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发布时间:2019-12-30 15:22:25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一)《陈涉世家》梳理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文学家、史学家,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重点词义梳理。

辍耕之垄上 之:到往

苟富贵 苟:如果

若为佣耕 若:你

会天大雨 会:适逢

度已失期 度:估计

等死 等:同样

楚人怜之 怜:爱戴

诚以吾众诈自称 诚:果真 诈:假称

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意图

固以怪之矣 固:本来

又间令吴广 间:暗中

并杀两尉 并:一起

敬受命 敬:愿意

从民欲也 欲:愿望

为坛而盟 盟:盟誓

徇蕲以东 徇:攻占

比至陈 比:等到

皆来会计事 会计:集会商量

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亲自

皆刑其长吏 刑:惩罚

3.通假字梳理。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强迫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首发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4.一词多义梳理。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临时驻扎

扶苏以数谏故 屡次

卒数万人 数:几

乃丹书帛陈胜王写,动词

得鱼腹中书 字条,动词

5.古今异义梳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地里 今义:中间

往往 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常常

6.词类活用梳理。

陈胜王 王:名作动,当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作动,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

尉果笞广 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7.句子翻译梳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果真用我们这支队伍假借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译:即使能够免于斩刑,那么因守卫边疆而死的也必定会达十分之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举大事成大名呀,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是贵种吗?

8.课文内容梳理。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哪些准备?

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鱼腹藏书)

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作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篝火狐鸣)

陈胜吴广提出了什么口号?

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从文中你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看出陈胜具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有准确的判断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唐雎不辱使命》梳理

1.文学常识梳理。

本文选自《__战国策_》,是西汉末年_刘向__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

2.重点词义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 辱:辱没、辜负

大王加惠__加惠:给予恩惠

虽然,受地于__虽然:即使这样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于是就__使:派遣 使:出使

请广于君_ 广:扩充

而君逆寡人者_ 逆:违背

岂直五百里哉__岂:难道 直:只是

秦王怫然怒__怫然:盛怒的样子

亦免冠徒跣__ 徒跣:光着脚

以头抢地耳 抢:撞

休祲降于天_ 休祲:吉凶的征兆

与臣而将四矣__与:连上、加上

秦王色挠 _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曰___谢:道歉

寡人谕矣___谕:明白

徒以有先生也_ 徒:只是 以:因为

3.通假字梳理。

故不错意也 错,通”,放置_

仓鹰击于殿上____,青灰色

4.古今异义梳理。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交换

易如反掌__容易

徒以有先生也 _只是

名师出高徒_ 徒弟

5.一词多义梳理。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表疑问语气__,相当于_”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表判断语气_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表疑问语气__,相当于

技亦录怪矣哉

表感叹语气__,相当于

6.句子翻译梳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只有五百里的土地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7.课文内容梳理。

分别说说秦王和唐雎是怎样的一个人。

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胆有识的谋臣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也有虚伪、色厉内荏的一面

你能说出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隐含之意吗?

答:我要是发怒了,我就会发兵攻打安陵国

如果我发怒了,我会像前三个刺客一样,与你同归于尽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多矣,你能讲讲它们的故事吗?

人物如:完璧归赵的蔺相如、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出使楚国的晏子。

能简略概括其主要事迹便可

(三)《隆中对》梳理

1.文学常识梳理。

本文选自《_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____________三国的历史。作者_陈寿____,晋朝安汉人,_史学家。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_襄樊___

2.重点词义梳理。

好为《梁父吟》__为:唱

时人莫之许 许:承认、同意

谓为信然__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器之__ 器:器重、重视

此人可就见__就见:到那里拜访

宜枉驾顾之___顾:拜访

先主遂诣亮_ 诣:拜访

凡三往__ 凡:总共

因屏人曰__ _屏:屏退

遂用猖蹶 猖蹶:失败

然志犹未已 已:止

君谓计将安出 谓:认为 安:怎么

然操遂能克绍__ 克:战胜

非惟天时_ 非惟:不只是

抑亦人谋也__ 抑亦:而且也

挟天子而令诸候__挟:挟持 令:号令

此诚不可与争锋___诚:确实

为援不可图___援:外援 图:夺取、谋取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殆:大概 资:资助、给予

