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前沿问题论文完稿

发布时间:2013-04-29 12:53:09

试论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沿革

班级:法学091 学号:0903010038 姓名:李凤萍

【内容提要

自货币制度产生以来,在其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的同时,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不停的显现,导致频繁发生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同时不断冲击着国际货币制度。但是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国际货币制度依然没有清晰的蓝图,因此关于货币制度的讨论一直存在。本文将尝试从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问题上简要的分析国际货币法律制度。

【关键词】

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IMF;牙买加体系;SDR;特里芬难题;欧元

国际货币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际货币法的别称。它的核心就是货币本位制度和汇率制度。它的沿革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因为国际货币在国际金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改革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和致力的重要问题。

国际货币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

国际货币法是指有关国际间的货币及其它相关安排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国际货币法主要体现为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依照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而形成的货币安排,主要涉及国际货币的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兑关系,国际收支的调节以及国际结算方面的法律原则和规则。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的问题:(1)国际储备制度。国际储备制度是确定哪些储备为国际储备的制度,主要包括什么可以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2)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有关外汇安排和确定的汇率的制度,包括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决定和维持,能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是采取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平衡制度。国际收支平衡制度是调整国际收支使之趋于平衡的各种原则规则和措施的总称。国际货币制度可以从储备资产的保有形式和汇率制度的形态两个角度进行区分。储备货币或本位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二)货币制度的要素

货币制度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货币材料。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制度规定以何种金属铸造本位货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货币制度。二是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货币名称通常是以习惯形成的,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就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三是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无论是金属本位币还是纸币本位币,各国都规定本位币是无限法偿的。辅币是本位币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各国一般都规定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四是发行保证制度。主要是发行和稳定货币的办法。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度曾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主流

国际金本位制度大约形成于19世纪的8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虽然随后又出现了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的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但是它与金本位制度事实上已经貌合神离)。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制定了《金本位制度法》,首先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但是之所以能称其为制度,一个国家的实行当然不够。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之后,欧美许多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才开始定型。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当着货币的所有职能,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拥有金币便可以自由的进行输入输出。同时金币还可以自由的铸造和兑换。这是金本位制度的最主要特征。其次,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来决定。这一特点使得金本位制度与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挂钩。因为汇率的波动只与金平价以及黄金运输和铸造的费用有关,所以汇率的波动可以自动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再次,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想象一下,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多了,收入自然提高了,收入一高,价格水平也会提高(举个通俗的例子,就比如说人们口袋的钱多了,可以去消费很多东西了,于是商贩们自然会提高价钱啊。)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了(价格高,自然不愿意拿东西往外面去销售)这必然会导致资金的外流;而贸易出现赤字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和价格水平都会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这个又必然导致国外资金流入。这在无形中便形成了一种国际收支的平衡模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破坏了金本位制度的模式。虽然在一战后,各国都着手恢复金本位制度,但不同的时代对应的政策当然不能一层不变。旧的制度一般是不能在新的土壤里生存的。于是各国对原来的金币本位作了一些调整,相继又出现了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勉强在战后维持了一段时间,但是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金本位制度最终彻底崩溃。

(二)金本位制的简要分析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实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行使了货币的所有职能,但是货币黄金的供应量被黄金的产量限制着,而黄金的产量又要受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黄金货币的增长始终跟不上商品生产增长的脚步。其次,各国政治经济力量的不平衡直接影响货币黄金的分配。使得大部分的黄金货币掌握在少部分国家的手里,这导致部分国家丧失了金本位制度的基础。再次,金本位制度要求的是自由竞争,因此政府的干预使得与金本位制度渐行渐远。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金本位制度必然走向瓦解。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了金本位制度的优点。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也的确拥有着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但是其实它的自动调节机制是受到许多因素制约的。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稳定只有当黄金与其他商品的价格稳定时才能实现(在前面已经论述了贸易盈余国家与赤字国家的情况,商品价格很难维持稳定。)最后,“金本位制度伴生的是重商主义潮流,对国际分工的扩大与发展形成了障碍,各国都想得到黄金,却不愿意给付给别人黄金,都要出口产品却不愿意进口产品······”[1]这其实也是金本位制度的一个弊端。

