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18-09-01 23:25:47

第一单元 岭南春早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3、《渔家姑娘在海边》选自《海霞组曲》,是根据电影《海霞》的配乐改编而成。童年以带有诉说式的音调的抒情性主题,表现了影片女主角海霞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成为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由此展开了南海迷人的风景和生活画卷。

织网原为电影中渔家姑娘所唱的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由乐队演奏后在配器上加以润色,保持了原曲甜美的南国风味,色彩上更为丰富,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少女在沙滩上织网的动人情景。

丰收则以两手不同情趣的舞曲加以组合,烘托渔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一首舞曲爽朗而豪放,另一首则明快而绮丽多姿。

4、调,又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村坊小曲等。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城镇集市,经过较多艺术加工,曲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短篇抒情小曲、叙事歌曲,也应归属此类。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由此也就有了遍布各地的与上述题材相关的《打樱桃》、《卖杂货》、《放风筝》、《打秋迁》、《磨豆腐》、《割韭菜》、《补缸》、《拜年》、《观灯》、《赶庙》、《采茶》、《妓女告状》、《尼姑思凡》、《光棍哭妻》、《寡妇上坟》等曲目。

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

小调的音乐形式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较曲折、流丽;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小调还可再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类: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等);谣曲;小曲。

5、《土楼回响》是2000年青年作曲家刘湲应厦门爱乐乐团指挥郑小瑛邀请专门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的。作品以闽西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

郑小瑛是客家人,当年她在回乡省亲祭祖的时候,对自己先祖们勤劳勇敢和团结质朴的性格产生了强烈的激情,遂邀请作曲家刘湲以客家人的历史、性格为素材,创作的颂扬客家精神的一部交响诗篇。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作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首3/4拍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和着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山歌主题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它构思宏大,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6、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的农民和船民中。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人民历来有对唱斗歌的习俗。每逢农事大忙前或收成后,不少地方搭起歌棚,进行斗歌活动。

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是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由于演唱活动频繁,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随之不断发展。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拘,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曲式结构为上下句。每句的句首和句尾有基本固定的衬词和衬腔,结尾时都用滑音下行。六声徵调式,音调悠扬抒情,如中山县的《对花》。

传统咸水歌内容多为情歌,男女对唱,曲调较简单,行腔滞板,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结尾多用姑妹兄哥等词,别有一番韵味。咸水歌从调式上分,有担伞调、姑妹腔、高堂歌、东风调、丰收调、叹情等;此外,他们也唱龙舟歌、木鱼歌等。番禺榄核一带,还有一种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叙事诗。另有大缯歌姑妹歌亦属于咸水歌,歌词格式、句末的衬词、衬腔不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二、欣赏《荔枝颂》

1、教师示范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大跳带来的独特风格。

2、集体学唱第一句,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欣赏红线女演唱的《荔枝颂》录像。引导学生留意音乐的特色与韵味,并关注:演唱者是如何表现叫卖声的?为什么要高声喊?

4、介绍粤曲的历史:

起源于清朝。

演唱者有动作表演。常用伴奏乐器有高胡、椰胡、秦胡、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竹笛、洋琴、洞箫等。

粤曲常用唱腔梆子二黄。前者宜于表现欢悦爽朗,有叙述性特点;后者流丽平和,抒情性强。

三、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

1、以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语言的特点等为题导入,教师用客家方言问候学生,教给学生与客家籍学生对话,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师用客家方言示范演唱

3.教师一句句用客家话教会学生演唱

4,欣赏录音,体会客家山歌的风格韵味的特点。

四、引导学生通过看广东民歌的分布图,了解各地主要的民歌种类。

五、学习渔歌和咸水歌。

1、欣赏渔歌哩哩美调和阿哩罗调,引导学生体会渔歌的内容和风格。

2、对比两首不同地区的渔歌及其衬词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

两首渔歌的比较

曲名

 

 

哩哩美调

1、都是劳动谁歌

2、都配有固定旋律的衬词

3、衬词起号子的作用

1、六声音阶

2、地区不同

3、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啊哩啰调

1、七声音阶

2、地区不同

3、演唱形式:独唱

4、速度稍慢

六、欣赏两首根据渔歌创作的两首创作民歌。

1、通过欣赏,完成课本上探索、寻觅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音乐的素材进行再创作,使作品既有新的时代感,又保留了地方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2,欣赏作曲家王酩为电影《海霞》的配乐《织网》。该配乐以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让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陶冶,并开阔视野

3,通过学唱这两首创作歌曲,领导学生议论它们与前两首民歌的感觉上有何不同之处

七,欣赏〈对花〉与〈画眉唱歌似弹琴〉

1,欣赏民间艺人演唱的效果,体会乐曲风格,对咸水歌的特点,历史,发展作介绍,加深学生对咸水歌的认识

2,〈对花〉为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猜谜语,〈画眉唱歌似弹琴〉以独唱形式演唱,两首歌都带有即兴性,演唱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才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教师介绍一些民间的庙会集会的录象和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八,欣赏〈唱春牛〉〈牧童谣〉〈卖杂货〉〈月光光〉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可刻意提出一些如音乐表现的特点,曲式结构的特点,旋律的特点,节拍规律等问题,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思考,然后用议论的形式加深认识

