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乡村旅游发展调研

发布时间:2012-02-09 15:24:53

习水县乡村旅游发展调研

习水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方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的表现形式之一。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旅游活动。它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效旅游形式。习水有以习水河流域为代表一大批乡村旅游资源,有良好的交通和客源条件。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还处于粗放型、低水平、低收益的阶段。与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区差距很大。文章以“习水乡村游”为基点,分析了习水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特点及现状,阐明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或建议,并阐述了生态保护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将成为习水经济的新亮点,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习水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习水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县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发展未能得到科学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我县乡村旅游以县城周边农家乐为主,形式单一,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农家乐建设在基础设施、卫生管理、接待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市场定位上距“乡村旅游”定义还有很大的距离;二是以“四在农家”建设为载体的桂花山庄等农家乐开发缺乏特色,娱乐方式单调;三是农家乐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地方,但游客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农家乐生活垃圾也未有妥当的方法处理,日积月累,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四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农家乐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周边农户的闲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在从业过程中,未能得到职业技能的培训。

(一)习水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习水乡村旅游之所以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是与它的良好的资源条件分不开的。

1.资源条件

1)自然资源

习水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漪旎,自然与文化保存着较好的原生状态。境内西北部有目前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5万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白鹤、桫椤群落等珍贵动植物物种达1600多种,红层地貌上森林覆盖,由于它的奇特性、多样性和原始自然景观的神秘性,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旅游资源。

2)人文资源

习水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尤以红色文化(长征文化)最为丰富,习水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发轫地。“四渡赤水”中的一、二、四渡均发生在习水县境内;红军前后在习水转战了62天,足迹踏遍20余个乡镇,是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的县;曾有共和国的一位开国总理、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和上百名将军在青杠坡战役中浴血奋战。其次习水历史文化厚重。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土城,有汉代的摩崖石刻,有三国的崖墓,有明代的土城九龙屯军事城堡,有贵州第一石窟望仙台石窟,有丁山坝僰人遗址,有早期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三岔河袁锦道工厂遗址等。另外习水县居住着苗、彝、回、布依、侗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在县内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82.5%。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以上种种都为习水旅游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习水旅游的灵魂所在。

2.区位条件

习水地处川南、渝西和黔北的交接地带,是出川、入渝的一个重要窗口。全县行政区划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现有人口68万。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1871.9米,最低海拔275米,年平均气温13.1C,年平均降雨量1112.5毫米,无霜期253天。森林覆盖率52.71%。离省会贵阳300公里,离成都350公里,离重庆240公里,距最近的长江口岸(合江)60多公里,距最近的火车站(赶水)90多公里,距最近的飞机场(泸州)100多公里,紧连重庆四面山、四川佛宝及赤水十丈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于成渝经济辐射圈和黔渝经济辐射圈的交汇地区。习新路、长东路以及习水河航运构建了通向重庆、四川、遵义、贵阳的大通道, 极大的便利了区域旅游的整合,保证了中远程客源市场的交通条件。

3.经济条件

习水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农业总产值,产业化水平,农产品出口量所占比例较小。但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人文遗迹、田园风光、农业生产等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总之,习水县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习水依托如此丰富厚重的旅游资源,大胆创新,广泛宣传。目前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已由过去单一的农户发展模式渐渐过渡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发展模式,由简单的吃住模式发展到“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消费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为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带来了曙光。

(二)习水县乡村旅游景点

习水乡村旅游景点如下表所示:

名称

所在地

类型

特色内容

习水县丹霞谷、天鹅池、飞鸽子、中国杉王风景区

三岔

东皇大坡

以自然生态型为主的综合旅游区

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游览

大坡赶场坡、寨坝大茅坡景区

大坡

观光参与型

“习水杨梅之乡”“高原西瓜之乡”,田园风光无限,生态环境优美

土城黄金湾景区

土城

观光体验型

田园风光无限,农耕体验

桑木土河景区

桑木

农家民俗型

青山绿水,展示我县苗族(红苗)民俗民风。有农具展、手工作坊等。

仙源高原休闲度假中心

仙源

以自然生态型为主的综合旅游区

观高山草原、放牧、凉爽气候、农耕体验等

官店“金海水车”

官店

观光体验型

观各式各样水车、体验农耕文化等

 