刘璋暗弱__ 暗弱:昏庸懦弱

而不知存恤___存恤:爱抚、爱惜

将军既帝室之胄__ 胄:后代

信义著于四海_ _著:闻名_

将军身率__ 身:亲自

3.通假字梳理。

欲信大义于天下 _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____已通以

4.一词多义梳理。

谓为信然 _确实_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伸张

此人可就见 _拜见_

凡三往,乃见___见面_

因屏人曰 __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_ 凭借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__

将军宜枉驾顾之___

孤之有孔明_ 结构助词_

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 _

辍耕之垄上 __到、往

5.词类活用梳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内:对外 外:对内

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用箪盛饭 壶:用壶盛浆

6.句子翻译梳理。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翻译: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将军您亲自带领益州的部分出发到秦川,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您呢?

7.课文内容梳理。

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给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答:曹操占据北方,此诚不可与争 孙权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答: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哪两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策略?

答:(1)人谋 2)恤民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谋。(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成霸业”“兴汉室。(或: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四)《出师表》梳理

1.文学常识梳理。

本文作者是________,这篇文章是他写给________的一封信。表是古代向帝王________的一种文体。

答:诸葛亮 后主(刘禅) 陈情言事

2.重点词义梳理。

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刻

诚宜开张圣听 诚:确实 宜:应该

以塞忠谏之路 塞:阻塞

陟罚臧否 译:奖惩功过、好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显示、彰显

悉以咨之 悉:全、都 咨:询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因此 简:选拔 遗:给予

裨补阙漏 裨补:弥补

猥自枉屈 猥:辱没,降低身份

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答应 驱弛:奔走效劳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寄:托付

夙夜忧叹 夙:早

恐托付不效 效:成效

庶竭驽钝 译:用尽我平庸的才能

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

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咨诹善道 译: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通假字梳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必能裨补阙漏,缺点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挑选、选拔

4.一词多义梳理。

以遗陛下 给予 先帝遗德 遗留

中道崩殂 道路 咨诹善道 方法

论其刑赏 评判、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 议论、谈论

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 增加、兴办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效果、成效

还于旧都 不懈于内 痛恨于桓灵也

5.古今异义梳理。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败坏、低劣

未尝不叹息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十分憎恨

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感谢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晓畅军事 古义:精通、熟悉 今义:流畅

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6.句子翻译梳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译:只想在乱世中苟全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陛下也应当自己认真考虑,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7.课文理解梳理。

《出师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写到了哪些内容?

答: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劝说刘禅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光复汉室的决心。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

答: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只有做到亲贤远,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

你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成语、俗语、警句等?

答:成语:三顾茅庐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典故:草船借箭,舌战群儒 警句:志当存高远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

    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败奔,同敞危坐不 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式耜():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往之________

败奔________

同敞危坐不________

同敞自灵川至________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行天下大道        录毕,走送(《送东阳马生序》)

B. 得为大丈夫乎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曹刿论战》)

C. 幽之民舍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岂不大丈夫哉      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中以是服同敞。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1)通,你,你的;有时;离开;恰逢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D

4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义,注意,,通假字,通,你,你的;是古今异义词,离开。

2)这句话的大意是:虽然他们两个人不再一个屋里住,但却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两个人每天就赋诗唱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A助词;代词。B怎么,哪里;这里。C就;竟然。D确实,的确。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是:因此;服:敬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阅:经过;就刃:就义;颜色:脸色。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威武不能屈意思是任何武力都不能令我屈服,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结合【乙】中同敞的事例分析, 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同敞的事例能作【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 

故答案为:⑴①,你,你的;有时;离开;恰逢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⑶D

⑷ ①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及论据内容分析其是否能充当本文的论据。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或笑其迂,生曰:我其迂哉?我若迂,孟子则迂之首矣。生好著文,或以文人称之,则又艴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禄 或欲挽之使出。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生安于义命,未尝妄有所为。

(节选自宋濂《白牛生传》)

【注】艴():艴然,生气的样子。干禄:谋求官职俸禄,即求官。干:追求,谋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也。

2)翻译下面句子。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性多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息。

3)请分点概括【甲】【乙】两文中提到的的表现。

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乙】文中艴然怒曰,宋濂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

