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发布时间:2018-10-05 15:13:48

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以及它与第一定义的等价性.

2. 理解椭圆第二定义中蕴含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加深对椭圆性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用坐标法研究椭圆的第二定义.

2)理解准线与相应焦点的对应关系.

3)灵活运用椭圆第二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椭圆两种定义的等价性.

2)椭圆第二定义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1. 椭圆几何性质(小黑板).

2. 练习(1)、(2)(小黑板).

3. 教法准备:准备采用探索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探索发现椭圆的第二定义.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课前给五分钟学生看课本第111页例4的求解过程,然后对比8.1节用椭圆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时的化简过程有何异同.

复习旧知识

1)求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2)椭圆定义?它的几何性质有哪些?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4 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的轨迹.

分析:这是根据给定条件求点的轨迹问题,同学们只要按照求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求解即可,让学生动手独立完成.

解:设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满足

将两边平方得

所求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

探索问题

1.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解法是否完成了此题?

所求的仅是点的轨迹方程,要进一步描述图形,还得进一步化简.

2.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的预习是否曾见过此方程?当时是如何处理的?

曾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得到了这个方程.8.1节,若令,可把方程化简为 .即得到了椭圆的标准方程.

3. 这是否是一种巧合呢?引导学生对照8.1节及本例题,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椭圆有何异同?把8.1节中得到的等式变形可得到:

也即 .

故两种方法得到的椭圆方程可以相互转化,即是等价的.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椭圆的新的定义.

4.引入椭圆新定义

当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椭圆准线,常数是离心率.

5. 引导学生分析新定义(常叫椭圆第二定义,也是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1)椭圆的两种定义是等价的,只是研究角度不同.

2)椭圆第二定义中新增了准线概念,椭圆的性质又多了一个内容.

(3) 由椭圆的对称性,椭圆的准线有两条,而且与焦点是对应的.对于椭圆,相对于左焦点的左准线为,相对于右焦点的右准线为.

(4) 定义中的比是有顺序的,先点后线,且是同侧对应的焦点和准线.

课堂答疑

给三分钟时间学生,针对本节课有哪个知识点有疑惑进行提问.

课堂练习

1. 教科书练习第6题、习题8.27.

2.1)已知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1014,且准线方程为.则椭圆标准方程为多少?

2 已知是椭圆上的点,到右准线的距离为8.5,则到左焦点的距离为多少?

课堂小结

1. 本节课学习了椭圆的第二定义,它与第一定义是等价的.

2. 准线与焦点是一一对应关系,不可混淆.

3. 椭圆的两种定义可以相互转化.

4. 椭圆的几何性质新增了准线方程.

作业布置

习题8.289

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