2,使用课件的伴奏伴随学生一起歌唱〈卖杂货〉,该曲曲调简单,旋律流畅,容易上口

3,边唱边和着韵律模仿货郎挑担走乡串村的动作,进行角色表演〈卖杂货〉,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动感强度

4,使用民间器乐合奏和钢琴演奏的〈卖杂货〉,引导学生欣赏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演奏,并进行比较讨论感受

5 教师使用广东方言教导学生演唱〈月光光〉

6,欣赏〈月光光〉录音带,该歌曲有独唱与合唱两种录音,学生可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此歌为乐句群结构的歌曲,前半段节奏工整,曲调流畅,后半段从衬词开始出现了较自由的切分节奏,形成一种对比

7,欣赏表现牧童活泼可爱的童声合唱歌曲〈牧童谣〉

九.学唱〈海娃变油娃〉

1,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2,听唱歌曲,掌握好3/4拍子的重拍

3,教师讲述客家人的来源及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用客家话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客家话念歌词,继而使用客家话演唱〈海娃变油娃〉

十.欣赏〈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1,首听:教师引导学生首听时思考以下问题〈1〉音乐的主题引用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音乐的力度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用笔记录下来。〈3〉音乐的表现用了什么形式?〈4〉听完音乐后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2,欣赏与参与:〈1〉听辨主题A与主题B。〈2〉听辨乐曲各部分所采用的乐器和人声,提出思考问题:交响乐中运用合唱,起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感觉?

3,再听时,按课本各部分要求参与

4,课本中的启迪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探索和归纳总结    

十一、教师小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音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作曲家只是把它谱成曲而已。。只有了解、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的文明,从而屹立在民族之林。

第二单元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和演唱表现为主题的十一首歌(乐)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通过课程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二、教学内容

1,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及学唱第24届奥运会会歌〈手拉手〉

2,欣赏学唱〈爱的奉献〉及〈一个真实的故事〉,领略音乐中的故事

3,欣赏学唱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摇篮曲〉

4,欣赏〈小夜曲〉,跟唱〈我心永相依〉,接触表现情爱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三,            教学安排

1、重点:欣赏博爱、仁爱、母爱和情爱主题的乐曲,感受真善美的音乐艺术。

2、难点:引导学生在变声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

3、课时安排:4课时

四,            教材分析

1、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1770年生于波恩,父亲是教会合唱队歌手。从小他就随父亲学习音乐。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十一岁写出最早出版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178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先后师从莫扎特、海顿、萨利耶里等人。虽为时很短,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预言他将震动全世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他深刻影响。此后,他终生奉共和为自己的理想,并在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中,写出许多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性作品。

如果说,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还只是在观察和了解社会变革中为自己今后创作作了准备,在维也纳时期.(1792—1802)也只是通过创作表明了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进一步理解;那么,从1803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了他的被称为英雄年代的创作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贝多芬写成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为代表的一大批轰动世界的伟大作品。其中有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和第三钢琴协奏曲,黎明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里奥》,悲剧《埃格蒙特》序曲,以及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晚年,双耳失聪,贫困凄凉。这时也正是欧洲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但是,在1824年,他以自己笃信的自由和进步是创作的意义,也是目的,写出了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总结了自己一生创作历程,讴歌了自己所信仰的共和理想。

贝多芬晚年,贫病交加,1827326,一个雷电风雨的夜晚。伟大的作曲家离开人世,当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但是,329贝多芬的下葬却形成一个群众性的盛大示威。

贝多芬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伟大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是他所处为那个暴风再时代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承现出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气质,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

舒曼在《论音乐与音乐家》中,曾经用诗的语言概括了贝多芬在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用一百棵百年老栎树在平原上排成他的名字,或者立一座如马乔列湖的圣·保罗美奥巨像那样大的他的雕像,让他如生前那样俯视群山;而当莱茵河上的船路过此地、外国人问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他们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

2、第24届奥运会1988917在韩国的汉城举行,开幕式于9171030分在可容纳10万观众的蚕室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汉城成为继东京之后第二个主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

本届奥运会共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9581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2476)参加了23个大项237个单项的比赛。中国奥委会派出299名运动员参赛,居参赛国的第11位。

由两男两女四位韩国实力派歌星组合而成。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Koreana”演唱组带领18000名演员高唱主题歌——《手拉手》(Hand In Hand),将开幕式的气氛推向顶点。这曲《手拉手》由此成为奥运历史上传唱最广的一首主题歌。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奥运会会歌里最成功的一首,曾考虑将这首歌定为奥运会的永久会歌。

