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教材变更之谜

发布时间:2013-09-22 15:49:46

如何破解教材变更之谜

去年秋季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有了变化,原来《“诺曼底”号遇难记》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篇目《安恩与奶牛》。教师们一时心里没底,摸不清编者的意思,备课时一般是照搬照抄教参的内容。按理说,都是两个名作家的文学名篇,都涉及生命价值的主题,虽然丹麦延森得了个诺贝尔文学奖,而雨果时代当时还没设这种诺贝尔奖,但法国雨果的文学声誉远远胜过丹麦延森。这是为什么?教材的变化体现了编者什么意图?今年大家集体备课又涉及了这个问题。

笔者以为,两篇小说折射出生命价值的不同视角,《“诺曼底”号遇险记》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刻画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本色,宣扬人性的悲壮之美;而《安恩与奶牛》则描写孤独的人对孤独奶牛的“生命关怀”,透视了人的心灵之美。前者给人的震撼乃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但后者给人的启迪却出乎意料、另具匠心、愈加新颖和剔透,更贴近当今时代关注自然生命的价值取向,难怪丹麦将它作为本国的语文教材。

教材与时俱进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如何更新观念,吃透教材与学生,精心设计本课文的教案呢?课堂细节显示品格,教学细节决定成败。笔者的宗旨是“雕琢细节,彰显‘生命关怀’”,具体做法有以下三方面:

一、从赏析安恩形象认知生命需求

生活在希默兰闭塞乡村的安恩,是一个淳朴而孤独的老太婆。她的内心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生命需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与神态动作描写去品味。

教学分两个步骤:第一,初识安恩,由学生语气平缓地朗读第1小节,请同学们谈谈对安恩的最初印象。第二,走近安恩,分角色朗读第318小节,组织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揣摩安恩的性格特征(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兴趣的东西。”这句动作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第一步骤后突出关键词语,板书:“朴素、历经沧桑、勤快、平静”。

如何破解教材变更之谜

相关推荐