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首关于桃花的古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17-03-07 13:12:04

十二首关于桃花的古诗词赏析

古诗原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译文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长恨:常常惋惜。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才。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作品鉴赏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古诗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译文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

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

,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

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古诗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译文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作品鉴赏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此诗中的“懒”、“困”、“倚”都是写诗人的,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古诗原文

桃花  

作者: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注释译文

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桃花?可惜初春的狂风吹过后,那美丽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作者简介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古诗鉴赏

春光秀丽,桃花朵朵,姿态各异,流溢着淡雅的芬芳。一树树,一簇簇,一枝枝,一朵朵。。。远看绯云一片,近瞧宛若姑娘粉红的笑脸,沐着春光,闻着花香,感受着这春天的美好,让人迷恋这一切,心慢慢地醉了。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桃花?可惜初春的狂风吹过后,片片花瓣在空中飘飘扬扬,那美丽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古诗原文

桃花  

作者: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注释译文

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桃花?可惜初春的狂风吹过后,那美丽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作者简介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古诗鉴赏

春光秀丽,桃花朵朵,姿态各异,流溢着淡雅的芬芳。一树树,一簇簇,一枝枝,一朵朵。。。远看绯云一片,近瞧宛若姑娘粉红的笑脸,沐着春光,闻着花香,感受着这春天的美好,让人迷恋这一切,心慢慢地醉了。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桃花?可惜初春的狂风吹过后,片片花瓣在空中飘飘扬扬,那美丽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古诗原文:

庆庵寺桃花

宋代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译文

1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2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3桃红:桃花开放。

译文当年的桃源人为了避秦之乱,找到这么一个男耕女织的佳地,但他们没有年历记载,只是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是新的一年来到了。倘若我住在桃花源里,就一定不让桃花瓣落入溪水之中,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见到水中桃花,随水找到洞口进来啊!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其伯父谢徽明抗元战死,其父应琇因忤贵官被冤枉死,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自幼颖悟,“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福建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今北京),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有《叠山集》,存词一首。

古诗鉴赏

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

古诗原文

桃花 

 作者: 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注释译文

灼:颜色鲜丽。⑵红,渲染出一派融融的春色烂漫。

⑶丹:温柔娇艳,明亮灼目。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意思是:满树娇艳的花朵红得那么烂漫,仿佛千万根枝条上都燃烧着朱砂,灿烂的桃花烘托出融融春意。

作者简介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昭宗龙纪元年 (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 西川,任掌书记,累迁 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卒于官,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作品鉴赏

前两句写满树的桃花,烂漫红艳,娇美无比。由于有“满树”、“烂漫”作铺垫,这“红”的色彩就显得浓郁而热烈。千枝万树的,就像一片燃烧着的火海,春天的万物,彷佛都为它炙热而娇艳的色彩所融化般;后两句则引出诗人的愿望,希望桃花开花结果,造福人类。通篇设色浓艳,立意积极,笔力雄厚。

描写桃花的诗句,意思是:满树娇艳的花朵红得那么烂漫,仿佛千万根枝条上都燃烧着朱砂,灿烂的桃花烘托出融融春意。

古诗原文】
题百叶桃花  

作者: 韩愈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注释译文
①百叶桃:桃的一种。

②侍史:指宫中奴仆。天上:指宫廷。
③仙郎:唐时对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的美称。

译文:两株百叶桃在晚上愈发显得红艳美丽,从窗前望去,与竹子相映成趣,更显玲珑可爱。这桃花如侍女一般美丽,本应天上才有,特意陪伴我(仙郎,即员外郎)在宫殿内休息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作品鉴赏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百叶,乃桃花品种一;晚更红,指与其他品种的桃花相比,开花晚但颜色却更艳。这两句诗意思是,两株百叶桃在晚上愈发显得红艳美丽,从窗前望去,与竹子相映成趣,更显玲珑可爱。把春天桃花的美丽写得淋漓尽致。

古诗原文:

题都城南庄

唐代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译文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作者简介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作品鉴赏

虽然这首诗以写人为主,但“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却把“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的动人情景写活了。

