方讲学并进行教育调查。

他的著作和讲演被广泛地翻译出版,据统计,至少被译成了3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千计的留学生在美国直接师从杜威,或者在教授杜威的学说的美国大学读书,他们学成归国,不少人成了杜威学说的积极宣传者。

因此,杜威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在六个大洲上都可以感觉到

五四运动以后,杜威的学说在旧中国也曾兴盛一时,给予中国教育界以极大的影响。解放后,我们曾经从多方面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严厉的批判和清算。

事实上,近二三十年来杜威的教育理论在外国仍然受到重视,“关于杜威及其著作的研究项目不只在数量上增加”,“在质量和范围方面也不断地提高和扩大”(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81卷,第2期,英文版1979年,第202页)。

1960年,美国的南伊利诺斯大学还建立了杜威研究中心。种种情况表明,杜威教育思想的现实影响仍在继续扩大,杜威学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古代希腊教育制度:

(一)古代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1.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Sparta (斯巴达的社会背景)

地理位置: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拉哥尼亚平原、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农业贵族独裁

居民分三个等级:奴隶主斯巴达人、希洛人、皮里阿希人

全民皆兵的社会:军队和军人(公民)的重要性

2.the Aim of Education: 培养军人

3.The educational processcontent and method

出生至7岁:家庭教育、母之子

7-18岁:国家教育机构、国之子、五项竞技、窃物欺敌

18-30岁:埃弗比(Ephebia)军事教育、秘密服役

4The character of education in Sparta

教育事业是国家事业

崇尚军事教育

注重培养儿童勇敢、坚韧、爱国等品质

重视女子教育

(二)古代雅典的教育制度Athenian Education

1.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Athens

2. Education of Athens

初等教育: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7-14岁):教仆、四艺

中等教育:体操学校(The Palaestra)13-15岁):五项竟技/体育馆(Gymmnasium(16-18)(富家子弟)三艺

高等教育:青年军事训练团: 埃弗比(Ephebia)(18-20)

3. The character of education in Ethens

教育事业是国家事业

重视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教育出现制度化现象

对于外国教育史各大教育家思想的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