二、习水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目前习水乡村游的统计状况看,农家乐是习水乡村游的主要方式,如采摘水果,吃野味,干农家活等,这种体验式的农村旅游迎合了公众旅游的需要,市场潜力较大。此外,整体来看,乡村游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季节性(夏秋两季为旺季,冬春季节游客较少),停留时间短,入住率低(除度假村外,一般停留时间为1-3天,以双休日家庭组合为主),投资回报率低(大多数乡村游景区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或投入市场时间短,发展不成熟,缺少投资回报率高的旅游项目)。

从目前习水乡村游的发展状况来,习水乡村游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背后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方面

首先,习水乡村游在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据山东大学旅游系王德刚教授指出,不少乡村游搞成了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搞旅游乡村游,开发无规范性,盲目投资,无统一规划,档次上不去,这样的乡村游成不了大气候。其次,一些乡村游开发层次较低,大多停留在乡村景观的简单利用。吃农家饭成了乡村旅游的代名词,卫生、质量、环境等都无法保证,并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第三,旅游开发中,不注重保持传统民俗文化。乡村游的最大魅力一方面是清新的乡村风景,更重要的是不同于城市的风俗民情,乡土文化,而一些地方一味求新,盲目追求城市的乡村建设,拆民居,盖洋楼,建游乐园等跟城市一样。在城市人向往和体验乡村生活而乡村人羡慕和追求城市生活的矛盾中,乡村人抛弃了传统文化也制约了自己的发展。第四,大多数景区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可进入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游的发展。由于习水乡村游缺乏统一规划整合,规模都相对较小,很难形成具有国内或国际竞争性的龙头产品。此外,乡村游景区大多位于交通闭塞的欠发达地区,乡村小交通的通达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水、电、邮政方面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也亟待完善。最后,习水乡村游在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当前,在习水许多开展乡村游的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和全面的科学的论证、评估和规划,开发盲目,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的完整性。由于我国旅游的淡旺季明显,在旅游旺季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加之游客旅游所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超出了景区的环境承载力,使景区的生态格局和景观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另外,共用资源的利用无序,导致资源迅速消耗,环境退化,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游产品方面

1.产品雷同,缺乏特色

习水乡村游目前大多以农家乐为主,而各地区的农家乐形式基本一致:黔北民居、干农家活、赏农家景、吃农家饭。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引起游客的视觉疲劳,乡村游几乎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减小。

2.缺乏文化内涵,发展步履维艰

 在许多乡村游景区,一些民间的民俗仪式正趋于表演化,加之乡村游开发过程中盲目追求城市化乡村建设,这种反客为主(即以游客为主,而不以村民民俗为主)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文化生态。乡村游缺乏文化内涵,发展水平难以提高。

3.乡村游购物环节较为薄弱

乡村游缺少富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旅游商品,旅游购物点不集中,规模小,未能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影响了乡村游的消费水平。

(三)旅游服务方面

餐饮住宿方面,乡村游酒店多以家庭旅社为主,设施陈旧落后,卫生质量差,档次低,服务水平低缺乏特色;旅行社方面,我县很多旅行社都是随着乡村游的反热潮而兴办起的,手续不齐、管理缺乏规范,竞争力不高,功能单一。尤其是管理方面,管理低水平,不少乡村游的经营管理还处于村民自发状态,政府管理缺位。同时,也缺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资金投入不足。

我县为国家级贫困县,项目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滞后、融资难等。

(五)当前的旅游发展体制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

体制的不完善是阻碍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规范、不合理的旅游发展体制导致了旅游管理的无力、信息流通不畅、部门沟通协调不够、旅游业管理的混乱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设置,我县重要的几个乡村旅游发展地,除了土城和三岔河乡的旅游办有编制之外,其他乡村旅游镇乡几乎没有。同时旅游办具体干什么工作,怎么干,职责定位不明;二是乡村旅游发展主体的问题。目前我县的重点乡村旅游乡镇都存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现状。再者,乡镇作为基层政府参与投入经营,主体是否合法就值得商榷。三是土地流转不畅也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难题,一些投资者圈地搞乡村旅游开发,但土地不能整体流转,一些必要设施的建设用地批不了,投资人不敢投入。四是全县和各乡镇的乡村旅游没有整体的旅游规划,有的仅仅是各乡镇自己请人设计,功能定位不全,有较多的雷同。另外有些乡镇的旅游规划只处于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状态。

