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1-22 17:34:36

对中医教学的思考

中医学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医学仍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中医理论的探索方法与解释依据的独特性,逐渐形成一批原创性的医学发现和医学发明,如藏象五系统、针灸、新中医哲学观等理论和医疗技术,并不断比益增附,直到现在还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医学在历史上为保障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开始受到关注。中医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护生产力的任务。在西医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高等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西医高等院校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西医高等院校与中医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差异,以及中医学与西方医学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学困境颇多。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知识枯燥、玄奥,学时少而内容多,理论抽象而单调。如何针对西医高等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是每个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师思考的课题。

1 西医院校中医教育现状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使医学生在学习西医(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学习到我国传统的中医学诊疗技能,增加了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于培养适应国情需要的医学人才,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西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致使中医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学受到内容过多和学时有限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的困扰。可见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目前存在诸多问题。①对中医学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影响学生主动学习动机。②中西医理论体系截然不同,思维模式及认知模式的差异,学习内容抽象,影响学生学习、理解与认同。在开始中医教学前,学生们已经较全面的、系统的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因而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习惯将中医的“心”、“肝”等脏腑与西医的“心”、“肝”等器官进行比较,对“心主神、肝藏血”等脏腑生理功能感到不可思议,拒绝认同。③中医教学内容繁多,但课时偏少,且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实践机会不足,理论脱离实践。④中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落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

2 明确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学目标

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而总学时却大多限制在60-70之间。对教师而言,为了保持教材的完整性,加上中医学理论体系本身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讲授内容上宜面面俱到,但由于学时的严重不足,只能着重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一般的原理与知识,对中药方剂和针灸学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对学生而言,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辛苦地领会着中医学深奥玄妙的理论,更有兴趣的中药方剂和针灸学则一知半解,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重要性,明确设课目的与教学目标,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确立中医是一门传统的医学科学的思想,认识到历史上中医在疾病防治方面曾作出重大贡献,彻底打破中医不科学、学习中医无用的观点。中医与西医都是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人体生理、病理、疾病防治是它们

共同的研究对象,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防治的认识,主要是借助于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观,正因为它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正确的方法,使得它所创立的理论体系不致于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始终保持科学性。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虽然中医防治疾病的一些成功经验与方法已逐步被现代医学更先进的方法所取代,但是中医仍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病毒性疾病、肿瘤、功能性疾病、慢性疾病的防治等。因此在正确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及重要性后,可以明确我们设置中医学课程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精通中医理论,而是在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能灵活恰当地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同时可以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是西医专业

学习中医学,可以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多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的有效手段;其次是可以运用扎实的现代医学知识研究中医的本质,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现代科学的结合,推动中医发展;其三是通过研究中医,可以推动现代医学的进步。

3 重视中医教学内容

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整合中医学课程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放眼未来,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落脚点,努力形成中医学专业有特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整合中医、西医课程,克服学时过多学业过重的矛盾。通过开设综合课程,整合中、西医课程,减少重复叠加的课程内容,减少必修课总学时数,减轻学生负担。增加限选课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自主选择的余地。提高学生中医技能与理论水平,而且可提升学生的人文、自然科学素养。首先,着重讲解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牢牢把握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侧重于讲解四诊技能和辨证处方规律,让学生理解从中医学角度该如何去诊断和用药。教学过程中要深刻领会教材精髓,传授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知识,重点突出地讲解藏象和辨证内容,注重启发式教育;运用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横向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去解释晦涩、抽象的中医概念;另一方面亦应结合现代中西医结合的新进展及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去进行分析阐述。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中医思维和西医思维的异同,讲明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意义和学习目标,改变学生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避免先入为主,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理解中医学。教学备案具有以下特点:①特色性,体现出中医学对生命活动的整体认识观、整体健康观、整体疾病观、整体治疗观的优势与特点;②科学性,教学内容精而少,内容侧重在中医基础学,既要明确中医理论的内涵,又要保留中医学的大概全貌;③创新性,对于不同重点部分以黑体、图表文字等不同形式标明,章节篇名汉英对照,同时附现代研究成果;④实用性,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增加插图,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与理解。

4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和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要达到此目的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必须有学生配合,“教”的结果主要由学生来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基本技能反映了“教”的质量。“学”则必须有教师指导,两者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成为在教学中坚持的指导原则。

4.1 采用目标教学的模式,纠正传统满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喜欢面面俱到,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但收效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做到具体化。因此采用目标教学的模式,就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明确本次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从而使教学活动有序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

4.2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为此应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问题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制作大量的电子课件,使显微结构宏观化,平面图像立体化,静止状态动态化,比如在中医针灸教学中,考虑西医院校的学生都有解剖学基础,所以将要介绍的穴位以多媒体的三维立体图显示出来,使穴位的表面及深部解剖结构一目了然,结合解剖标志定位法与骨度分寸定位法及见习时结合病人示教有关穴位定位。这样一来使针灸教学形象生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教学的趣味性。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学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收到显著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注意将各知识点与临床紧密结合。收集、编制适合于中医学教学的病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将病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临床实际问题去学习,通过认真思考解决病例中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4.3 加强教师综合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存在着教育观念守旧,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脱离以及中医教育缺乏连续性等现象。这些现象对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影响,为此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事西医院校中医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政治责任心、教育事业心,精通本门学科专业知识,具备相关的西医学、文学、历史、地理、天文、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5 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医学有一整套基本理论指导各科的临床实践,如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治法方药等等,不论内、外、妇、儿各科总离不开这些理论范围,这充分体现出基本理论的重要意义。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时数少,讲授的内容较多,要求授课老师本身应该全面而系统地熟识中医的基本理论,才能在授课中精简扼要、提纲挈领、挚简驭繁、有的放矢,以利于前后相呼应,从而使学生接受的知识容易形成系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理论的钻研和临床实践是相互促进的,授课老师只有加强临床实践,才能将临床的亲身感受和经验不断补充到授课内容中去,才能使授课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讲授的内容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总之,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改革不仅关系医学生的培养,更深刻地决定着中医的未来命运,关系到医学模式的真正转变。只有深刻了解、分析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固有特点,加强西医理论与中医理论的联系,并结合临床讲解,才能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为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教学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