古诗原文

晚桃花  

作者: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注释译文

 ⑴亚:通“压”。
  ⑵无由见:没有办法看见。
  译文:一棵盛开的红桃花,花枝斜垂在池水上。因为旁边有茂盛的松竹遮蔽,光照少,所以开放得要晚些。若不是倾斜的夕阳透入林中,还没办法发现这里有一棵花树,不过也只有我这样喜欢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究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品鉴赏】
  这首诗题为《晚桃花》,  首联“一树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先勾画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满树桃花,红艳似火,它的枝桠伸向池塘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翠竹掩映,青松遮盖,它虽然远离百花又开放得较晚,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次联“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是从首联描写转人三联议论的自然过渡。诗人感叹,这美丽的花只因偶然的机缘才被人发现,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红桃”;若不是作者自己是一个投闲置散的人,就不会知道在这“竹遮松荫”的幽静之处,还会有艳丽动人的桃花。

古诗原文: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五代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注释译文 

1此词调名亦作《渔父词》

2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有意:有本作“有情”。

4千里雪:一作“千重雪”,此据《全唐诗》。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5桃花:一作“桃李”,此据《全唐诗》。

6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7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

8一竿身:一根钓竿。

9侬(nóng):我,江南口语。

10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译文: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一壶美酒在手上,一根钓杆在身边,世上像我这样快活的人有几个呢!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古诗鉴赏

诗歌不长,短短27个字,勾勒出了渔父的舒适的令人羡慕的生活。不知道曾为一国之君的李煜在位时是否也曾羡慕过渔父的悠闲自得的生活!

  可能,李煜在早年当王子的时候曾经过过一段悠闲自得的生活,但是,因为“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老故事,无意权利的他被推上权力的顶峰,坐上南唐国主的宝座,不过可惜的是,当时政局非常糟糕,内有臣下结党营私,外有大宋虎视眈眈,李煜的后宫也不算安定,因此,他当国主的那十几年,应该是不算太舒适的。所以,他是否将自己向往世外桃源的悠闲生活的心意,寄托在这首词里面呢?

  当一个现代人生活压力很大的时候,也会喜欢读这首词。看看诗中的美景吧,看看诗中主人翁的悠闲生活吧,然后幻想是自己也能如此生活,多好啊!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诗歌中的渔父却是很难在现实中存在的。有钱的人,应该没有时间去享受如此写意的生活,他们想休息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始终摆脱不了世俗的纷争和压力;而真正的渔父,他们有着很重的苛捐杂税,打鱼是他们的劳动,他们必须辛勤劳动才能换取食物、衣服、还有娶媳妇养孩子的本钱,再说了,一个人偶尔打鱼觉得很悠闲,但是如果当成是一项一辈子的工作,还能觉得这工作愉快吗?就算是当地风景如画,天天看也会审美疲劳没有感觉的。

  因此,这篇《渔父》中的写意生活只能是作为上层阶级的人们隐居的好方式,而并非真正的渔父都有如此悠闲生活,可以算是人们的“画饼充饥”吧,描绘一个脱离现实的美好生活境地来抚慰自己辛劳的心

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游览

宋代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评分:

注释译文: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

⑵瑶草:仙草。

⑶武陵溪: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所见洞中居民,生活恬静而安逸,俨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

⑷枝:一作“花”。

⑸“红露”句:化用唐代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句。

6)倚:依。

7)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8)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

9)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10)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

译文: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作者介绍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诗词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 

诗词原文:

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宋代 顾德辉

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

过眼韶华浑有几。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杀云台标内史,断肠只合江州死。

注释译文

①韶华:美好时光。②“断肠”句: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

诗词大意:上片着意描绘春景。桃花水暖,春江泛舟,四面青山,白云环绕。美景良辰,助人游兴。下片着意写人。佳人玉手,笑理琵琶;云台内史,为之心醉。

作者介绍

顾德辉(13101369)一名瑛,又名阿瑛,字仲英,号金粟道人,江苏昆山人。家富,轻财善结纳宾客,豪宕自喜,年30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佳处,与客赋诗其中。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为逃避张士诚授官,隐居嘉兴合溪,子元臣为元官,故封钱塘县男,母丧归绰溪。再逃避士诚授官,断发庐墓,号金粟道人。后徙濠梁,卒。《语林》云:“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才情妙丽。”著有《玉山草堂集》。...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在宴饮游乐中即席所赋之词。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着意描绘春景。桃花水暖,春江泛舟,四面青山,白云环绕。美景良辰,助人游兴。下片着意写人。佳人玉手,笑理琵琶;云台内史,为之心醉。此词虽为戏作,不难看出作者出色的艺术才能

十二首关于桃花的古诗词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