三、习水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

总体目标:把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从2009年起,全县乡村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创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力争每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8亿元以上。把习水打造成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县。

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有较强吸引力、系统配套的精品乡村旅游区(点)。以高品位的景观吸引游客,以高品位的文化内涵丰富和拓展旅游领域。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优乡村旅游商品,满足广大游客购物需求;注重旅游宣传促销,创作一批乡村旅游文艺作品,提升习水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立足习水实际,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养一支旅游人才队伍,加强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推介,打造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连接点。通过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习水乡村游发展举措

国家旅游局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即在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的前提下,由政府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加快旅游业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 “大坡现象”是习水乡村旅游在政府主导型发展的模式下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当地政府放手将旅游业投放到市场中,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依靠各类市场主体促使资源的最优组合,实现旅游的跨越式发展。依据目前习水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政府主导模式必将在乡村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习水县乡村旅游应以政府主导为核心,采用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以期更好的发展。

(一)资源开发方面

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科学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政府应组织合理有效的整体规划,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聘请国内外旅游规划专家,根据本地区现状,高质量、高水平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做到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协调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的开发档次和水平,同时,应确定本地区开发的重点和优势,突出地方主题和地方特色。

2.加大投资力度,实施优惠政策

目前,乡村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制约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有条件发展乡村游的地区多数是环境好,特色鲜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低,发展乡村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旅游部门在财政预算中应适度加大乡村游资金预算。其次,推动乡村游开发项目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小额贷款用于旅游经营户。同时,实行信贷优惠政策,解决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问题,从而激发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最后,政府应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解决农民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制约乡村游发展的瓶颈因素。据悉,从2006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农村,这是乡村游发展的一个机遇。就目前习水县乡村游的发展状况看,乡村交通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有效的帮助那些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问题,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其次,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积极实施旅游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公共住宿设施,提高饮水质量等。在非生态高密度区,可慎重增加观景设施,如观景平台、登山步行道等,但应注意的是服务设施要注重公益性和便利性,建筑物的外观、风格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展现原生环境特色。

4.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民俗特色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乡村游现场会议上强调,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突出特色是发展乡村游的灵魂。不少专家也认为乡村游缺少文化内涵,难以走远。发展旅游的乡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分开,从而保持其吸引力。农村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当地特有的风俗民情及民间祭祀习俗等,也包括古旧建筑,这些都是农村特有的旅游资源。有时候不建设而保持一些旧的破的荒凉的东西,反倒能吸引人,不要盲目投了资,反倒破坏了宝贵的旅游资源。

此外,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采取措施提高乡村游的现代文化氛围。四川省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四川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颇具特色,譬如,郫县农科院在传统打麻将为主的农家乐中,出现了网吧型农家乐、书吧性农家乐,提高了文化品位,在邛崃田合山一带还出现了咖啡吧农家乐,乐山出现了花鸟型农家院。如此细分市场,作出特色,让休闲与文化嫁接联姻,提高了乡村游的文化氛围。我县许多市场疲软的乡村游景区,可依此经验,大胆创新,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年年推出乡村游主题,让游客随时保持新鲜感。

5.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表现形式,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意识,不能“见风景就开发,有资源就利用”。到处开发,盲目建设,是对大自然的无限制掠夺,它不仅破坏了旅游资源和环境,也不可能获得好的效益。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必须把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旅游有限开发战略,进行有限开发建设。这就要求以环境为前提,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具体建议为以下几点:首先,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规划,完善景区内生态保护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加强对景区管理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生态教育,完善景区有关生态保护的宣传设施,积极争创生态旅游示范区。第三,加大生态建设,控制环境容量。进一步提高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加大对现有山林的生态保护力度,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承载量分析。第四,开发外围新景点,开拓冬季旅游客源市场,分散游客量,扩大旅游环境容量。旺季时也要适度控制游客数量,创造良好的气氛环境。第五,实行景区短期封闭制度,使环境得到休养生息,恢复自然生态平衡。第六,加强对各种建设项目的管理,减少和避免山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其原有风貌。第七,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让每个人不管是旅游者还是普通公众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从自己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保护生态,保护自然。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促销方面