3、《爱的奉献》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4、《一个真实的故事》以通俗歌曲的手法,叙述性的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形象,歌颂了奉献的精神。19818月,因边屯中学高中部停办,不满17岁的满族姑娘徐秀娟,跟随父亲徐铁林——我国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养鹤专家,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上班第三天,她就能识别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围圈起来。第二年春天,她配合科研人员进行鹤类人工孵化工作,观察仔细,记录齐整,受到科研人员的称赞。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等珍禽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还为三部以丹顶鹤为题材的电影当了领飞员,邓小平、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看过她的驯鹤表演。

19853月,徐秀娟走进东北林业大学,当了一名进修生。19865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又用新的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徐秀娟,决心创出一番事业。她应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精心护守三枚将要破壳出雏的鹤蛋,长途跋涉5000多里,在丹顶鹤的越冬地——黄海滩涂,使雏鹤顺利破壳出生,度过危险期,健壮成长,以后又半放养成功,并于第83日这天翱翔蓝天。这一科研成果,令中外专家为之惊异。这一年,她被评为保护区先进工作者,被吸收为江苏省动物协会会员,获得市环保局颁发的科技奖。她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的论文《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在第三次全国鹤类保护会议上宣读后,受到与会专家的热情赞扬。

1987915中午,白天鹅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兴大发,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来了,黎明还是不见踪影。夜深了,领导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个人摸黑钻进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可是没找到。这天晚饭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没顾上吃饭就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牵挂着黎明又出了门。到了复堆河,小王、小殷游过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时,忽然喊了一声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对岸的小王、小殷见她脸色苍白,大声喊她退回岸上,见她上岸后,两人才回身继续寻找。徐秀娟回到鹤场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把黎明尽快找回。不知是由于顶风人累踏不动,还是骑车跌了跤(后来发现车子铃铛掉下来了),她又推车来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车子放倒,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儿徐秀娟就这样深深沉入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亲爱的鹤儿们身边了……

时间过去了4个小时,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的人们到处寻找徐秀娟,不见;呼唤娟子,不应,焦急的人群又冲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处唤秀娟。当强烈的汽车灯直照水面,人们把娟子从水底托起时,抢救的人群开始是惊慌忙乱,后来想到时间过去太久,已经没有希望了,一片呼唤娟子的哭声,这才忽地震动苍穹掠过草滩。

1987923,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新洋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追悼会。那天上午,太阳也为环保战线上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儿女而收起光辉,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新洋港镇居民不到两千人,有近千人从四面八方聚来参加追悼会,为娟子送行。人们用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对徐秀娟来这里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对她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作了褒奖,对她呕心沥血为之献身的事业表示了崇敬。

5、摇篮曲(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1858年,布拉姆斯在汉堡成立了一支女子合唱团,由他来指挥和训练,他还为女子合唱团作曲。当时他被合唱团中一位叫培尔塔·波鲁布斯基的女孩所深深吸引,他喜欢听她唱家乡的奥地利民歌 后来她回到了维也纳并结了婚,但是,她和她的丈夫一直与布拉姆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布拉姆斯在得知她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从一本叫《儿童奇异的号角》的诗集中选了一首童谣作为歌词,用维也纳圆舞曲的格调写了一首曲子送给她,这首温柔而轻快活泼歌曲,这就是他最著名的歌曲《摇篮曲》(Cradle Song)

这首歌曲旋律恬静优美,情绪深情安详,深切地表现了母亲温柔和慈爱的内心情感世界。这首歌曲也常常被改编成各种器乐曲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

6、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有歌曲之王的美誉。舒伯特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他的著名歌曲作品有《野玫瑰》、《鳟鱼》、《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

舒伯特的器乐作品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等。

舒曼高度评价了舒伯特的创作:舒伯特能够把最微妙的情感和思想,甚至把社会事件和生活情况用声音表达出来。人的理想和志趣有多么纷纭万状,舒伯特的音乐也就有多么错综复杂。……他是贝多芬以后最杰出的音乐家。

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7、由好莱坞主流电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一手炮制,具有浓烈民族韵味的苏格兰风笛在他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诽恻的高潮,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短短四分钟的歌曲实际上是整部影片的浓缩版本。

 

歌曲由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曾蝉联全美告示牌(Billboard)排行榜冠军宝座长达16周之久。

8、《半个月亮爬上来》,无伴奏合唱。青海民歌,蔡余文改编。这本是由作曲家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歌曲,因为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常被误认为青海民歌,原作者反而被人们遗忘。王洛宾长期在西北地区从事民歌搜集、研究和音乐创作,改编了大量民歌。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文工团顾问。合唱由广东省歌舞团蔡余文改编。合唱短小、精练,富有合唱音乐所特有的协调感。歌曲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全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写成。第一段与第三段曲调平稳,充满夜晚的宁静气氛。大调式的密集和弦,使各声部产生均衡的音响。中段旋律起伏较大,旋律分别由男高音、男低音及女高音唱出,“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的句子,表现小伙子的焦急心情。第三段仍回到第一段宁静的气氛中。似在温馨的夜色里,年轻人尽情享受着爱情的喜悦。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引导学生了解奥运精神。