[1]摘自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2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度彻底崩盘后,国际货币秩序一片混乱,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制度成为二战后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44年,14个国家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讨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美国为了彰显自己战后世界霸主以及军事霸主的地位,要求安排货币制度。会议讨论最后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并统一将其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制度形成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金融货币体制协议”[2]之后它与GATT一起主宰了半个地球的经济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它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IMF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它维持着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秩序。(2)采取黄金----美元本位制。即以黄金储备为基础,以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从此美元成为美金,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并实行了“双挂钩”制度。首先,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有义务确认美国法定的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同时有权随时按此官价以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其次,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这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可以按照各自的含金量来确定,或不规定含金量而径行确定与美元的比价。(3)确立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评价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但在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经过IMF的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4)设立资金支持制度。当一成员国发生逆差时,有可能会采取有害于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如竞争性货币贬值)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这时IMF可以向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5)废除外汇管制。根据IMF的规定,除有该协定允许的例外,各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并应实行多边支付制度等。但实际上直到今天,IMF的多数会员国并没有遵守该项条款,外汇管制在发展中国家依然相当普遍。

[2]摘自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2

(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简要分析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结束金融混乱,促进国际贸易方面确实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繁荣了战后经济。固定的汇率制度让汇兑风险大大降低,促进了资本与贸易的自由流动。美元作为本位货币解决了黄金的不足,增加了国际清偿能力。最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这主要是IMF起到的作用)。

但是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美国在该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第一是要保证美元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第二还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但是,仔细琢磨会发现其实两者是存在矛盾的。1960年,耶鲁大学一位比利时经济学家特里芬,出版了《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致命的缺陷。美元作为国际清偿货币,各国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必然会大量进行美元储备,那美国的国际收支自然处于逆差,否则,将导致美元国际供应不足。

而美元同时又是一个国家货币,要保持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必须保持国际收支的顺差,以保障美元对黄金的稳定币值。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存在着支付能力不足或是信心危机的两难选择。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度在历史上维持了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失去了战争中巨额订单刺激的美国经济开始下滑,朝鲜战争的爆发又直接增加了巨额的军费支出,到1958年美国已经经历战后两次经济危机。在整个1950年代国际收支都是巨额逆差,1950---1960年平均下来逆差额20亿美元[3]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陷入了信誉危机,冷战开始,美国为争求世界霸主的地位利用增发货币来弥补赤字。使得各国抛售美元成为风潮。试想当家的货币已经丧失了该有的功能,这个政策又怎样能在一次次的冲击下屹立不倒?美国为了维持黄金价格和美元的地位,采取了一些例如“互惠借款协定”等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无济于事。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陷入越南战争,连年庞大的军事开支和财政赤字使国内通胀率继续上升,再加上二次经济衰退,美元的信誉急剧下降。伦敦市场掀起了一场抢购黄金,抛售美元的风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3]数据来源于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

国际货币制度出现了调整,1969年,基金组织对《基金协定》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创设了“特别提款权”(SDR[4] 但是特别提款权实际上仅是一种虚拟的国际清偿能力,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不能成为最后的支付手段。1971年美国被迫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官方平价兑换的终止。这也在事实上等同于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是对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扬弃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金融局势混乱。19761月,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就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统称“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是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妥协的产物。实质上牙买加协定就是在原基金协定的基础上修改的产物,因此理论界认为牙买加体系其实就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扬弃。一方面,它继承并加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另一方面,它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制度”。它对于《基金协定》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汇率制度。《牙买加协定》取消了原来的货币平价制,各成员国可以自由选择汇率安排,并接受基金组织的监督。(2)黄金问题。《牙买加协定》实现了“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与货币脱钩,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3)储备资产。《牙买加协定》设想以”SDR”充当国际主要储备资产,建立SDR本位制,扩大了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并加强对国际清偿能力的监督。

SDR其实并非牙买加体系的首创,它的前身其实就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代表凯恩斯的“班克尔”只是当时未被采用。它主要特点有三:第一,成员国分得SDR后无需再向基金组织缴纳任何其他资金。第二,成员国在需要时,可以

