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中国风》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05-08 16:48:22

《周氏中国风》教学设计

一、课型:综合型音乐鉴赏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周杰伦的音乐作品,解读其“中国风”歌曲的特点,分析其歌曲中“中国元素”的组成和运用。

2)以流行歌曲为切入点介绍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学习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使他们乐于去亲近去倾听民族音乐,善于去发现民族音乐的美,进而懂得去欣赏它,爱上它。

3)在学习和掌握民族音乐的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模范周杰伦的歌曲风格动手创作自己的“中国风”歌曲。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可加入自己熟悉的其他“中国元素”。

三、教学理念:

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创作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

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四、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全部选自流行歌手周杰伦近年的音乐作品,很多学生都喜欢周的歌曲,对其音乐作品比较熟悉。通过欣赏这些歌曲,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歌曲作品中的“中国风”特色。

五、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索意识。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本课题材,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流行音乐接触得比较多,对此有一定的兴趣,很多学生更是周杰伦的忠实歌迷,熟悉喜欢他的歌曲。所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试分析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特点,学生能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认知目标。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风”之民族音乐元素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民族五声调式 初步了解其构成和特点。

七、学法指导:

学科渗透、分析类比、小组讨论

八、教学手段:

1)教师课堂讲授,通过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和总结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教师搜集到的网络资源,通过视听同步、图片展示等,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九、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见下页)

十一、教学后记:

1. 作为流行歌手,周大量使用民族音乐元素,使其音乐具有浓郁中国风味,对于年青人特别是中学生接受民族音乐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音乐教师,不能依个人喜好一味排斥通俗音乐。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通过对《周氏中国风》分析讲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达到了预期效果,后期效应也很不错。

2. 本课设计条理尚清晰,内容似乎稍嫌繁杂。

3. 导入太远,可直接从“中国风”开始,更快进入主题。

4. 音乐教育不完善,学生音乐常识缺乏,“五声调式”环节完成不好。操作性也受到很大局限,只能粗略讲解“五声”的概念和一般规律特点(以五个音为主开展旋律)。

5. 听辨伴奏乐器环节,对于比较熟悉的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基本能听辨出来。学生不太熟悉的民族乐器,需教师从旁引导。

6. 《周氏中国风》的前期准备和课后拓展,详见后文。

《周氏中国风》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于周杰伦的歌曲也都比较熟悉,所以这一环节基本可以省略。如果,希望在课堂上更多的学生能参与思考和讨论,可先布置学生听听周的歌,收集有关他的资讯,了解各方人士对周的音乐作品的评价。

导入:

由“风”的释义,引出本课关键词“中国风”。

出示“风”的图片,请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解释风的自然释义和风的词典释义。

1、空气流动的现象。2、消息,传闻(闻~而动)。3、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5、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教师讲解:随着2008奥运年的临近,世界盛刮“中国风”。

“中法文化年”中巴黎街头“中国风”;外国青年穿上唐装举行传统的中国婚礼;中国结让外国朋友爱不释手;外国友人痴迷中国功夫,打起太极也是有模有样,……

“风”的词典释义中“4.像风一样迅速而普遍地:~行|~靡。”)

进入新课:

一、 出示幻灯片 ,同时伴有音频——“每一张专辑里都有中国风的歌曲……”

提问:

1. 此言出自何人?你们熟悉他吗?你们中有周董的FANS吗?

(学生自然是非常熟悉,情绪高涨,对于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也充满期待。)

2. 对于这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中国风“包含了哪些元素?

(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稍加归纳,即可基本得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他们欣赏歌曲的一般过程,共同解读“中国风”。

1. 周的音乐作品,歌名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元素

思考:回想一下,周杰伦的哪些歌曲,本身歌名里就包含有中国元素?

教师归纳:

中国的“龙”、中华武术、文化传统、古典诗词、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中国制造、中华风俗、中国特产,等。

2. 周的歌曲中,词作者充分运用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各代传说等。

出示歌词,请学生找出其中意象的字眼:伊人、古道、篱笆、明月、……

其中的民间传说故事:化蝶、其中的“中国制造”:瓷(CHINA)、宣纸、仕女图、……

其中的“中国古典浪漫情怀”:“弱水三千”、“江南烟雨”、“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青色”——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3. 周的音乐作品,很多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

提问:出示歌谱请学生仔细观察,歌谱有什么特别吗?有何特点?

