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简介

发布时间:2016-10-30 15:17:59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一般指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3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21,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

长城

外文名

Great Wall

地理位置

中国北方

总长度

21196.18千米

建造时间

西周至清

文保级别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春夏秋为宜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华北,西北,华中等



名称由来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烽火戏诸侯——骊山烽火台

长城

这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方城

称长城建筑为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汉书·地理志》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方城。

堑、长堑、城堑、墙堑

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史记·秦本纪》在记载秦简公六年(前409年)沿洛水修筑长城时,就只用了堑洛两字,《北史·契丹传》载:契丹犯塞,文帝北讨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遂西趣长堑。

塞、塞垣、塞围

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关口要隘。这些被称之为塞的关隘,有的就在长城之上,有的则在离长城很远的地方。另一个意义是用以表示长城。如《史记·匈奴列传》载: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后汉书·乌桓传》载:秦筑长城,汉起塞垣。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

这是把长城同塞并在一起合称长城的一种表示形式。这种称谓在史书中也很常见,如: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中有: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晋书·唐彬列传》载:遂开拓旧境,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杜佑通典》古冀州条下载:云县东北至长城障塞一百十里。

中国历代长城

壕堑、界壕

壕堑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多指在不易筑墙的地方,挖有深广各若干丈的深沟,并将所挖取之土堆于沟的一侧,其防御作用同修筑墙体是一致的。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除金之外,基本没有使用界壕一词来称长城的。

边墙、边垣

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带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如《明史·戚继光传》载:蓟镇边垣,延袤两千里。《明史·兵志》载:请修宣、大边墙千余里。

长城诗词

饮马长城窟》【南北朝】沈约

统汉烽下》【唐】李益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杞梁墓》【唐】汪遵

古筑城曲》【宋】陆游

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阮公体》【唐】徐晶

登万里长城》【清】康有为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泰戈尔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长城联

长城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