1.推行乡村旅游品质制度

乡村旅游品质制度是德国首创的,该制度的核心是独家农场品质认证计点制度,采用登记认证制度,凡经检验合格者颁发认证标章。这一制度值得借鉴的地方是采用登记认证制度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总体水平,使乡村旅游在投入市场前得到有效保护和控制。如旅游部门可以制定各种项目和服务的最低要求,作为检验标准,制定定期复查制度,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2.开发精品项目,打造旅游特色产品

乡村旅游要长足发展,必须不断培育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如特色商品、特色旅游饭店等,形成当地的品牌,提高旅游吸引力。韩国乡村旅游在这一方面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如韩国的主题列车活动,让游客坐到哪里,看到哪里,吃到哪里。“周末农场”适应双休日的特点,供城市游客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韩定食旅行”让游客品尝乡村颇具特色的韩式套餐。

在打造特色产品方面,可以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集思广益,进行技术创新,统一协调指导,组织旅游商品开发。此外,要结合地域文化内涵着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景点特色的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商品的种类,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和品位,增加经济效益。也可在与环境协调的前提下建设旅游特色购物街,建立旅游定点购物网络,方便外地游客购物消费。

3.实行区域联盟,形成旅游大超市

对于相同文化区,可推行区域旅游联合体措施,联盟统一标识,对外促销,形成旅游大超市,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共赢。

4.广开宣传渠道,实现旅游宣传促销新突破

开展大规模旅游宣传,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调整宣传策略,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促进本地区乡村旅游产品更有效的赢得国内外旅游市场。具体建议为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强势媒体宣传。与中央、省级等各主要媒体合作,实行专题采风和系列宣传,如可借助“习水县两节一会”为契机开展专题采风,推出“长征文化乡村游”、“乡村新风采”等专栏专题报道。借助强势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如可借助习水县举办“两节一会”所请到的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加大宣传。组织专人赴西南宣传促销,重点开发西南这一大国内市场。

第二,利用旅游交易会,旅游发布会等效应的延伸。历年的旅游交易会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越办越好,扩大宣传力度,打造旅游氛围,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传播旅游信息,发挥其带动作用,引导居民的旅游行为。

第三,利用典型宣传,发挥示范引路作用。选取特色鲜明,有指导意义的乡村游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大造宣传声势,广泛宣传。

第四,创新宣传机制,不断开拓新市场。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一体的旅游宣传机制。加快开发国内市场,全方位开拓海内外市场,使习水乡村游品牌尽快打入主流市场,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的国内外市场份额。

(三)服务质量方面

1.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关于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如旅游执法监督大队、旅游餐饮管理部门、导游服务公司等,依法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或定期检查等。

2.乡村旅社实行星级评定

乡村旅社采用品牌化运作模式,开展星级评定,对农户的接待情况和游客反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挂牌表彰,并对该活动实行动态管理,一年复审一次,对质量下降者给与警告或责令修改,保证旅社服务质量。

3.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

积极扶植骨干旅行社的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鼓励旅行社跨地区联网经营,引导中、小旅行社的发展,鼓励当地中、小旅行社打造乡村游特色经营,提高专业服务质量,提高散客成团的能力。

4.组建地方娱乐团体

根据当地文化特色,组建地方娱乐团体,编排地方特色文娱表演节目,定期演出,以提高地方的旅游吸引力,打造娱乐旅游品牌,刺激游客娱乐消费需求。

5.加强人才培训,实现管理水平新突破

旅游人才的缺乏是发展乡村游的不利因素之一,乡村游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必须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塑造一支具有前瞻性和创新能力的旅游管理骨干队伍,并对旅游业中高级管理干部提出学历要求,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完善内部机构,优化人员结构。此外,针对乡村游的特点,各级旅游部门要组织人员及时开展特色教育和培训。如与相关院校合作,定期对各级旅游行政干部、宾馆、旅行社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具体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针对在乡村游中,农民参与性强的特色,开办特色培训班,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让农民听懂会用。期间要重点扶持一批以重点农户和乡镇基层领导为主的带头人。

6.加强行业自律,发挥旅游相关协会的作用

乡村游实行政府主导,但加强行业自律也同样重要,行业自律也是保证乡村游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各旅游团体如旅游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等应积极发挥作用,促进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此外,还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流活动等。

四、结论

习水发展乡村旅游,起步晚,档次低,效果不明显,尽管有些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但习水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乡村游将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共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水县乡村旅游发展调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