(二)欣赏学唱第24届奥运会歌《手拉手》

1、欣赏录音,分析乐曲主歌和副歌的旋律特点,主歌的旋律多以同音反复表现一种平和友好的意境;副歌部分以跳近的形式较多,表现一种栩栩如生的动感和生命力。

2、欣赏主创和歌手的创作简介,体会歌曲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3、将乐谱翻译为F大调,用牧童笛演奏。

4、随歌中的不同形式的出现自创不同的方式,进行参与性的欣赏。

(三)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朗诵《欢乐颂》的歌词,再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唱和朗诵有何不同

2、反复欣赏前奏,讨论前奏对歌曲起到什么烘托作用

3、欣赏柏林墙倒塌时举行的由三国交响乐团和演唱家联合演出的,伯恩斯坦指挥的《第九交响曲》,感受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思想

(四)欣赏学唱《爱的奉献》

1、欣赏乐曲,跟着录音模仿

2、跟随伴奏演唱歌曲,体会A段与B段从平静到不断升华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有信心的唱好这首歌曲,并学会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

3、欣赏汶川大地震群星振灾演出中〈爱的奉献〉的录象,进一步体会歌曲歌颂奉献爱心的精神

(五)欣赏学唱〈一个真实的故事〉

1、通过PPT介绍徐秀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歌颂的是一种爱心,鼓励学生学习徐秀娟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爱心。

2、欣赏歌曲,引导学生谈谈歌曲的意境及个人情感的理解,讨论歌曲内容的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歌曲,引导学生分辨演唱的方法及音色的种类。

(六)欣赏学唱〈摇篮曲〉

1、欣赏乐曲,体会乐曲温和安详的情绪,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真挚的怜爱。

2、跟随录音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伴奏声部的切分音效果,形成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乐曲平稳宁静的气氛。

3、提醒学生注意乐曲后半段的两个乐句,上行八度的跳进,表现出的母亲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4、引导学生在乐曲旋律下方以3度创作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再合奏。

5、布置作业,下周检查

(七)欣赏印尼民歌〈宝贝〉和东北民歌〈摇篮曲〉

1、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其甘美兰音乐,《宝贝》是一首带有综合文化色彩和风格的克隆钟歌曲。

2、欣赏印尼语演唱的《宝贝》,体验印尼歌曲的风格,引导学生分析两段的旋律走向及其表现的不同音乐情绪,体会音乐中充满期望的感情。

3、欣赏歌曲的二重唱,要求听出演唱的形式。

4、欣赏《摇篮曲》,体会东北民歌风格

5、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三首摇篮曲其共同的特点,是表现了世界上最纯真最崇高的爱——母爱,鼓励学生回家把自己对妈妈的爱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八)欣赏《小夜曲》

1、边欣赏乐曲边观看舒伯特生平及音乐创作业绩的简单介绍。

2、欣赏小提琴版本,感受两种不同演出形式的效果的异同。

3、把三首小夜曲的主题跟着老师的钢琴哼唱,然后在欣赏中辨别是哪一首小夜曲的主题,欣赏后引导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及它们共同的特点,适当的介绍作曲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作曲家因各自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九)引导学生跟随电影影像哼唱《我心永相依》

(十)欣赏学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1、男声四重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体会中外歌曲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歌曲含蓄之美。

2、视唱乐谱,注意唱转变化音

3、引导学生用哼鸣乐谱,找到头声的感觉,提示学生气息和音量的控制

4、演唱歌曲的歌词,进行感情处理和力度记号的表现,引导学生用最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5、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体会作曲家用一生的时间奉献给西部音乐的搜集和整理,将西部民歌发扬光大。被誉为西部歌王

(十一)教师小结:本单元欣赏的十一首歌曲都是歌颂和表现音乐和人的情感世界,希望大家体会人间最纯真的爱。

第三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接触熟悉亚洲三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

2、初步了解亚洲三个地区民歌的特点,进而体会亚洲各地区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

3、了解亚洲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学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民族民间音乐

2、欣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民族民间音乐

3、欣赏日本,朝鲜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安排: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亚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其具有的与西洋音乐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学唱亚洲民歌,并产生喜爱之情

3、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1、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和黄麻加工中心)、孟买(印度最大纺织业中心)。国花为荷花,蓝孔雀是国鸟,货币是印度卢比(Rupee)。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

印度音乐按照体裁可分为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俗音乐、大众音乐4种。印度传统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始终伴随着曲调的持续音,富于变化的鼓点以及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所有这一切正是构成印度传统音乐的基本因素。1

拉格Raga)一词是梵语,意为色彩、情绪,它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古典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就表现出以拉格为基础的即兴演唱演奏上。每种拉格都有相应的、由59个音依一定次序排列的音阶,它们的上行和下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欧洲大小调音阶形成明显区别的是,印度拉格常用的几种音阶中小2度音程居多,增2度次之,而大2度往往只有12个。

