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白

发布时间:2019-08-18 08:16:30

永远的李白

刘雪枫

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

一千三百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

一千三百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

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将近一百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今年,同时是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和马勒去世九十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

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一千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便不仅是诗的纪念。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本诗的纪念。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 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横跨一千三百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舞者用现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的交响声乐作品。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弹琴》等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情感释放。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上采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他所释放的是对家乡的感觉。

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会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感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台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李白是永远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

19、为什么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

20、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1、文章说李白已经 横跨一千三百年,却又是 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这是为什么?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广泛影响,最后叙述了我们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种种活动形式,表现了人们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B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也选择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来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

C、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成功在于它一反传统诗歌朗诵会的形式,通过对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D、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

E、文章语言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对现代舞剧《梦白》、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精心描写中,让人们体会到洋溢其间的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19、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作被多种语言翻译,并且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以纪念东方的这位文化名人。20李白传递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对李白的纪念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有利于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21他不巧的诗篇为人传诵,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仍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正激活着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22B E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请找出本诗中用得好的字(最少举一个),并说说好在哪里。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①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①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8)

宋之问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宋之问作此诗时正贬为播州南巴县尉。 长沙傅: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

1(4)从这首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这一联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1)摇,摇动;滴,滴下。(2)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3)“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的前两句中,“送”“动”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他们好在哪里?
1)送,送来。动,撩动。(2)风吹梧桐,萧萧有声。一个送字,把叶子写活了,仿佛声音是树叶送进耳朵里来的。江上起风,勾起旅客心中情愫。(3)“送”“动“两字将树叶、江风拟人化了,赋予其生气。(4)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请具体分析“水晶帘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水面的?全诗写景的角度又有何特点?
1)、 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水光潋滟碧波粼粼。(2)、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3)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全诗从视觉嗅觉角度写景: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是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罟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临圻:地名。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的深厚。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的句子

这首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颈联写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四野无人,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写无人可问,望云闻鸡是以声写静。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秋浦:在今安徽贵池。此诗为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途经此地而作。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的家乡樊川就在那里。
结合景、情、物(雁)分析本诗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本诗运用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二两句的凄迷之景,为下文抒发羁旅愁思、思乡之情做铺垫;寄情于归雁,反衬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㈠上 []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请结合意象分析二、三联情景交融的意境。

一种:“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二种: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落,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道高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怀念李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