2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

3)【甲】:借书抄书;百里之外拜师求教。

【乙】:日常谈论都是经书;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深厚,还不足以称为文人读书不是为了获得名利。

4)不矛盾。【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在向老师求教,面对老师呵斥时的态度,更加突显了求教的诚意。【乙】中是因为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人。这两者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

【解析】【分析】(1)这句话意思是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本题翻译赋分点,故:所以;卒:最终;嗜:爱好;息:停止。

3)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理解大意。是爱好的意思,【甲】文中宋濂性嗜学,但是家贫,他借书抄书来读,长大后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乙】文中,白牛生无所嗜,惟攻学不怠,日常谈论是经书,自我感觉不及文人,而且读书目的纯粹,不是为了名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求教老师的虔诚恭敬态度;【乙】文中当别人称其文人的时候,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人,所以生气。不同的态度出自不同的原因,侧面表现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比较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

⑵①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

【甲】:借书抄书;百里之外拜师求教。

【乙】:日常谈论都是经书;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深厚,还不足以称为文人读书不是为了获得名利。

不矛盾。【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在向老师求教,面对老师呵斥时的态度,更加突显了求教的诚意。【乙】中是因为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人。这两者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的意思的理解,根据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找准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跑着去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乙】白牛生是金华潜溪人,姓宋名濂。他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在溪上往来,所以人们叫他白牛生。白牛生身材短小,眼睛细小,胡子稀疏。生性勤劳,没有别的爱好,只是不松懈地研究学问。他与别人交谈的内容是《六经》,有的人厌烦他讲得太多,他说:我除了《六经》就不学其他的了,《六经》大概是太阳吧?一天没有它,就好象在黑暗的夜晚走路了。有人笑他迂腐,白牛生说:我难道迂腐吗?我如果迂腐,孟子就是迂腐的第一人了。白牛生喜欢写文章,有人用文人来称呼他,他却又很恼怒地说:我是文人吗?天地的规律,我想要探究却不能够穷尽。圣贤的道理,我想要汇集却未能完成。我是文人吗?白牛生不愿谋求官职俸禄,有人要拉他出来做官。他说:俸禄可以谋求吗?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不是为了自己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白牛生安守本分,不曾有非分的行为。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至若春和________

怀乡________

宠辱________

予尝古仁人之心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答案】 1)日光;国都;一起;探求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下沉的碧玉。

3)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滕子京,屡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整改,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不以物喜。

4)忧国忧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解析】【分析】(1至若春和景明翻译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意思是日光去国怀乡翻译为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意思是国都宠辱偕忘翻译为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意思是一起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翻译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意思是探求

2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中意思是因为,该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时要注意。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句中意思是跳跃意思是玉璧。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时需要注意。

3)结合文章内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滕子京虽然被贬,但却放下个人得失,做出了一番事业,可见他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它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伟大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他提倡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故答案为:日光;国都;一起;探求

⑵ 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下沉的碧玉。

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滕子京,屡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整改,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不以物喜。

忧国忧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感悟。要求考生抓关键语句,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鲍叔不以我________

三战三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________”不肖“________”“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 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是;跑;

⑵ C

愚;怯;无耻;

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人鸟声________

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__

是金陵人,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B.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了渲染烘托的写景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一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D.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看似自然无奇,却又耐人寻味,西湖因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答案】 1)全,都;酒杯;客居

2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白茫茫一片。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C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是酒杯的意思,这里做动词用,客居。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一白,全白。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白茫茫一片。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过。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ABD分析理解正确。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的不是渲染烘托的写景手法,而是白描的手法。

故答案为:全,都;酒杯;客居

⑵ 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白茫茫一片。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⑶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关键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7课外文言文阅读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辟:征召(为官)。龙丘苌:人名。窭:贫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伯珍少/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寻经史/尔辈不能物理

C. 如此者十二焉/河中失石                               D. 伯珍移居/君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皓。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B

2)家 / / / 皓。

3)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解析】【分析】(1A.前者丧父;后者B.都是探究之意。C.前者总,共;后者凡是D.前者代词这里;后者助词。故选B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译为:家境很是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可分析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等句,从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勤奋刻苦地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B

/ / / 皓。

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进行理解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文章的内涵。

【附参考译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没有纸写字,经常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长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是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2020-2021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