塔拉是印度传统音乐构成的另一要素,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印度的节奏体系相当复杂,总共有100多种,常用的约有1520种。作为节拍周期的塔拉最短的有3拍,最长的达128拍,而较长的周期实际上是由若干个较短的节拍单位构成的,一个周期中每个节拍单位的首拍都有特定的不同称谓,并以拍手或摇动右手来标明。在每个长的周期中无论中间的节拍变化多么纷繁,最终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循环到开头的最强拍上。这一点是即兴演唱演奏者和伴奏的鼓手必须具备的能力。

2、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乌尔都语意为清真之国。首都伊斯兰堡,主要城市拉瓦尔品第、卡拉奇、拉合尔,国花素馨花,货币巴基斯坦卢比,面积796095平方千米。巴基斯坦全国有4个大民族,旁遮普族占总人口的63%,其次为信德族、巴丹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还有10多个少数民族。96%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印度教等。语言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巴基斯坦是南亚西北部国家。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千米。山地、高原占国土面积的3/5。北部为高山区,西部和西南部是高原区,东南部为印度河平原和塔尔沙漠。印度河是境内第一大河,与其支流组成全国最大的流域,在入海口形成约80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山地冬寒夏凉,平原冬温夏热,年降水量一般为100500毫米。

巴基斯坦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3、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首都达卡(Dhaka),国花:睡莲,货币塔卡(Taka):面积147570平方公里。民族以孟加拉族为主,占98%,另有20多个少数民族,孟加拉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86.6%,其他的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

孟加拉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4、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国名释义:源于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别称:千岛之国、火山之国。首都:雅加达 ,主要城市: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货币:印度尼西亚盾,茉莉花是国花。面积:1904569平方千米。民族以爪哇族为主,占47%,其他主要有巽他族、马都拉族、米南卡保族、马达族、马来族、亚齐族以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居民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佛教等。 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位于中南半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国土由137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

甘美兰是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印尼各地使用范围很广 。甘美兰(Gamelan)这个词是爪哇语,它既指以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同时也指演奏这种音乐的乐队。这种乐队组合形式不仅存在于印尼,而且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由于在这些国家的传统乐队中锣的数量很多,而且在合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者们称这种具有普遍性的音乐现象为锣群文化

5、德彪西在自己创作中形成一种被人们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作品在音乐上部份受到俄罗斯音乐影响,同时又受到文学上、绘画上的象征派、印象派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力求在音响中刻画出瞬间的感觉、暂短的印象、情绪上的细微差别、景象的轮廓等。德彪西开创了音乐表现上的新的境地。

德彪西的主要作品有: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舞剧《玩具盒子》,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交响素描《大海》,音画《伊贝利亚》,钢琴曲《版画》、《快乐岛》、《前奏曲》、《意象集》等。

尽管德彪西音乐具有现代新音乐的特点,但是他是一位法国的作曲家,象库培兰和拉莫一样的法国的作曲家;他从他们那里学到了音乐中的法国精神的实质,他且以此自豪。他认识到了他自己的民族的天才,他充分觉悟到自己肩负着解放艺术事业的重任,他的确是足以担当得起这个任务的,因为他是在这世纪交替时期的唯一的伟大而绝对具有独创性的作曲家

6、在东南亚诸国中菲律宾的音乐显得颇为与众不同,因为在该国90%以上居民中流行的音乐深受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的300多年间,菲律宾很长一段时期又是受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总督府所统辖,因此发端于欧洲,而后又在美洲得到发展的多种音乐形式、体裁、乐器与乐队都曾大量地传入菲律宾,并在人口密集的中部平原地区取代了当地的传统音乐。只有在北部的山区和南部的伊斯兰居民区中仍较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昆迪曼音乐,它长于表现感伤哀怨的情调,是一种慢3拍子的抒情歌曲,旋律多为小调式,进行中时有简单的转调。一些专业作曲家常将它加以改编搬上音乐会舞台,从而成为艺术歌曲性质的曲目。源于西班牙,之后已本土化了的弹拨乐队朗达亚在这一地区也十分流行,它由多把音区与音域不同的曼多林和吉他类乐器以及用来拨奏的大提琴组成,并经常加上木琴、铃鼓、定音鼓和三角铁等敲击乐器。它既可演奏圆舞曲、波尔卡等欧洲音乐体裁的曲目。也可以演奏当地的民间舞曲,例如常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竹竿舞就是由朗达亚乐队伴奏的。传统竹竿舞是模仿长脚鸟在田间跳跃的动作,它以一对或数对长竹竿相击,舞者利用竹竿分开的瞬间插足跳跃,乐队以轻盈活泼的音乐为表演烘托热烈的气氛。

7、日本的传统音乐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其中影响范围较大最具代表性的是都市传统音乐、宫廷雅乐和民谣三类,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它是一种包含了两个小2度(半音)音程5声音阶(mi fa la si do' mi'),这种特殊的5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宫廷雅乐:雅乐风格典雅庄重、内容玄奥深邃,被视为国宝,宫廷常以它来招待外国元首和贵宾。它是现存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它包括日本原来固有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神乐。

