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15 20:50:25

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摘要:近年来,农村单亲家庭数量持续增多,这就使高中校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成长在农村单亲家庭的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其他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区别。这类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爱、理解和尊重。本文旨在针对来自农村单亲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关键词:农村单亲高中生心理特点教育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农村单亲家庭数量持续增多,这就使高中校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单亲高中生。据不完全统计,在对某校农村单亲高中生人数的调查发现,人数最多的班级高达二十人,最少的也有五到六人,平均每班农村单亲学生人数达十人左右。我们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了研究探索。1.对农村单亲高中生的界定和意义:1、对农村单亲高中生的界定:单亲家庭,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通常把由于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只有一方父母的家庭不健全的高中生称为单亲家庭高中生。[2]根据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市单亲家庭高中生和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本文仅对占比重较大的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进行研究分析。2、意义:
随着农村单亲家庭数量的不断增加,处于高中学龄段的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攀升。21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中阶段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心理学家们分析,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更多的高中生还表现出缺乏自信、自卑、反叛,他们渴望亲情又排斥亲情。[1]这就需要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给这些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爱,让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学习,让他们将来有能力迎接21世纪的挑战。1.农村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及对高中生的影响:农村单亲家庭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父母一方死亡而形成的单亲家庭;别一类则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2](一)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高中生:由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单亲的家庭。这样的单亲家庭学生曾经有过创伤性的经历,所以独立性较强,但这样的孩子少言寡语,不爱和别人交流。(二)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高中生:通过近年来对高中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受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为孩子所创造出的环境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由于父母离异的原因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高中生父母离异原因有以下几种:1、由于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导致离异:在农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家庭观念比较重,前些年离婚率并不算太高。可是近几年数据显示,农村的离婚率一路飙升越来越高。人们从过去的谈离婚色变,到纠结于离或者不离,再到如今的离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中国农村的婚姻观正在发生改变。这样家庭的学生多为叛逆,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较强,多疑嫉妒等。2、因一方外出打工而离异:在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背景离乡外出就业成为影响农村家庭婚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夫妻双方长期分居导致感情不合而离婚;或是留恋外面的富足生活不满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而放弃家庭。3、由于家庭暴力而导致离异的:家庭暴力是近十余年来受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我国每年因家庭暴力离婚的案件不计其数。它不仅导致了一个家庭的破碎,而且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父母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羞辱、威胁、殴打的同时,孩子不但成了家庭暴力的观察者,也有可能成为家暴的直接受害者。三、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分析:高中生年龄多在1519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晚期,高中生不但具有青春期普遍的心理,又具有单亲家庭孩子特有的特点。1、拒绝感:这是单亲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论孩子的父(母)亲是逝世或离婚,他们都有被拒绝感。他们认为是父母抛弃了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导致了父母的离去或分开。他们认为是现实生活拒绝了他们。2、感到愤怒:在情绪混乱时,这类孩子极易愤怒。当父母逝世时,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欺骗,失去了父母的支持与关爱。而离婚更会加重这种情绪,尤其是憎恨离开的一方。然而,青少年很多时候都不会对离开的一方表达自己的愤怒,反而是向抚养他的父母发脾气,将家中父母当成发泄对象。3、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这是离异家庭孩子的普遍特点,失去曾经最爱他们的父母的保护,使他们没有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冲击。农村离异家庭的学生会认为他们和其他家庭健全的孩子无法比,更和条件相对优越的城里学生无法比,因此更多的存在自卑感和超强的不健全的自尊心。4、多疑嫉妒: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酒会胡思乱想。5、行为退缩:当人们在一段关系中受伤,本能的反应是退缩、拒绝说话、不愿付出爱与关怀。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与父母有距离,觉得突然被朋友疏
