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1-11 23:17:21

高校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探究--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朱霞【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定位模糊、职能不规范、自我认可度低、稳定性弱等,是制约辅导员提高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主要问题。相关部门必须注重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从而实现辅导员整体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最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基础,立足当前实际,分析淮阴师范学院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提出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建议。【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期】2014(000011【总页数】2(P55-56【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作者】朱霞【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正文语种】【中图分类】G641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德育工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者和引路人。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十分必要。
职业化,即职业素养专业化,是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状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适合的方式,做合适的事情。当职业化形成后,随着该职业的专业品质和程度进一步提高,量变导致质变,职业化也就发展为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即专业化。如何判断职业化是否过渡为专业化呢?笔者认为,第一,要具有稳定而富有凝聚力的队伍,这是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基础条件;第二,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要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有利于提高工作者自身的工作热情,是职业自我提升的重要动力;第四,要有相应的辅导员知识技能提升培训实践,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的知识与时俱进,职业技能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提高;第五,要有良性的阶梯发展模式,一支队伍想要获得持续发展,就要形成良性梯队发展模式,实现良性循环。淮阴师范学院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本科高校,已形成了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特色。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淮阴师范学院逐步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辅导员队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校辅导员制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笔者针对该校辅导员做了一系列问卷调查。截止20146月,学校18个二级学院中共有一线辅导员89名。此调查问卷以89名一线辅导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放问89份,回收82份,回收率为92%,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97.6%,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一)辅导员自我认可度有待提高,自我提升困难在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人仍倾向于将高校辅导员归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导致学校对于高校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在调查过程中,辅导员对于自身职业认可度和岗位的认识也有不同感受。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认可自身职业的占总人数的61.25%;一般化认可自身职业的占总人数的36.25%;不认可的占总人数的2.5%。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目前,多数辅导员能认可自身职业,这说明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但从数据中也不难发现,仍有部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不认可或稍有认可。可见,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仍有待提高,辅导员对自身的认可度仍需提升。(二)辅导员队伍流动频繁,稳定性弱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被看作是新工作的“过渡”,于是,“做不长”成了大家的共同观念。辅导员自身认可度低,对职业化和专业化认识模糊,所以,跳槽和转行的概率很大。在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有部分辅导员想跳槽去学校其他部门工作,如科研、教学等。注: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2的统计结果显示:任职年限为0-3年的有28人,占总数的35%;任职年限3-5年的有18人,占总数的22.5%;任职年限为5-10年的有27人,占总数33.75%;任职年限10年以上的有7人,占总数的8.75%。从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学校辅导员中有近半数的人员任职周期低于5年,表明辅导员岗位的流动性较大。人员流动频繁、稳定性弱,一方面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辅导员宝贵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传承。(一)实现辅导员职业化途径1.注重特殊性,使辅导员获得应有社会地位辅导员是一种社会职业,是大学校园中不可替代的一群人。但多数人甚至辅导员自身,常常片面看待辅导员的工作,认为辅导员是校行政管理人员或教师。辅导员职业化就是要提高全社会(包括辅导员)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发挥辅导员重要的社会作用,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2.突出专门性,将辅导员纳入合理考核体系
在我国传统的辅导员分类中,倾向于将辅导员纳入行政管理人员之中,即将辅导员行政化,按照行政级别分类管理,这样会导致辅导员隶属关系不明确。还有一些学校倾向于将辅导员纳入教师队伍中,这会导致相关部门在进行辅导员岗位招聘时,忽略辅导员的职业专业技能,仅仅强调其作为教师的职业要求,不利于选拔有专业化能力的辅导员。辅导员作为一个独立职业,应有其自身的合理归属,以进一步促进其职业发展。3.讲求灵活性,增加辅导员市场流动和价值在当前背景下,辅导员市场化操作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和弊端,值得探究。目前,提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辅导员市场流动的灵活性,在辅导员之间形成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提升辅导员的自身认可度和价值实现可能性。4.提倡精英性,提高辅导员职业素质作为独立的、专门的社会职业,辅导员有其独特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服务对象。因此,提倡辅导员职业化,立足于辅导员工作本身,分析辅导员职业要求和定位,并寻求相应对策来提高这种素质,能使辅导员队伍形成精英化团队。5.强调有序性,建立相关制度规范辅导员管理辅导员职业化,必须加强建立对辅导员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也应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HR要求,科学建立辅导员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将有效完善辅导员职业规范,激励辅导员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更快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二)实现辅导员专业化途径1.构建辅导员专业知识体系,完善辅导员能力结构应结合国内外实际和教育发展现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现代专业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和素质要求等进行研究,从而构建辅导员专业知识和能力谱系,连贯理论
学习过程,为辅导员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理论支撑。2.制定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辅导员专业要求教育讲求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应倡导辅导员通过自身言行、品质道德等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取得人生成功奠定基础。3.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优化辅导员发展路径保证每个辅导员在上岗前就能够接受专业训练,在岗位中接受指导教育,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岗前培训把辅导员和一般教师同样对待,使之接受相同的职业培训。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利于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4.鼓励辅导员自我提高,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专业辅导员必须不断地接受教育,自觉更新知识和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透彻理解理论,建立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理念,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艰难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5.允许辅导员成立社团组织,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社团组织可以对辅导员群体进行专业约束,同时促进辅导员相互学习与交流,促进其专业发展。社团活动,也是提升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高校相应机构、部门与时俱进。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找出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之进行完善,克服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进阶道路上的瓶颈,努力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目标,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健康稳定地发展壮大。【相关文献】1]刘芳,刘忠驷.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5.2]张峰,顾乾礼.战略性需求:高效管理队伍必须走职业化道路[J.江苏高教,1998,(10):
31.3]薛小平.高校管理队伍职业化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37.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