民谣:它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大众化、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品种,它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

民谣按照表现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划分为劳动歌曲、祭典歌、祝仪歌、娱乐歌和儿歌5大类。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如《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著名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

日本民谣多采用独唱方式,有的则一唱众和。在九州以南的一些岛上还有对唱的表演方式。许多民谣原来是无伴奏的,近代受市民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多使用乐器伴奏,三味线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北方的一些民谣也有用胡弓伴奏的。此外各类的鼓、铜钹和拍子板也常在民谣表演时奏场面音乐。

日本音乐的性格特点:

1)日本音乐自然美、朴素美、少装饰以及和谐美。

从内容上看,其音乐多与大自然相关联。在民谣中,其主要部分大都关于农事的内容:如田歌,即与农耕劳动相关的民歌,包括除草歌、翻土歌、浇水歌、插秧歌、捣米歌等。田歌的数量众多,可以说在历史上农耕劳动是日本人民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另外还有山樵歌、海歌、作业歌和路歌等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日本音乐对单音音乐很是偏爱,在日本音乐中合唱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喜爱独唱、独奏;和声乐器笙经常作为单音旋律演奏。即使是合唱(奏)中,也不使用西方式的和声与对位,而是采用复律动(两个声部往往在节奏上不同步)和伴奏中断(伴奏停下来突出声乐演唱)的方式进行。

日本音乐注重对余韵的追求,一方面是在延音的各种处理上表现出自然状态(不夸张);另一方面,在乐曲、乐句的结束上也表现出自然的弱收状态,如雅乐结束时的递减乐器渐收法。

另外,日本人对苍劲、古朴甚至粗犷、原始声音有着特别的爱好。如对三味线乐器的偏爱。他们还在此乐器上安装一种名为沙瓦利的装置来获得一种苍老、古朴的音色;在声乐演唱中,他们喜爱暗哑、枯淡的音色,为了获得沙哑的声音,他们不惜练习到嗓子充血,义太夫节的演唱中,甚至女生降低八度或男生提高八度进行演唱。

2)哀婉之情

日本音乐中的哀婉之情表现为一种悲凉的氛围,那种沧桑、暗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琵琶、筝、三味线等弦乐器,横笛、草案、星等管乐器中,甚至连打击乐器也不例外。胡弓的那类似人声如泣如诉的音色,可以说是这种悲凉音色的代表;筝的押弦,三味线的滑奏等余韵的演奏法,歌唱上特殊的发声法,日本都节音阶都使得日本音乐那种悲凉、伤感的色彩被进一步强化。

8、朝鲜传统音乐以没有半音的5声音阶为基础。按照其主音及音程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调式音阶。一种叫作平调,在以汉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和以平壤为中心的西道地区的民间音乐常用,它相当于中国徵调式音阶,当曲调下行时偶尔插入#fa音以增加音乐的变化。具有大调的性质,其旋律色彩比较明朗。另一种叫界面调,它为南方的民间音乐常用,相当于羽调式音阶,小调特点鲜明。其旋律进行较多起伏,情绪略带感伤,在一些说唱和器乐曲中,si作为色彩音也常用于旋律下行中。除此之外还有少数角调式的民谣。

朝鲜音乐一个带普遍性的鲜明特点是旋律中常常出现4度和2度音程的接续进行。在朝鲜丰富多彩的音乐中还有各种不同的音程结合样式,例如以8度、9度大跳表现昂扬豪迈的情绪,以3度、4度、5度的连续上行推进表现难以抑制的情感冲动,或者环绕调式主音或骨干音作螺旋式的上下移动,使音乐更加委婉曲折。

朝鲜音乐中以长短这个词来表达节奏的意思,音符的长短来源于朝鲜语中音节的长短。朝鲜民族音乐具有明显的3拍子的倾向,即使是6/812/86/4这些复拍子也是按3拍子的原则来处理的。以此为基础再加上强弱位置的不同安排,使音乐节奏变得更加富于变化。

朝鲜音乐多使用行板速度,而一些民谣在结束时往往转为快板,慢板的乐曲极为少见。

朝鲜传统音乐分为古典音乐(又名正乐)和民间音乐(又称民俗乐)两大门类。古典音乐又包括用于祭祀和宴会的唐乐(从中国传入)、乡乐(朝鲜固有的)和军乐。民间音乐分为农谣、抒情谣、风俗谣、歌乐、说唱、和散调。民间音乐中声乐占多数,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广泛传唱的民歌,少数是在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中流行的声乐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印度歌舞,引导学生体会印度现代音乐的明快和具有生活气息

二、欣赏学唱印度音乐

1、介绍印度地理及种姓制度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印度最底层的人民的痛苦生活

2、介绍印度电影《流浪者》,欣赏其中拉兹之歌的录象,引导学生体会歌中笑中带泪的情感

3、欣赏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分析其与拉兹之歌的异同,体会乐曲在描绘流浪生活时的痛苦及乐观的精神