无条件使用SDR。第三,SDR归成员国长期所有。SDR采用的是“一篮子”货

[4]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

币定值[5]目前,SDR篮子中的货币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但是SDR的使

用仅限于参加IMF特别提款权账户并履行义务的成员国。

(二)对牙买加体系的制度分析

作为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首先,该体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性强,缩小了汇率浮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之SDR的作用得以扩大,加强了国际防范风险的能力。IMF成员国可以自行安排其汇率,看似混乱,采取的是“无体制的体系”[6]实质上又有各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干预,所以也是有管理的浮动。其次,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的政策自主性得到加强,各国开放宏观经济的运行得到了保障。数据显示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1979年至1988年及19891998年这两段时间都达到3.4%。其中,发达国家的相应数字为2.9%,发展中国家为2.5%[7]

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首先,欧元,英镑,日元以及SDR等储备资产的地位日渐增强,出现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的趋势。这一方面克服了单一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局限性,解决了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牙买加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国操控国际货币体系的现象。美元的核心地位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美元不再兑换黄金,但是多数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还是它。它作为计价,结算和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调节工具的功能不可替代。这为美国

长期推行宽松的“双赤字”政策[8]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美元的流动性过剩直接

[5] 一篮子货币是指将多个主要贸易国的货币,依照往来贸易比重,编制成一综合的货币指数,即俗称的一篮子货币(basket

[6]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汇率制度,还有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7]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

[8]一方面通过经常收支逆差大规模向全世界输出美元,掠夺他国资源和财富,获取铸币锐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赤字不断向国内注入美元

导致了美元的贬值,这造成了持有美元金融资产的外国债权的缩水(中国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以及以美元标价的实物商品的价格提高,增加了世界各国的生活成本,还容易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其次,牙买加体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难题。国际社会在事实上赋予了美国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与特权,却没有制定约束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法义务。这种制度性的缺失导致了美国国内货币政策和国际本位货币职能发生冲突。虽然牙买加体系形成了多元化的储备货币制度,但事实上它只是将特里芬难题的问题分散了,并未有效解决。因为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是由支配世界经济的的几个国家的货币组成,货币制度的稳定还是取决于这几个国家的国内经济情况。而根据国内状况做出的抉择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国际要求存在矛盾,这必然引发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美国尼克松时代的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展现了牙买加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国际货币制度之我见

笔者认为,要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必须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而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在于什么作为国际货币储备的本位币。目前理论界存在

以下几种观点:恢复金本位制度,建立商品储备本位制度,恢复美元本位制,以SDR作为储备基础。笔者认为SDR作为储备基础可以解决诸多问题。

首先,SDR代表着一篮子货币,目前篮子由比重分别为44%34%11%11%的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组成。SDR的价值是通过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四种自由兑换货币组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SDR作为国际合成货币,比利用任何会员国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风险都要小。试想掌控权在大家自己手中自然比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强国手中要来得安全的多。所以,笔者认为其实可以适当将“金砖四国”[9]的货币也吸收进篮子里来,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同时也能更好的彰显公平与公正的价值追求。

其次,由IMF集中管理SDR储备资产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国际收支平衡。IMF可以将各成员国以现有的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一个以SDR

[9]金砖四国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Brazil,Russia,India,China,取其首字母BRIC,发音与brick相似,故得名金砖四国

计值的单位,并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量和适用范围,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使之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与支付手段。并加强IMF的管理,这不仅有利于防止强国操控的局面,也避免了各国各自分散为政;而且资金集中管理,能更好的发货储备货币的作用。

结语

当前除了全球性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外,一些国家还不断加强区域性货币经济关系的协调,谋求区域性货币体系的建立,直至实现区域性货币的一体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欧盟。经过分阶段努力,欧盟已于2002年元旦正式引入了单一货币制------欧元,使其成为了国际货币体制中的新成员。

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沿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笔者认为从对其历史沿革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SDR应当被积极倡导广泛使用,它的扩展必将为SDR取得本位储备货币的地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国际经济法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 韩龙著

《试论国际货币制度的利弊》 冯秀和

《国际储备货币制度:内在缺陷及改革》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吴永辉

《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二)》 孔笑微

《国际经济法概要》 清华大学出版社 车丕照著

《国际经济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安著

国际法学前沿问题论文完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