远,尽管亲友或同学、老师并没有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和判断他们,但他们仍可能疏远这些人。[3]四、对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部分案例分析和探索:【案例一】小哲,男,17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在10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对小哲非常宠爱。小哲有很多偏激的行为、和老师对着干,不写作业、迟到、和同学打架等等。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下,不认为自己有错,还扬言要离家出走。案例分析:小哲在父母离异后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的父母相继有了新的家庭。虽然有来自爷爷奶奶的万千宠爱,但在小哲心中还是有种被抛弃感。而爷爷奶奶的溺爱也很容易让小哲产生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由于小哲所处的特殊家庭结构,大家也都愿意将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归结于单亲离异这个不完整的家庭。给他一种负性心里暗示。让小哲产生一种都是因为大人的错才导致自己目前状况的心理。解决对策:利用心理咨询,改善认知和行为习惯。首先,心理老师,给小哲做了沙盘辅导。在小哲所摆的沙盘里,呈现的内容是比较贫瘠的情感状态。因为渴望父母的爱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父母之爱的缺失,让孩子没有安全感。通过沙盘的呈现和解释,小哲反思自己的现状,并产生了深深的震撼。之后心理老师和小哲共同商议了一个心理辅导计划。每个星期,做一次沙盘治疗。谈谈自己的现状和情绪。心理老师再通过沙盘呈现的内容,给小哲进行解释澄清,小哲能够看到自己的内心状态,从而愿意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叛逆嚣张的行为。同时,班主任老师,还联系小哲的父母,希望小哲的父母能够多关心他。
实践效果:这样通过心理老师,班主任,以及小哲父母的共同努力。半年的时间,小哲情绪逐渐稳定,收敛了偏激的行为,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缓和。学会了理解他人和换位思考。【案例二】小慧,女,17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一年前父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小慧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生活拮据。爸爸农忙种地,平时打工贴补家用。没有经历小慧的生活和学习。家庭的巨变让小慧变得越来越消沉、自卑。不愿意与同学往来。经常上课发呆,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最近半年,通过网聊结识了一些社会无业青年。小慧觉得他们很理解和支持自己。跟他们吃喝聚会,而且开始崇尚很多不良的社会习气。渐渐的小慧不想去上学,近期开始逃学。案例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和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他们渴望爱又怕失去爱,一旦再次受伤,对他们的打击也是巨大的。由于小慧父女沟通很少,小慧与父亲感情日渐疏远。青春期的孩子的心里特点特别想要融入集体,渴望被尊重被喜爱,渴望朋友。这些新的朋友,能够满足她以上的情感需求。就像在汪洋中,抓住了救生圈。然而这个救生圈真的可以救命吗?所以,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到小慧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和人生观。此时要把小慧拉回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轨道上来,要付出非常多、非常大的努力。而且如果方法不当,不但拉不回来,相反会很快将小慧推出去。解决对策:首先是心理咨询师把脉。心理咨询老师和小慧建立互相信任的咨访关系。得到了心里咨询师的无条件接纳和支持的小慧很快和老师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她向咨询师透露自己的心事和困惑。心理咨询师的理解和包容让她感到前所有未的温暖和安全。班主任老师主动关心小慧的生活和学习,让小慧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同时,让性格包容温暖的孩子主动接近小慧,帮助她的学习,经常和她在一起,谈论她感兴趣的话题,和她一起做她喜欢做的事。
班主任老师和小慧的父亲沟通,告诉他多多与小慧沟通。同时给小慧的妈妈打电话,希望小慧的妈妈定期给小慧打电话主动关心小慧。实践效果:在一年的时间里。在学校生活中,小慧逐渐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在家庭生活中,爸爸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或发消息,关心她的状况。妈妈也不定期的邮寄一些生活必须品给小慧。小慧的生日,妈妈寄来漂亮的裙子。小慧有种和爸爸相依为命的感觉。原来的那些朋友,因为小慧最近不总和他们联系,就经常讽刺和挖苦小慧。小慧也发现了他们是不值得信赖的朋友。逐渐就切断和他们的联系。小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当她把精力转到学习上,很快就进入全班前十名。老师也借这个契机,让她负责班级一些具体事务。小慧性格逐渐的成熟稳定了。【案例三】小良,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四岁父母离异。一直跟母亲生活,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交际,喜欢唱歌,对母亲依赖性非常强。刚步入高中校门在学校住宿,对高中的生活节奏不适应,学校生活的第三天就与班主任请假回家。在班主任与小良的交谈中,小良每一句话都离不开妈妈,话语中体现出来的都是对妈妈的担心,害怕妈妈一个人在家会孤单。而且跟班主任老师提出退学的要求。在班主任与其交谈后同意在学校待到周末,这期间小良不吃不喝,精神恍惚。解决对策心理咨询首师先与小良沟通建立建立互相信任的咨询关系,小良在得到心理咨询师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后,与心理咨询师打开了心扉。心理咨询师建议小良转移注意力,积极的参加校园的社团活动和熟悉校园环境,同时需要结交活泼开朗的同学来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改变自己的性格,适应一段时间就会转好。班主任首先联系了小良的母亲,与小哲母亲一起和小良谈心,告诉小良妈妈很爱他,爱他就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告诉
小良己经是大孩子了,他以后是妈妈的靠山,只在学校有好好学习,才能有能力让妈妈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让妈妈以后依靠他。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给小良创造在同学们面前唱歌的机会,班级选班级干部的时候同学们都选了小良当文艺委员,两个月以后小良主动参加了学校的音乐社团。小良在学校的生活充实了,想妈妈想家的时候就少了,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五、反思:在对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的教育中,我们仍然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他们也是弱势群体,一大部分成为“学困生”。通过我们对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我们给这些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让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学习,让他们将来有能力、有勇气迎接21世纪的挑战。参考文献:[1]叶海霞《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与教育策略》[c][2]《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出版[3]王蓉《他们更需要爱》——关注单亲家庭中职生心理健康《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J]

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农村单亲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