4、学唱乐曲歌谱,注意装饰音和变音,体会音乐独特的风格

5、欣赏〈印度国风光〉,感受拉格的特点,教师讲解拉格与塔拉

6、欣赏录象介绍印度的民间乐器西塔尔塔不拉,聆听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吉他进行比较

7、欣赏印度舞蹈片段,学习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三)欣赏巴基斯坦民歌〈美丽的国土〉

1、欣赏乐曲,体会乐曲与印度音乐的相同之处

2、轻声唱谱,引导学生体会巴基斯坦民歌的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四)演奏孟加拉歌曲〈道路〉

1、欣赏歌曲,体会其与印度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

2、将曲谱移至F大调,用牧童笛吹奏

3、布置作业,下周检查

(五)欣赏学唱〈星星索〉

1、欣赏乐曲,同时了解什么是克隆钟音乐,它是葡萄牙民歌和印尼民族音乐结合的产物

2、学唱伴奏声部,跟随录音演唱伴奏,体会歌曲旋律一松一紧的节奏音型,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六)欣赏学唱〈梭罗河〉

1、欣赏乐曲并进行讨论,比较一些以河流命名的歌曲(如〈长江之歌〉)与〈梭罗河〉在音乐和意境上的异同

2、跟随伴奏哼唱歌曲

(七)欣赏钢琴曲〈塔〉,引导学生了解在这首作品里音乐家借鉴和发展了民族民间音乐,让传统的音乐成为别具一格的带有现代色彩的音乐

(八)学唱〈竹舞〉

1、教会学生菲律宾音乐的基本节奏,注意每一句的第一拍的休止符

2、打着拍子学唱乐谱,再加入歌词

3、欣赏我国海南岛黎族的竹舞录象,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欢快活泼的风格

(九)欣赏日本音乐

1、欣赏喜多郎的音乐〈KOKORO〉,引导学生体会日本现代音乐风格

2、欣赏歌曲〈樱花〉,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

3、观看日本歌舞录象,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4、学唱〈樱花〉,引导学生把曲中各个音重低到高排列,告诉学生这是日本民歌的调式,称为都节调式

5、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歌曲的强弱和音色及力度

6、欣赏日本传统器乐曲〈五木摇篮曲〉,主要听辨都节调式在乐曲中的风格

7、聆听用日语演唱的〈荒城之月〉,感受日本传统器乐曲经加工提炼成为现代歌曲后的不同风格

8、学唱〈荒城之月〉,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aa’ba’)和〈樱花〉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民歌的不同

(十)学习欣赏朝鲜歌曲

1、学唱朝鲜歌曲〈阿里郎〉,表现歌曲的情感并分析歌曲的结构

2、欣赏女声独唱〈阿里郎〉,体会歌曲内涵,学习与朝鲜相关的文化知识

3、有感情的唱好〈阿里郎〉,体会朝鲜音乐中三拍子的特点

4、欣赏录象,引导学生了解朝鲜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5、欣赏电影〈卖花姑娘〉的片段,了解电影中人物的命运,体会其痛苦的心情

6、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卖花姑娘〉,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十一)教师小结:亚洲各国都具有其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他们与我国一衣带水,了解他们的音乐,为我们带来具亚洲风格的音乐艺术享受。

第四单元    名家名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中国早期学堂乐歌创始人李叔同等四位音乐家的作品,让学生从近代音乐史的角度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2、通过欣赏学习欧洲巴罗克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广泛接触与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曲,力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

1、欣赏李叔同,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音乐家的艺术作品

2、欣赏亨德尔和巴赫,海顿,莫扎特的音乐作品

教学安排:

1、重点:欣赏学唱20世纪初中国音乐作品,了解前辈为振兴中华摆脱贫困落后进行的奋斗

2、难点:通过欣赏了解巴罗克时代的音乐风格

3、课时安排:六课时

教材分析:

1、李叔同(1880-1942年)浙江平湖人,出身于清朝进士、盐商的家庭。1905——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学西洋绘画和音乐,归国后,在浙江两极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任绘画、音乐教员。创作歌曲有《春游》、《早秋》等,并引进外国歌曲予以填词作为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2、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朋。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现代音乐教育家。

童年随父亲寓居澳门。早年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在日本时,曾参加同盟会,掩护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1920年回国后,先在北京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同时组织了我国第一支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他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萧友梅的作品主要写于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年出版的歌曲集《今乐初集》和次年出版的《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篇都在当时留下一定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

3、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赵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其长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辑),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编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编配民歌十九首、器乐小品六首,总计一直32首作品。

刘半农,名复,原名寿彭,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1924年写成《四声实验录》,第一次给四声以科学说明。1925年初完成《汉语字声实验录》和《国语运动史》两篇论文,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1925年度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4、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原名寿椿,刘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有的境地。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培养了大批二胡、琵琶传人。