(如果有能力,可让学生集体视唱出示的简谱,即可直观而准确地找出答案——歌谱中很少出现47两音。)

教师讲解:

引出“民族五声调式”的概念,浅析五声调式的特点。并可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彩云追月》进行类比。

(本环节存在的问题:学生基础较差,缺乏音乐常识,很多几乎是完全不知道五声调式为何物。有能答出“宫商角徵羽”的,也是不知其所以然。

引入“五音不全”的说法,学生可能比较好理解。)

4. 周的歌曲,伴奏中大量运用了各种民族乐器。

聆听三个音乐片段,说出歌名,并请学生指出其中所用的乐器。

(前题:学生对民族乐器的音色比较熟悉,能听辨,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片段(1):《东风破》中使用了琵琶、二胡

片段(2):《菊花台》中用到古筝、巴乌(网络参考资料有说葫芦丝)

片段(3):《龙拳》中使用中国音色的鼓(有明确指出陕西大鼓)、古筝(有说扬琴)、琵琶,以及京剧伴奏中用的板 等。

(片段二中结尾部分的巴乌声音比较弱,一遍很可能听辨不出,可点击第二个小喇叭,再次听辨最后巴乌结尾的部分。

本人才疏学浅,有的音色听不准确,可能有误,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激不尽!)

5. 在有的歌曲中,周甚至引用了中国戏曲的唱腔。

歌曲《霍元甲》用到了京剧中旦行青衣的唱腔

三、完整欣赏歌曲《青花瓷》

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感官,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观赏视频插图的画面美,听辨歌曲中伴奏乐器的运用,会唱的可轻声跟唱,认真感受歌曲的曲调特点,体会歌词中的意境美。

本课小结:

1. 周杰伦歌曲中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宝藏”的说法。剔除以往哪些“传统的就是不时兴不流行,都是古老落后的。”的错误观念,端正认识,积极从“宝藏”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化素养。

2. 民族文化元素、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使周杰伦的歌曲更有韵味更具深意,在欣赏和学唱这些流行歌曲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其美,深入体会其韵。

乐于亲近——善于发现——懂得欣赏——深入了解——喜好热爱

《周氏中国风》前期准备及课后拓展

一、民族乐器的学习

由于课堂上需要根据听辨歌曲中伴奏乐器的音色来判断伴奏乐器,所以可先安排两到三节课,介绍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介绍主要分类,主要乐器,每种乐器的代表作品,发声原理,相似乐器的对比异同等等。

这个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在本课听辨乐器的环节上,学生回答很踊跃也比较正确。

二、民族五声调式的学习

本内容可作为前期准备事先讲解,也可由本课内容引起兴趣,浅谈概念及特点,课后做为独立的知识点深入学习。

三、歌词,如诗般美丽

如果热爱文学,并且对于自身文学功底颇为自信的话,还可单独安排一节课,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风歌曲中的歌词之美。意象、传说、典故,平仄的韵律美,字词间的意境美等。

鼓励学生模仿歌词的格式韵脚,自己动手填写中国风歌词。

四、由周杰伦歌曲中的戏曲唱腔说开去

除了课堂上提到的,实际上很多歌曲中都用到了,或者是作曲家在创作旋律的时候模仿戏曲的旋律进行曲调特征等。

《说唱脸谱》、《粉墨人生》等“戏歌”,《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桥》等京腔京韵的通俗歌曲。前几日看青歌大赛,听李谷一老师提到具有其他戏曲韵味的歌曲,带花鼓戏唱腔的《浏阳河》,具有昆曲韵味的《知音》。

将戏与歌一起说,想必比单单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要来得更生动吧,学生大概也会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五、流行乐坛的中国旋风

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喜欢,也很敏感。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歌手的中国风歌曲,带到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自己介绍歌曲中的中国风元素,分析作品。

百度中已经给出了无数的参考,输入“中国风”的词条回车,一节课信手拈来。

感谢百度,感谢互联网!

课后闲暇,胡思乱想,如有不是,敬请拍砖。

《周氏中国风》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