5、德国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亨德尔一生勤奋创作,写有歌剧46部,清唱剧32部,大合唱100部,以及篇卷浩繁的其他声乐、器乐作品。他的代表作是选用宗教题材写作的清唱剧。如:《弥赛亚》、《参孙》、《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等。器乐作品中的大协奏曲,以及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充满了动人的世俗生活气息。

亨德尔死后荣誉更高。 1784年为纪念他百岁诞辰,全欧洲都举行纪念会。1791年,在伦敦举行的又一次纪念会上。海顿面对千人,含泪说道:他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

6、巴赫(1685—1750),德国著名的古典作曲家。巴赫在创作中除未涉足歌剧外,几乎包罗了音乐中的所有体裁。他写有二百余部宗教及世俗大合唱、多部宗教的《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古钢琴曲集》、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四首《乐队组曲》和大量的管风琴曲。

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民构思严谨,感情内在,并在运用德国民族音乐基础上,广泛汲取尼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音乐素养,使其创作对欧洲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海顿(1732——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的音乐创作包括各类音乐体裁。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共创作交响曲一百零八部,弦乐四重奏八十三部,不少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海顿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管弦乐队的编制原则,为后来交响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民常尊海顿为交响曲之父。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旋律动人,富有民间气息而获人们喜爱。

8、莫扎特(1756 ——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即跟父亲学习钢琴(羽管键琴),轰动了欧洲乐坛,被誉为神童。八岁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部歌剧。1773年任萨尔茨堡的宫廷乐师,因不敢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而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此后,在贫困处境中陆续写出了大量作品。它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起创作汲取奥地利名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他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丰富了交响曲与室内乐的表现力。

主要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唐璜》、《魔笛》等三十余部,交响曲约五十部,协奏曲五十余部,室内乐二十三部,以及大量的歌曲和宗教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李叔同作词的《送别》,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讨论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

二、欣赏吹奏《春游》

1、介绍李叔同,突出其引进外国歌曲予以填词作为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2、欣赏乐曲,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划拍子,感受复拍子的节奏感。

3、学唱歌曲第一声部,注意力度变化及变音。

4、将乐曲低音部分稍微加以改编,用牧童笛演奏,引导学生感受三声部的效果。

三、欣赏演唱《问》

1、欣赏乐曲,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时代背景。

2、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中叹息、含蓄、激动、沉吟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三连音的唱法,与前八后十六对比,练习好节奏,把歌曲中三连音的部分唱好。

四、欣赏《教我如何不想他》

1、唱唱歌曲中教我如何不想他依据,介绍其源于戏曲中的一个曲牌,体现了作品的民族特点。

2、看着歌词欣赏作品。

3、介绍作曲家赵元任。

五、欣赏《光明行》

1、初听,引导学生边听边阅读课文,漫谈感受。

2、视唱第一第二主题,注意32分音符。

3、了解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4、再听全曲。感受音乐中军鼓的敲击声、进军的号角声和进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从刘天华所处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在黑暗中追求光年、吗的进取精神。

5、介绍二胡的形状、音色和特点。

六、欣赏学唱《快乐的铁匠》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朴素明朗的旋律,体会18世纪初德国古老乡村的生活气息。

2、跟随录音听唱歌曲,注意变化音和16分音符

3、处理力度记号,随着教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七、欣赏〈哈里路亚〉

1、欣赏合唱曲,介绍混声合唱的声部结构,体验合唱的合声效果

2、要求学生记下第一乐句,并把它唱出来,体会歌曲纯洁虔诚的情绪

3、介绍声乐套曲的定义

八、欣赏小提琴独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

1、介绍巴赫,突出巴赫将欧洲的复调音乐发展到高峰

2、欣赏乐曲,分析速度和节奏及结构

3、欣赏鲍比麦克菲林在24小时巴赫音乐会上演唱的此曲,体会乐曲甜美朴实的旋律和温柔情感的表现

九、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拍子的变化,节奏的变化,旋律的改变等,理解变奏曲这一题材

2、学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记住

3、分段欣赏全曲,听辨主题的各次变奏

4、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现不同的变奏

5、介绍海顿,重点介绍海顿在交响乐创作和规范交响乐方面的功绩,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原因

6、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变奏创作

十、欣赏歌曲〈不要再去做情郎〉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欣赏提示,了解歌剧的故事梗概

2、要学生知道这是一首世界著名的经典歌曲,是古典乐派大师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之一,从这首歌曲中可了解莫扎特创作的音乐风格

3、哼唱歌曲的主题

4、欣赏歌曲,体会主人公费加罗勇敢豪放的性格,引导学生进入莫扎特的音乐天地

5、观看〈费加罗婚礼〉的主要片段,整体了解这部歌剧

6、学唱歌曲并背唱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旋律线条有何不同

十一、教师小结:在音乐这片浩瀚的大海中,20世纪初的中国音乐家和巴罗克时期的欧洲音乐家的作品是最闪亮的明珠,希望大家在课后拓宽自己的欣赏视野,多欣赏这些经典的作品。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